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杜氏失考分支世系摘录之綦江杜氏

中华杜氏失考分支世系摘录之綦江杜氏,第1张

(火石坝祠堂家谱谱序及校注)

昔周王姓姬名曰嚳(【注,帝嚳之后太王【注之孫季歴(【注之子文王【注發()政施仁,受命西伯。九年取配姒()氏,生九十九子,故诗云: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其子武王姬發【注孟津大会八百诸侯,帅师伐纣,接西伯之位而为天子,封先圣之后七十二国,封弟兄之国十五国,封姬姓之国四十八国,在位七年【注,相传三十六主,共立八百七十四年天下。武王生子姬诵接武王之位,是为成王【】。成王封弟姬讀于杜邑,其后子孙以为邑为姓,因以姓杜。迨(Dài)汉朝杜茂【】为云台三十八将第八位大将军,又杜審(Shĕn)为汉朝八俊,俊者言文章盖世,武略超群之谓也。晋朝杜预【】出自襄阳,广传诗书,时人称为杜武库,故号曰武库公,后点翰林院官升礼部侍郎,为晋朝忠贞之臣,生四子,传至杜甫【】公系预公十四世孙,入蜀移篼,精于诗书,唐朝重其才华,乃今建祠于成都西南之浣花溪上,名曰少陵草堂,诗世称甫公为大杜诗王。又杜牧【:11】诗文出于其類,拔乎其萃,作阿房宫赋,造左癖青史,勅封紫微太守之职,世称牧之公为小杜诗王。又杜暹(Xiān) :12】为唐文宗宰相,勅赠子孙世袭顯佑。又杜如晦【:13】由翰林院出身,官升凌烟阁御前侍卫功臣。宋朝杜清、杜海弟兄【目前未查阅到杜清、杜海弟兄的相关历史资料】,同点翰林院连升五级官拜宰相,圣主御笔,勅赠匾曰二杜相府。元朝杜文科、杜文甲弟兄【目前未查阅到杜文科、杜文甲弟兄的相关历史资料】同会试,皆会武进士,后文科祖封为保驾大将军,文甲祖封为镇殿大将军,众朝称为杜氏二虎之将。明朝杜廷松【目前未查阅到杜廷松的相关历史资料】,点于永乐九年(公元1412年)壬辰科第五名翰林大学士,连升六级官至户部侍郎,勅赠光禄大夫加封吏部天官大冢宰相。如此朝朝显宦,代代公卿,岂非帝喾文王之根深枝叶茂,杜茂、杜甫之源远流长者乎。

思我祖籍始自陕西西安府京兆县,所以为京兆郡,郡者,县也。由陕西京兆迁于江西吉安府【:14】吉水县【:15】杜家村,又迁于江西南昌府應江县【目前未查到應江县名称及由来,如查到應江县的设立时间和朝代,即可推知先祖由京兆迁居江西的大约年代。】,即今南昌新建县【:16】是也。始祖杜廷椿:17】,其家富厚,人有百万之称。岁饥发,赈济乡邻,施药材三载,舍棺木百付,造桥修路,广积阴功,圣主闻之,勅封财百万员郎。娶祖妣刘氏,所生五子,长伯祖宗乾,拔贡,出仕江南知县,后落业于江南;次伯祖杜宗元,拔贡,出仕山东知县,后落业于山东;三伯祖杜宗亨,系是举人,出仕福建知县,后落业于福建;四伯祖杜宗利,武举,出仕河南协台,后落业于河南;五祖杜宗贞,妣刘氏,即第五祖

