【行吟中国(98)】祭阳明先生文益之
是年之秋,菊月待霜。群贤毕至,咸集龙场。仰栖霞东洞,先生遗爱浩浩泱泱;瞻龙冈书院,手植古柏郁郁苍苍。列仪仗,明风黔韵矞矞皇皇;奏仙乐,钟鸣鼓振锽锽玱玱。传薪火、献五谷、起歌舞、诵乐章,祭拜先生圣像,谨奉一瓣心香。文曰:
先生千古,万世流芳。诞膺绍兴余姚,显学贵阳龙冈。天资含殊质,经世乃隽良。梦天神,抱赤子云中鼓吹而降;遇高僧,名守仁始开玉韵金腔。志学出边塞,纵览山川形胜,少年蓄志经略四方;弱冠举乡试,继登弘治进士,言兵善射亦柔亦刚。仕朝廷,秉浩然正气,触怒权阉中官。贬蛮荒,持圣贤胸怀,教化穷乡僻壤。为文,博大昌达、行墨俊爽;为武,恩威并施,剿贼平乱。官署“格竹”七日,疑晦翁之学说而迷离惝恍;龙场“悟道”三载,集心学之大成而“倜傥非常”。贵州为渊薮,龙场始滥觞。心学圣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古今绝冠。良知始于阳明洞,启化东瀛;王学传承五百载,光耀宇寰。
噫歆!先生高风,号阳明、誉先儒、谥文成,封伯赠侯,勋贤煌煌。学成“四家”公才公望;德并“四圣”配祀配飨。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万人师范。“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暗室一炬,日月同光。
喜今日筑城修文,圣贤遗泽,良知勉旃。青衿旅进,黔首奋翔。遵循“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牢记领袖新思想。光前裕后,再谱新章。
尚饗!
注释:
1、菊月:农历九月的别称。
2、栖霞东洞:即阳明洞,位于修文栖霞山。因王守仁(人称"阳明先生")谪为龙场(今修文县城)驿丞时,曾居于此洞而得名。当地人原称为东洞。
3、遗爱:阳明洞口的崖壁上,有安国亨题刻的"阳明先生遗爱处"七字。
4、手植古柏:洞前两株古柏相传为王阳明亲手种植。
5、梦天神......:王守仁的母亲怀孕超过十个月才分娩,在他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出生后,5岁仍不会说话,但已默记祖父所读过的书。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
6、志学、弱冠:志学为15岁;弱冠为20岁。
7、中官:宦官。此处指刘瑾。
8、博大昌达......:王士祯语: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
9、剿贼平乱:平定宁王之乱 ;平定思田、诸瑶叛乱 ;剿灭南赣盗贼 。
10、格竹:王守仁一直笃信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为了实践,他曾格了七日七夜的竹子,希望能够格出竹子之理,但换来的却是刻骨铭心的失败,自己更因此而病倒了。
11、悟道:王阳明谪贬至贵州龙场当驿丞。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一天半夜里,他忽然有了顿悟,认为心是感应万事万物的根本,由此提出心即理的命题。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12、倜傥非常:语出司马迁 《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纪,惟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13、震霆启寐......:语出黄宗羲:王阳明可谓“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14、四家、四圣: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15、公才公望: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
16、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王阳明故居楹联。
17、暗室一炬:语出张岱: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
18、勉旃:努力。多于劝勉时用之。
19、青衿:指学子和青少年。
20、旅进:并进。
21、黔首:对百姓称谓。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