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行的意义,第1张

远行的意义,第2张

        记得第一次读余华的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那种震颤的感觉至今难忘。其时,我早已过了十八岁,躺在大学慵懒的宿舍里,其他人都不知做什么去了,只我一个。

        上午阳光透亮,穿过模糊的窗户玻璃,硬生生的照进房间。大学一年级的下半学期,依旧对此种曾经向往过无数次的生活心生厌倦。未来?根本无法看见。

        从图书馆借来的几本书就放在枕边,好在这件事上没有放弃,至少在现实中的困顿能在书里多少寻得一些慰藉。

        于是,《十八岁出门远行》出现了。

        此前已读过他的《活着》。读完是彻底的内心恍惚,在我看来,它真的不该是一个迷茫中的年轻人该读的书。死亡和活着都成了荒诞无比的事情,在那个某种意义上是属于我的“至暗时刻”里,《活着》简直要向我宣布“Game Over”了。

        首先是书名吸引了我,《十八岁出门远行》,接着腰封上写着这是余华的处女作品,让我对这个长相无论如何也没有“大师相”的男人产生了些许好奇,毕竟,我认为第一部作品总是神奇的。

        开头是这样的:

        “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我走在这条山区公路上,我像一条船。这年我十八岁,我下巴上那几根黄色的胡须迎风飘飘,那是第一批来这里定居的胡须,所以我格外珍重它们,我在这条路上走了整整一天,已经看了很多山和很多云。所有的山所有的云,都让我联想起了熟悉的人。我就朝着它们呼唤他们的绰号,所以尽管走了一天,可我一点也不累。我就这样从早晨里穿过,现在走进了下午的尾声,而且还看到了黄昏的头发。但是我还没走进一家旅店。

        不得不承认,当时的我读到这一段,竟然产生了一种想抽烟的冲动。这几乎成了我后来的习惯,每当读到好的文字,遇到好的聊天对象,看到好的电影,或者纯粹的心情大好时,一定会吸一支烟,这支烟与之前,与之后的任何一支都不同,当然,只有我知道。

        我不知道,小说竟然可以如此开头。

        后来读到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才知道,余华等人深受其影响。

远行的意义,第3张          远行的意义,第4张

                        余华                                                                         马尔克斯

        随着情节的展开,我缓缓的步入了余华构建的世界,我如同小说的主人公一般,一个十八岁的青年,一个胡须尚不茂盛的、向往成人世界的青年从我的身体里走了出来,伴随着余华干冷几无温度的腔调,走向了远方。

        我不想去解读这篇小说的主旨,只是在当时,它的出现仿佛一道光,照射进了我的荒芜的内心。它所表达的,我认为在我读完整篇小说的那一刻,就是我想说却无以言表的。那一刻,也许就是我的“个人时刻”。

        我逃出了那片荒芜。

        时隔十四年,这篇小说所能带给我的依然很多,即使许多细微的感受早已发生了变化。

        远行,其实也是逃离,对固有生活的逃离,只是有些人找到了终点,有些人一次次的出发。找到意义,就是远行的意义。

        小说的结尾是故事的开始:

        “我躺在汽车的心窝里,想起了那么一个晴朗温和的中午,那时的阳光非常美丽。我记得自己在外面高高兴兴地玩了半天,然后我回家了,在窗外看到父亲正在屋内整理一个红色的背包,我扑在窗口问:“爸爸,你要出门?”
     父亲转过身来温和地说:“不,是让你出门。”
    “让我出门?”
    “是的,你已经十八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
     后来我就背起了那个漂亮的红背包,父亲在我脑后拍了一下,就像在马屁股上拍了一下。于是我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远行的意义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