第五祖妣刘氏,宗贞系是进士,出仕山西太原县知县,致仕归,回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杜家村大祠堂,仍转南昌府居住。所生五子,长祖金魁(科),买业太和县;二祖金甲,买业安福县;三祖金龍,贸易广东后落业于广东;四祖金麟,贸易山西后落业于山西;五祖金鳯祖,妣蔡氏,住居南昌府新建县,生八子。长祖天荣,迁移临江府清江县;二祖天華,迁移瑞州府高安县;三祖天富,迁移撫州府金谿(Xī)县;四祖天贵,迁移湖广武昌府;五祖天福,迁移湖广长沙府;六祖天禄,迁移衡州府;七祖天祯,迁移辰州府;八祖天祥,拔进士,出仕湖广黄州府麻城县知县,后落业于麻城县孝感乡,娶祖妣刘氏生五子。长祖国治,迁移常德府;二祖国安,迁移襄阳府;三祖国慶,迁于郧阳府;四祖国泰,迁于靖州府;五祖国亨,住居麻城孝感,生四子。长祖永孝,落业于九江府;二祖永弟,落业于建昌府;三祖永忠,当宾师于赣州府赣县,落业于赣县;四祖永信,系是文庠(Xiāng),住居麻城孝感,生五子。长祖思温,二祖思良,三祖思恭,四祖思俭,五祖思让,系是廪(Lĭn)生,住居麻城孝感,生四子。长祖杜仁,系是廪(Lĭn)生,当宾师于广西桂林府;二祖杜義,恩贡,出仕德安府孝感县教谕,升浙江嘉兴府秀水县知县,后落业于浙江;三祖杜禮,系举人,出仕宝庆府邵阳县教谕,后落业于邵阳县大东路;四祖杜智,副榜,祖妣刘氏,所生四子。长祖修德郎,所生一子杜锦繡,武举,任河南协台,奉旨平服贵州,后落业于贵州;二祖道德郎,所生一子杜锦春,文举,出仕贵州知县,后落业于贵州;三祖文德郎,所生二子,杜锦江,文庠(Xiāng),杜锦山,廪(Lĭn)生,锦江祖同外祖出仕成都知县,后落业成都;锦山同岳翁出仕泸州知县,后落业于泸州;四祖武德郎武德郎祖携子入川应出生于1340年左右。】,所生二子杜锦昌、杜锦荣【锦昌、锦荣应出生于1360-1370锦昌生文质、文美,那么文质、文美应出生于1400年左右。】,但武德郎与锦昌父子同入四川成都府知饷,又於洪武三年1370年)庚戌岁入籍成都汉州三水关,居住五十余年。大祠堂因宣德元年1426年)丁未岁1427兵变逃至綦江县沙河子杜家湾居住六十余年,又於成化十二年(1476)丁酉岁1477落业於东乡思滩坝杜家湾,坐百余年。又遇顺治五年1648年)兵戈扰乱兼戊子岁大旱,泽祖所生七子,泽祖仕先等逃至遵义府遵义县海龙坝,后泽祖故,葬于海龙坝。叔祖仕贤等憩居彼地。僅(jĭn同仅)祖仕先戴氏,一同子之荣舅父戴天恩于顺治七年1650年)庚寅岁回綦【18】仍复故业,生之華、之贵,至今衍派多人,類皆诗书继世,耕读传家,由今以往,孝子慈孙,百世不易,绵绵瓜瓞,蟄蟄(zhézhé)螽(zhōng)斯,莫非吾祖德宗功之推衍於無暨也,是为序。【19

又於世传遵义府桐梓县犹官坝犹仕贤无子,抱杜灼生承嗣,更名犹廷杜。犹与杜本一家之世,不结亲。又于遵义九坪本思滩坝杜家湾杜起宗生锦春、占春,生天癸、天惠。今又桐樑县地名永家石落业,生芳东、華东,并存后有所考。

今又杜彦才同侄杜朝淮、杜朝彬,因始祖后落业綦江,焉於字派错乱后无所考,余略誌字派,表正族纲,式穀蕃裔,慶衍流芳,儀型勿替,继序其皇。

“朝廷崇正德,万国咸清良,祖泽荣光大,宗功辉映长,孺人维景运,学士毓金堂,宜尓联绵登,天开锡必祥”。以上四十字派并垂后有所考。【20

叔祖锦荣所生二子,长祖杜大富,恩贡,出仕永州府祁阳县教谕,后落业于祁阳县;二祖杜大贵,举人,出仕重庆府永川县知县,后落业于永川茨坝垣(Yuán),生八子,遇崇祯十四年1641年)张献忠反蜀大乱,各逃失散,非方册无所考。聖可、仁可、贤可、德可、義可、禮可、智可、信可逃至贵州遵义府【21】,及贵州饥荒大乱,聖可迁入成都,仁可迁入合江白鹿坪长岭峺,贤可长子杜友直迁入璧山,后由璧山迁入江津杜氏槽,杜友谅居住长岭峺【22】。德可迁内江,義可迁入泸州,禮可迁入嘉定,智可迁入富顺,信可迁入荣昌,后又各房分散,一支分思南石阡,一支分大定黔西,一支分正安绥阳,一支分贵州遵义,一支分桐梓仁怀,一支分巴县、江津、合江、合州、涪州、南川,一支分永川、璧山、成都,一支分大足。杜受田系癸未科翰林,由遵义迁移山东滨州【23】,杜仲士亦癸未科翰林,由遵义迁移福建晋江县,杜紹祁庚辰科进士,官仕内阁中书,由遵义出仕江苏无锡县。

