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困难的渊源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困难的渊源,第1张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困难的渊源
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困难,其实在根源上也和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有关。因为技术的进步需要有相应的团队化的社会载体,否则技术只会退化。技术不可能在散沙社会中进化。

这样团队化的社会载体最典型的就是中世纪欧洲和日本的分封式自治团体,像纽伦堡钟表匠行会、巴黎纺织业行会等中世纪行会。在日本,这样的团体我们在川端康成的小说中就能看到,一个狂热献身于纺织技术的工人,把自己都弄得近视眼了,他们家世世代代都是搞纺织业的,从来不干别的,世世代代都把心血倾注在纺织品上。这样的企业和家族在日本是非常常见的。而现代资本主义就是起源于欧洲的中世纪行会,而德国的行会又是欧洲行会之中维持的最好的。这些行会内部把持了行业准入门槛,并且维持较高的忠诚度,不可能说是你今天是木匠过几天就改行做面包师。行会垄断了客户来源,避免恶性竞争,不愁盈利,因此工人们才能把心思全部倾注在技艺提升上。可以说自中世纪以来欧洲的工匠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他们待遇优渥受人尊重,不愁没有客户,因此无需用降低成本的低质量低价产品争取消费者。也不会三天两头改行,因此技艺可以得到传承,他们彼此之间的竞争是良性和有限度的。

但是在中国的传统就不是这样。在古代我们是大一统帝制王朝,而大一统王朝倾向于解散分封式自治团体。原因很简单,大一统王朝必须把所有人都编户齐民化,纳入朝廷治下的一部分,因此古代中国对分封式团体是必须消灭的,咱们的古人很难想象中世纪的巴黎铁匠行会自己组织民兵把法兰西国王打的满地找牙。

中国古代工匠的地位比欧洲中世纪工匠低得多,是大多数人看不起的角色。因此中国工匠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第一条路是呕心沥血搞出了比较高明的技艺,然后得到朝廷赏识当了脱离一线的吏员,也就是说当上了不用干活的指挥者,咔嚓,技艺失传。

第二条路就是,用降低成本和质量的方式生产产品,低成本低回报,这样也可以,当然,这样的工匠你指望他还会鼓捣精湛技艺啥的那是不可能的。无论是哪一条路都不可能让技术有什么进步。

中国凡是不能走仕途的工匠,待遇都是很低的。中国的工匠如果像欧洲日本的工匠一样专心鼓捣技艺,那么他不但投入比普通人要大的多辛苦的多,而且得到的回报还和普通人是一样的。

现代中国实验室多少辛辛苦苦的技术员,和多少生化环材的实验室研究人员,都是梦想着走第一条仕途之路。而普通厂子里的工人们则是走第二条廉价之路。因为中国历史传统就是缺乏欧洲行会和日本的分封式自治团体。我们的社会是散沙化的,工匠彼此之间的恶性竞争,极少数能研究出高超技艺的工匠做了吏员以后就彻底脱离技术行业。从这一点看,中国就很难产生出什么划时代的先进技术。

退一步讲,即使中国社会能有极少数甘愿吃亏不做官,宁可忍受低待遇,也要不计代价专心于技艺的工匠,但是你自己发展的速度还赶不上技术中心地带向你输入的速度,比如你花了20年在研究室发展出来的一项生物技术,结果某某某去法国留学几年带回来的技术一下子就把你吃垮了。

我们不要忘了,中国芯片技术在90年代和美国是差不多的水平的,结果又是自己造不如买,为什么呢,因为像某某某这样的在法国打杂几年回来就能吃垮中国所有同行,那么本土的人员有什么理由自己发展技术?你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在半导体行业有所突破,结果几个美国人带着全套的半导体设备找中芯合作,你是合作还是不合作?合作了,中芯变成美国半导体行业在华的最大代工厂,但是完全扼杀了本土的研发能力。不合作,你主动封锁自己不接触美国技术,和技术核心地带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困难的渊源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