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命》——复仇计划与旅行攻略

《受命》——复仇计划与旅行攻略,第1张

《受命》——复仇计划与旅行攻略,第2张

我想杀那个人。

念头浮现于脑海的时候,我吓了一跳,又夹杂些兴奋。

吓一跳是因为这个任务难度极高,代价超出预期。兴奋则是因为崇高念头挣脱了世间所有对自由的束缚,而产生了高激励度。

可作为一个普通人,平衡996与生活就让人焦头烂额,还要抽出时间来做复仇计划,前期准备,排除干扰,寻求时机,承担成功或者未遂的风险及后果等等。尤其是对抗时间,不让时间把目标抢走,真的好难啊。

《受命》——复仇计划与旅行攻略,第3张
这是千刀君的第172篇原创文章


1.激励度

一篇书评,关于止庵的《受命》。

受命,即接受命令,承接意志,且伴随长久的激励感,持续保持着"热"的状态。

小说的主人公陆冰峰以一个复仇者的身份登场,贯穿其整个复仇的过程,激励他走到最后的是心里的历史价值观。

什么样的价值观呢,有点"打直球"的意思:

即要正视,要见证,要记录书写一段历史,要有以一己之力去对抗历史遗忘的信念与勇气,即便人的所作所为在历史中微不足道。

看到这个观点时,我下意识的算了下概率,又看了看自己。如果是自己这样做,能成吗?
《受命》——复仇计划与旅行攻略,第4张

2.伍子胥

小说里出现了这么一个故事:陆冰锋的父亲在1967年含恨自杀而死,起因于一个老同事的揭发和连续整治,他决心要向那个当时身居高位的人复仇

而贯穿整个复仇阶段的精神激励,来自于伍子替父兄复仇的桥段。楚平王听信大臣费无忌谗言,将伍子胥的父兄处死。伍子胥转投吴国起家,酝酿多年终灭楚国,报父兄之仇。

陆冰峰的父亲临走时留了遗书,恰好的夹在《史记·伍子胥列传》那几页之间。

观伍子胥与陆冰峰,境遇相同,经历重叠。作为一种历史对应,陆冰锋在整个过程里反复的思考伍子胥替父报仇的一段,他也曾迷茫,并持续追问自己,所采取的行动真的有意义吗?

起因不明为其一,父亲被整治的原因究竟为何,是不是跟自己判断的一致。尤其是时间越到最后,知道信息的人越少,得到真相的概率越渺茫。

复仇结果为其二,对方扮演的是费无忌,还是楚平王?要挑战的是个体,还是公权和正义?

指导意义为其三,伍子胥从复仇里找到的正义并不能改变过去,他含冤而死的父兄永远留在了黑暗里。结果的好与坏,对冰峰而言,都无法给父亲以任何慰藉。

《受命》——复仇计划与旅行攻略,第5张

3.历史感

在作者止庵的笔下,冰峰把这种复仇行为,拉到一种"家仇国恨"的情感高度上。即将实施的复仇行动,不仅是要了结个人恩怨——当然肯定存在这个因素,更是对历史的一种正视,意图对抗集体遗忘,即便此举对整部历史来说微不足道。

于冰峰而言,在了解到父亲的处境后,他想的远比复仇要深。在那个年代,只因说话不慎,便进行全员互相斗争,搞运动,搞批斗,这样真的行吗?或者说在很远的以后,没人记得这件发生在个体上的事,甚至也不会记得所有零零散散的个案,那么这段历史是不是就被彻底被忘记?

没有什么比集体遗忘更可怕。要认清这不只个人恩怨,这时其中的某个人,有必要以一己之力来反抗遗忘,警醒他人,照亮沉沦于黑暗中的过去发生的事情,使之重新呈现为一段真实的历史。

这时"我"的行为的意义就不再局限于自身了。一人之力搅浑时代,难吗,不是做起来难不难的问题,是想都不敢想的问题。

这种举动完全出乎一种觉悟,一种责任感,一种牺牲精神。冰峰既扮演了历史的证明者,也扮演了历史的书写者。
《受命》——复仇计划与旅行攻略,第6张

4.外插花

止庵在写整个复仇计划的同时,用了一些外插花,简略又巧妙的勾勒出来八十年代的北京。乘车要用月票,满大街的白玉兰,乘111路到地安门再转107路能到东直门等等。

故事开展的同时,把当时的北京描写的丰富,但它不多余,不影响故事进行,没有废话刚刚好。
《受命》——复仇计划与旅行攻略,第7张
除了北京风情,他也写爱情。巧妙的是,陆冰峰爱上了一个叫祝叶生的安静姑娘,而她恰恰是冰峰复仇对象的女儿。