今余思想祖杜奇之后,派宗五大房在綦江四路落业,字派亦于错乱,余略誌十二字派,并垂后有所考。诗曰:天開文运始,懋勉贵悠长。車鸞陞貝阙,仲叔理纲常。肇啓贤風舊,名扬四海彰。鸿门喧学士,国治禄无疆。正直为辅相,朝廷作栋梁,應知宗派顯,祖泽远流芳。以上“天懋車仲肇,名鸿国正朝,應泽”十二字派轮流转取,宗祖脉派,百世不易矣。【24

现将本家谱谱序参阅相关历史资料及上网查阅的资料作初步校注,内容附后,供宗亲参考,不一定正确,敬请各位宗亲批评指正。

①:【喾为上古时代五帝之一,史记·五帝本纪》: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於颛顼为族子。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周太王即古公亶父

③:【季历即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孙子之一

:【即周文王姬昌(前11521056年),姬姓,名昌,是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朝奠基者。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 ,在位5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周文王七年(前1056年),周文王崩,葬于毕原。前1046年,其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追尊姬昌为文王。690年,武则天称制时自称武家为姬昌后代,遂追尊周文王为南周始祖文皇帝。

⑤:【姬发:约前10871043年),姬姓,名(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珷),周文王姬昌太姒的嫡次子,其正妻邑姜西周王朝开国君主,在位13年。姬发因其兄伯邑考商纣王所杀,故得以继位。继承父亲遗志,于公元前11世纪消灭商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受命九年(约前1048年)姬发在盟津(孟津)大会诸侯,前来会盟的诸侯800个,一起举行伐商演习。受命十一年(约前1046年),商纣王穷兵黩武,持续发动征讨东南的战争,已把商朝弄得国困民乏。武王见时机己到,便联合、髳卢、等部族,亲率战车300辆,虎贲3000、甲士45000人,进攻朝歌,在牧野大败商军后攻入朝歌商朝因为军人不足,故武装奴隶兵,奴隶对商厌倦,阵前倒戈,殷商大败,纣王自焚鹿台,周武王以砍纣王遗体,代表诛杀商纣,殷商正式灭亡,史称武王克殷。周王朝建立,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周武王追封父亲为文王,并分封诸侯。

:【史书记载为在位13年】。

:【周成王姬诵(公元前10551021),姬姓,名诵,周武王姬发之子,母邑姜(齐太公吕尚之女)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在位21年。周成王继位时年幼,由周公旦辅政,平定三监之乱。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编写礼乐,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公元前1021年,周成王驾崩,享年35岁。周成王与其子周康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被誉为成康之治,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杜茂(?-43),字诸公,汉族,南阳郡冠军县(今邓州市张村镇冠军)人,在刘秀平定河北时投奔,随刘秀平定河北,剿灭五校农民军,消灭刘永余部,辅佐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在云台二十八将排第20位。历任中坚将军、大将军、骠骑大将军,先后受封为乐乡侯、修侯、参蘧乡侯。公元43(建武十九年),子杜元嗣。公元25(更始三年)六月,刘秀即皇帝位,因为在平定河北之战中的杰出表现,杜茂被拜为大将军,封乐乡侯。公元43(建武十九年)杜茂病逝,归葬故里,明《嘉靖邓州志》记载:"杜茂墓,州西()三十里"。杜茂墓位于河南省邓州市文渠乡孔楼村小龙庙组。建于汉代,墓高约4米,直径40米,呈圆丘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树有保护标志碑,设有专职文物保护员负责看护。

:【杜预222年-285年),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历任曹魏尚书郎、西晋河南尹、安西军司、秦州刺史、度支尚书镇南大将军,官至司隶校尉。功成之后,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被誉为杜武库。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等。285年初,杜预逝世,终年63岁,追赠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成侯。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自号少陵野老。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杜甫曾祖父杜依艺由湖北襄阳赴任巩县县令,举家迁入巩县。自杜审言至其父杜闲,再到杜甫,杜氏在巩县已是四代八十五年。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

11:【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12:【杜暹(?-740年),濮州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唐玄宗宰相开元十四年(726年),杜暹被召拜为黄门侍郎同平章事。他任相三年,因与同僚李元纮不和,被罢为荆州长史。此后历任魏州刺史、太原尹、户部尚书、长安留守礼部尚书,封魏县侯。】为唐代宗宰相,杜黄裳【杜黄裳(738年-808年),字遵素。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德宗贞元年间,杜黄裳入朝,担任侍御史,因与宠臣裴延龄不睦,十年未得升迁。永贞元年(805年),唐顺宗继位,杜黄裳因女婿韦执谊拜相,得以升任太子宾客,后改任太常寺卿同年七月,唐顺宗命太子李纯监国,主持朝政,并擢升杜黄裳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八月,唐顺宗称太上皇,退居兴庆宫,并册立太子李纯为皇帝,是为唐宪宗,杜黄裳充任册立副使

