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篇春秋玉器锉磨(刻画)工艺(2)

第十二篇春秋玉器锉磨(刻画)工艺(2),第1张

(续前篇)

第十二篇春秋玉器锉磨(刻画)工艺(2),Image,第2张

例如这条线,左侧的砣痕,右侧和底部则表现出了修磨的状态。

第十二篇春秋玉器锉磨(刻画)工艺(2),Image,第3张

这里的沟底呈现了砣具反复碾磨为主,修磨为辅的细腻状态。三条线,沟底一个状态,又各有不同。

第十二篇春秋玉器锉磨(刻画)工艺(2),Image,第4张

从线条的沟底、沟边、沟沿找到体现在这件玉器上的工具的一致性,加工手法的一致性,是为了判断工具和纹饰、造型的贴合,这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要从微观里找到不同,每一处的不同,这才是落到鉴定上。这个不同,不是线条造型的不同,也不是砣和磨的区别,是立足于线条同一个工具同一个手法之上的每个痕迹的不同。这也是线条该有的皮壳状态。当这些方面组合在一起的时候,一件玉器的皮壳算是基本上看全了,也基本在看完砣线之后把该看的锉磨看到了。

第十二篇春秋玉器锉磨(刻画)工艺(2),Image,第5张第十二篇春秋玉器锉磨(刻画)工艺(2),Image,第6张第十二篇春秋玉器锉磨(刻画)工艺(2),Image,第7张

对文化期和商、西周的玉器来说,玉料形制是磋磨,表面打磨是磋磨,线条加工也是锉磨。不同的位置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加工,造成了一件玉器上不同的位置都有不同的搓磨痕迹。甚至同一表面上的锉磨细腻程度都有区别,同一表面上的线条内部构造也有区别。这是人手+就地取材的工具和机械化的电动砣+目数一致的金刚砂轮或油石加工,两种完全不同的工艺所造成的本质区别。

第十二篇春秋玉器锉磨(刻画)工艺(2),Image,第8张

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春秋,砣作为线条加工的主要工具,就出现了和文化期--西周晚期期间完全不同的工艺痕迹了。

第十二篇春秋玉器锉磨(刻画)工艺(2),Image,第9张

比如这些位置,平面位置是纯锉磨痕迹,这里和商周做法并无不同,痕迹特点也没有不同。宽线条位置的做法和西周的一面坡做法一脉相承,是用尖锐的工具先加工出阴线,然后再不停的刮削、锉磨形成一面陡峭一面缓平的状态。网格纹则是用薄片工具直向锉磨而成。
虽然三个位置工法不一,工具不一,但是这三处体现的特质是一样的,如果在类似这种位置分不清砣还是磨,就会鉴定起来没有方向。

第十二篇春秋玉器锉磨(刻画)工艺(2),Image,第10张

同样是密集的阴线,这种带弧度的绞丝纹,或者密集阴线,则运用了纯砣加工,线条沟边沟底体现了砣的加工特质,在鉴定中,这个位置作为切入角度,看工具是否符合春秋的特征,看砣接的状态是否是春秋常见的腹部相续特点,看单砣痕迹沟底的碾磨状态是否是晶粒或者晶团的痕迹。

第十二篇春秋玉器锉磨(刻画)工艺(2),Image,第11张

当砣的线条看完没问题,剩下的问题就是看锉磨的问题,哪些线条是经过锉磨精修的。对于整体表面来说,古人加工一件玉器,没有今天高效,即便是一个熟练工,因工具的限制也不会达到极端的统一,对比仿品,只看平面处的状态,就能看到表面这种不均匀的晶粒伴随凹点出现的状态,是符合春秋的常见做法的。鉴定来说,如果在一件春秋玉器上看到了类似战国中期以后的精光打磨状态,要么是稀缺的精品,要么就是仿品,判断的标准则在表面晶粒的均匀度和打磨工具的一致性上。

第十二篇春秋玉器锉磨(刻画)工艺(2),Image,第12张

这张图就明显的看出来工具加工的区别了。锉磨时没有断续的,尤其是直线,可以用片状工具直来直去,而曲线则不一样,砣的效率会更高,正确率也会更高,而锉磨在曲线中比较适合大面积工作范围的线条。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第十二篇春秋玉器锉磨(刻画)工艺(2)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