巧妙,荒诞以及矛盾,才构成戏剧足够的吸引力。

他们爱情开始的时候,一个坐车,一个骑车,约好在某地见面。不管谁迟到,另一方都不会生气,等待的时间会阅读同一本书。

写感情的时候也克制:叶生见到冰峰的时候很高兴,但并不表现的过分;久而久之,两人的关系亲近到可以稍稍不讲理了,如此种种,不再写深下去。

相聚结束,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回到原点,冰峰坐汽车,叶生骑车。

多年持续这样,总不在一条线上。我想大概是暗示着复仇的人在人生路上永远孤独,即便有同路者也终成为过客。

爱情的终结阶段,冰峰看着叶生骑车离去,这次她不是惯常那个姿势,骑得很慢。在建国门内大街路口,他乘的公共汽车超过了她,叶生好像正等待着这一刻,一手扶把,另一只手冲车上使劲儿挥着。
《受命》——复仇计划与旅行攻略,第8张

5.时间流

如果我是陆冰峰,如果我活在我这个时代,我的复仇之路该如何走。

首先正视自己的思想,我的复仇不具备任何历史意义,压根没想过、估计也没能力把历史搅浑。另外作为一个社会公民,自己的行为绝不能影响公共秩序,所实施行为仅与复仇目标相关。

其次做好准备工作,把手头各项贷款还尽,不必要的手机卡停机,缴纳必要的金钱使征信没有异常,留下财产的存储方式,不会牵累到家人。
《受命》——复仇计划与旅行攻略,第9张
实施计划的过程中,不想走弯路,我会直面对方,问清楚这其中是否有误解,解释我需要行动的理由。告诉他,这一刻我等了太久,终于可以面对面的跟他说,我要杀了你,我要用这所有的后半辈子时间来向你复仇,我真是太欣慰了。

但细想下来,畏手畏脚,又偏理想化。或许对方认为这只是个调侃,出于礼貌而没有当场笑出来。

无论实施与否,务必要做全盘思想演绎。每日重温,每日激励。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接受审判,也要接受。当法官询问我是否认罪时,我会说,我对我所造成的事实绝不否认,但我想陈述一下我这样做的动机。

我想那时候肃静的法庭必没有风,但我的耳边却似有狂风吹过,以至于我竭力的一遍遍重复着动机,生怕别人听不清楚,生怕自己产生退缩的情绪。我好似深处荒野或大漠,没有人群,只有狂风,还有我想对之倾诉的天与地。

我基于某种原因而实施了这个计划,那曾是我付出一切的精神寄托,但它在这一刻的的确确不重要了,我的所作所为也不会让其感到任何慰藉。

这是我想要的结果吗?

当凶手一出现,死者便退出舞台。灯光下只剩凶手和复仇之人,而这场行动的初衷就偏了。

伍子胥无法亲自向楚平王复仇,只能挖出尸体,鞭尸三百,他没赶上时间。

陆冰峰最终未能成功实施计划,它的复仇目标在故事结尾处因病死亡,也没赶上时间。

写到这里我大致明白,我要复仇的目标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自己赶不上的时间流逝。在时间面前,无论是费无忌还是楚平王,都不重要了。
《受命》——复仇计划与旅行攻略,第10张

6.结束语

写到这里的时候,还沉浸在一种"入戏"的情绪中,所以及时收尾,点到为止。

有时间想再去北京城走一圈,一半是重游故地的热情,一半是压在心底的肃杀情绪。

晃神之间想起了刘心武在《钟鼓楼》中的经典开头:北京城中轴线所穿过的地方,由北而南,依次有:钟楼、鼓楼、后门桥、地安门(门已拆除不存)、景山、故宫、天安门广场、正阳门、前门外大街、珠市口、天桥、永定门(门亦拆除不存)。想到去年游玩的时候,把中轴线上的点都转了一遍。

再想跟陆冰峰面对面,我会笑他的傻气,真相尚未厘清,只是凭着热血,便去做一场结果未知的局;他会笑我的蠢,思绪不清又胆怯,顾忌太多如捆了手脚般笨拙。

人常迷失在目标和过程的两极中,给自己以不同的慰藉。不管是注重过程也好,注重结果也好,当这场复仇的熊熊大火燃尽时,一切都回归平常。哪有什么救赎之地,能救自己的是拉住左手的右手。
《受命》——复仇计划与旅行攻略,第11张
相同的是,时间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他们的功绩,荣耀,地位,名字,将来都会被忘记。不同的是,世故善变者多被历史的洪流所裹挟,终而泯灭,一意偏执者则可能引发历史洪流,被时间镌刻。

而结局里我跟他唯一的共同点,都是斗争结束后,熄灭的火焰,散落的灰烬,如此罢了。

就写到这里,感谢阅读,下篇文章见。

END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受命》——复仇计划与旅行攻略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