13:【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长安)人,为隋唐时期李世民帐下重要参谋。唐高祖李渊执政时期,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积怨颇深,杜如晦与房玄龄一起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参与策划玄武门事变,事成之后二人功居首位。李世民承帝位后,杜如晦与房玄龄为左右宰相,为唐选拔人才,制定法度等。贞观四年,杜如晦病逝,李世民为此废朝三天,追封为司空,蔡国公,谥成公,被李世民列入凌烟阁

14:【吉安府: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11年),始置庐陵县,属九江郡故吉安市古称庐陵。汉代庐陵属豫章郡。东汉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孙策分豫章郡置庐陵郡。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庐陵郡改为吉州,故吉安又有吉州之称,迁建州城于今吉安市区赵公塘一带;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吉州复改为庐陵郡,统庐陵、泰和、安复、新淦4县。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再改庐陵郡为吉州,领庐陵、太和、安福、新淦、永新5县;永淳元年(公元682年),迁建州城于今吉安市区北门街道辖区内;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吉州为庐陵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改庐陵为吉州。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废吉安路,置吉安府,领庐陵、泰和、吉水、永丰、安福、龙泉、万安、永新、永宁9县;二年(公元1369年),太和改为泰和,吉安府领庐陵、泰和、吉水、永丰、安福、龙泉、万安、永新、永宁9县。清初沿明制,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析永新、安福地置莲花厅,吉安府辖91厅,直到清末。

1:5:【吉水县:秦始皇(221)统一全国后,属九江郡庐陵县。西汉高祖元年(206),属九江王国庐陵县。高祖四年(203),改九江王国为淮南王国,吉水属淮南王国庐陵县。高祖六年(201),从淮南王国中析置豫章郡,庐陵县属之。王莽始建国元年(9),改豫章郡为九江郡,改庐陵县为恒亭县,吉水属之。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郡县名称和隶属关系皆复旧。和帝永元八年(96),析新淦、庐陵两县之间地置石阳县(县治设今醪桥镇固洲村,为吉水县前身),属豫章郡。献帝建安四年(199),析豫章郡置庐陵郡,石阳县属之。隋开皇十年(590),废庐陵诸郡,置吉州,改石阳县为庐陵县。开皇十一年(591),吉阳县并入庐陵县。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吉州为庐陵郡,郡治再徙石阳故城。隋大业末(615~617),分庐陵县水东的顺化(又作淳化、舜化、纯化)、文昌(又作永昌)、折桂、中鹄、仁寿、兴平、明德、永丰、龙云(含报恩镇)、云盖、迁恩(又作迁莺)11乡置吉水县,县治设今文峰镇,属庐陵郡。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设江西行中书省(简称江西行省或江西省),吉州庐陵郡兼军事改称吉州路总管府,吉水县属江西行省吉州路总管府。成宗元贞元年(1295),吉水由县升为州,隶属未变。仁宗皇庆元年(1312)改吉州路总管府为吉安路。惠宗至正二十二年(1362),改吉安路为吉安府,吉水属之。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吉水由州复为县。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清军破吉安,因袭明制。

16:【新建县:公元六二二年(唐武德五年)单独设县,名西昌,公元六二五年并入南昌县。新建县是人文荟萃的"千年古邑",是享誉鄱湖之滨的"鱼米之乡"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正式定名为"新建"。新建东邻赣江,西邻西山山脉,北至鄱阳湖,南与丰城市、高安市接壤。

17:【根据武德郎祖1370年携子入川,年龄约30岁,并且其上每一代都是数兄弟,谱序所记述的每一代都是最小的儿子,按平均代龄30年推算,一世祖杜廷椿就应出生于1100年左右,即北宋末期。】

18:【根据此处记述的时间推论,之荣祖应生于1650年前,之华、之贵祖生于1650年后,仕先祖应生于1630年前,泽祖生于1600年左右。泽祖生仕先,仕先生之荣,之荣生芿,芿生彦才,那么彦才为泽祖第四世孙,称泽祖为高祖,彦才应生于1700年左右。】

19:【该处及其以上的文字记述与杜家湾老谱记载基本相同,应该是綦江杜氏家谱代代相传的谱牒所记载的基本内容。其后面的文字记述,则应是家谱重修时根据当时所考证的材料增加的部分。根据杜家湾老谱记述“自武德郎祖入川,至今四百余年”推断,谱序应作于1770年前,即清乾隆35年以前,作序者是何人呢?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但从谱序内容可以看出,作序者应有较高文化和社会阅历,其年龄应在40岁以上,即应生于1730年以前。】

