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可义高中历史新教材改革与历史教育观念的转变---推荐人:胡阳新

龙可义高中历史新教材改革与历史教育观念的转变---推荐人:胡阳新,第1张

此文发《素质教育》2016.9. 高中历史新教材改革与历史教育观念的转变---推荐人:胡阳新湖北省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   龙可义    邮编:445000

    高中历史教材,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编写依据,每套共有9本教材,包括反映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三个必修模块的3本必修教材,以及反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六个选修模块的6本选修教材。目前,经教育部审查通过的高中历史新教材有4个版本:(1)“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2)“岳麓版”,曹大为、赵世瑜任总主编,岳麓书社出版发行;(3)“人民版”,朱汉国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4)“大象版”,王亚民主编,大象出版社出版发行。随着实验的扩大和教材研究的深入进行,将有更多的教材被选择使用。为说明高中历史新教材的特点,下面以必修(Ⅰ)教科书所建立的知识体系及其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为例,对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区别,以及不同版本新教材的特点作些说明、比较和分析。

    在教改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普遍感到教材内容多、头绪多、涉及面广,课时少、参考资料少。因此教学难度大。如果要求学生全部掌握,既会增加学生负担,也不符合课改的要求,势必重陷“难、繁、偏、旧”的怪圈,也会导致教学进度的缓慢。要走出这个困局,关键是教师必须深入研究课标,敢于大胆创新,树立全新的教学观。  

    一、树立崭新的教学目的观    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了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改革课堂教学首先要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学生为本位,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从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历史课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接受的普及性教育。它始终以人为中心,以追问历史对人的意义、价值和存在本体为己任。我们常常能在启人心智、促人感悟的历史中寻找到先人留下的借鉴和启迪:人的本质和价值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什么是健康美好的人性?我们可以从原始人钻燧取火、农人“戴月荷锄归”的历史场景中体会到劳动的伟大;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名人事迹中感受到良好品德的熏陶;我们可以从苏轼一生虽然宦海沉浮,但身处顺境,不骄不躁,陷入逆境,不恨不怨;居庙堂之高,心忧黎民,勤于政务;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为善一方的心态中感悟到为人应有的达观、充实与平和。我们认为,历史课只有为中学生提供一个参考框架,即学生能够从中深刻地认识自我和人类,能够感悟到现代公民应有的准则,能够培养出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利用它形成对于当今国内、国际事件的看法等,历史教学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应该更新历史教学目的观,使历史课程凸显公民教育的宗旨,变“知识形态的历史课程”为“生命形态的历史课程”,从而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

      二、实现教学“过程与结论”的统一

     “重结论轻过程”是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中十分突出的问题。过去,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省略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记诵“标准答案”。毋庸置疑,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正确的历史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对历史现象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即没有一个丰富的思维过程,没有多种史学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可以说,历史学习就是一个以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并做出自己的解释。历史教学如果只强调灌输现成的结论,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材中的知识和观点,那么又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呢?因此,历史教学必须使“结论与过程”相结合,那种“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实际上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消化,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下面举一个美国的例子以资借鉴。

   在美国,历史课(或社会课)教师每年都要结合教学组织几次郊游。波士顿港的一个小岛上,有一座老城堡,独立战争时作过防御工事,南北战争时期关押过南方的战俘,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波士顿及附近几百里方圆内的学校常组织学生去参观。讲解员与历史教师结合现场讲解两次战争的背景和进程,学生倍感兴趣。美国学生参观的范围较广,并非只参观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地方。如奥尔巴尼市附近的棒球纪念中心也是学生们常去参观的一个地方。美国历史教师的观点是:参观这个中心,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美国三大体育运动项目之一的棒球的发展史,而且可以通过棒球发展史了解美国社会发展的历史。

     三、在探究活动中增长知识与能力

     探究活动无论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作为一种课程形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都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对于学生而言,开展探究活动至少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第一,激发学习的兴趣;第二,丰富学习的体验;第三,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第四,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五,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第六,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过去高中历史课程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关注是不够的,如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和《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下)四本书所设的活动课总共仅有3课。即《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的活动课“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的活动课“你如何评价拿破仑”、《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的活动课“了解联合国、评价联合国和参与联合国事务”。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贯彻了探究性学习的新理念,每课都有“探究学习总结”专栏,每册书还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课”,初步改变了过去历史课“读书多,活动少”的局面。这些探究活动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创新精神,锻炼学生自己解决历史问题的各种能力,并体会和掌握历史探究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四、关注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是教学中师生进行的一系列具体活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不是排它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选择、使用教学方法时应具有整体化、最优化的意识,注意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有机配合,充分发挥教学方法体系的整体功能。

    新课程提倡教学方法多样化,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如,开展课堂讨论,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考察历史遗址、遗迹,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写家庭简史,撰写历史小论文,等等。另外,还应积极运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录音、录像、影片、模型、挂图、多媒体、网络等,努力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网络教学。也就是说,历史教师要迅速转变观念,摒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手段,为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以达成课程改革所期望的目标。不过,新课程也不应追求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而应以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知识,是否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否引发深层次的思考为核心。

   新课程认为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逐步推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现代化。学生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更好的提高历史新教材教学效率,落实新课程对历史教学提出的要求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需要转变教育观念,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而迎来高中历史教学的新曙光。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龙可义高中历史新教材改革与历史教育观念的转变---推荐人:胡阳新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