20:【该四十字派为杜家湾分支杜氏字派,订立于本家谱编修之时,订立时“朝”字辈及其后辈已经出生,前述推论杜彦才生于1700年左右,其下一辈生于1730年左右,是合理的。根据杜家湾家谱记述该字辈为乾隆年间所订立,那么可以进一步推论,该谱编修于1736-1770年之间。】

21:【锦荣祖生大富、大贵,大贵生聖可、仁可、贤可、德可、義可、禮可、智可、信可八子,不可能是八子逃入贵州遵义,而是其后人遇张献忠之乱逃入遵义。因为锦荣祖生于1370年左右,崇祯十四年是1641年,其间间隔271年,相传至少910代,但是锦荣祖至聖可其间仅仅三代。】

22:【“贤可长子杜友直迁入璧山,后由璧山迁入江津杜氏槽,杜友谅居住长岭峺”,该处记述与江津杜氏家谱记载基本相同,江津杜氏家谱记载第六世祖杜明德,第七世祖杜海元,第八世祖贤可、仁可,贤可生第九世祖友直、友谅。而江津杜氏家谱记载,其一世祖世全公,大元庠生,生于至正元年(1341年)八月十五日午时,出生地址为湖广麻城孝感乡,洪武六年(1373)由孝感入川,落业壁邑灶门滩,享八十七寿,永乐十九年(1422年)丁未五月十六日辰时殁,安葬灶门滩瓢把坵。一世祖世全公至第八世祖贤可、仁可,共八代,那么贤可、仁可出生于1520年左右。而本家谱记述的贤可、仁可,出生于1420年左右,相差大约100年。所以,本家谱记载的贤可、仁可及友直、友谅,与江津杜氏家谱记载的贤可、仁可,友直、友谅处于不同的年代,或许是本家谱在后人编修时,查到江津有贤可、仁可,错误认为江津贤可、仁可为大贵所生贤可、仁可。因为綦江与江津,仅仅一江之隔,距离不远,发生该错误是很可能的。】

23:【“杜受田系癸未科翰林,由遵义迁移山东滨州”,该处记述与历史资料记载的杜受田相关资料不符。】

24:【本段文字记录在家谱世系列表的中间,初步推论应是本家谱编修完成后,但抄写尚未完成,抄写者又将杜奇祖分支(即綦江杜氏火石坝祠堂分支)字派的由来补充抄写入谱内。另据火石坝祠堂2003年新编家谱,火石坝祠堂分支字派为“天懋车仲肇,名鸿国正朝,应泽昌隆永,光明世泰兴”,应泽后的“昌隆永,光明世泰兴”八个字派,为民国年间重修家谱时增加,但明国年间重修家谱,目前没有找到。】

中华杜氏失考分支世系摘录之綦江杜氏,第2张

中华杜氏失考分支世系摘录之綦江杜氏,第3张

中华杜氏失考分支世系摘录之綦江杜氏,第4张

中华杜氏失考分支世系摘录之綦江杜氏,第5张

中华杜氏失考分支世系摘录之綦江杜氏,第6张

中华杜氏失考分支世系摘录之綦江杜氏,第7张

中华杜氏失考分支世系摘录之綦江杜氏,第8张

中华杜氏失考分支世系摘录之綦江杜氏,第9张

中华杜氏失考分支世系摘录之綦江杜氏,第10张

中华杜氏失考分支世系摘录之綦江杜氏,第11张

中华杜氏失考分支世系摘录之綦江杜氏,第12张

中华杜氏失考分支世系摘录之綦江杜氏,第13张

中华杜氏失考分支世系摘录之綦江杜氏,第14张

中华杜氏失考分支世系摘录之綦江杜氏,第15张

中华杜氏失考分支世系摘录之綦江杜氏,第16张

中华杜氏失考分支世系摘录之綦江杜氏,第17张

中华杜氏失考分支世系摘录之綦江杜氏,第18张

中华杜氏失考分支世系摘录之綦江杜氏,第19张

中华杜氏失考分支世系摘录之綦江杜氏,第20张

中华杜氏失考分支世系摘录之綦江杜氏,第21张

中华杜氏失考分支世系摘录之綦江杜氏,第22张

中华杜氏失考分支世系摘录之綦江杜氏,第23张

中华杜氏失考分支世系摘录之綦江杜氏,第24张

中华杜氏失考分支世系摘录之綦江杜氏,第25张

重庆綦江:杜应平

2016.3.5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中华杜氏失考分支世系摘录之綦江杜氏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