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文化角度来看生死问题

从传统文化角度来看生死问题,第1张

从传统文化角度来看生死问题,文章图片1,第2张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每天都见证生与死,每天都面对诱惑与爱而不得,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治愈精神的焦虑,如何面对“躺平”与“内卷”,在当今社会中从容面对这一切呢?

如果我们可以提升人生格局,站在更高点来看这一切的话,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态度。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学者王蒙新书《天地人生》正是一本可以帮你提升人生格局的书,本书围绕生死、天地、修身、君子、劝学等十大核心概念进行讲述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从古人的智慧中,或许我们能够开启新的天地,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信仰。

比如生死问题,已经不仅仅是老年人需要面对的事情。疾病、意外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降临,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终究要面对“死亡”这一问题。那么,究竟如何看待死亡这个问题呢?

王蒙在书中从生命的出现开始谈起,他说生命是一个奇迹,从人类探索宇宙来看,目前只知道地球上有生命。然而,生命诞生之后,终有一天会走向死亡,然而人生总喜欢说“逝者”,而不说“死者”,毕竟死亡是人间最悲最痛最绝望之事。

也因此,在短暂的生命中,人应该积极进取的生活。生而为人,每个人都不能躲避人生,躲避生死,王蒙在书中这样写道:

“你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成长前进成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倾全力做好活着的人应该做的所有事情,而绝对不是动辄瑟缩在一边与人生为敌,哭天抹泪、悲观叹息、走火入魔、自戕自毁。”

的确,人活着的时候应该好好活着,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预测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

从传统文化角度来看生死问题,文章图片2,第3张

以上,是生的问题,那么死的问题是什么?

生命体逝去之后,为什么还会有所谓的丧葬仪式?其实这个问题也是曾困扰我的问题。

在《天地人生》中,王蒙研究儒家学派,从这个角度阐述了丧葬的重要意义。他认为,通过丧葬,儒家学派表达了对生命过程的重视敬畏绝对不允许、不接受,不认同什么生命与生活的虚无主义。

从老子的观点来看,生死是道的体现,生死也是大、逝、远、返的体现,是先天地先万物的终极,是先生命即先于生死的永恒与无限。庄子则美化了死亡,视生与死为一体,视死亡为向着新的不同的生命形式、存在形式的过渡变化。庄子也反对贪生怕死、喜生恶死,他既叹息人生的短促,也夸张地演说死之快乐。

王蒙在分析了各种古人的生死观点后,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那就是:

“生老病死、生而后死,是天道,是大道,是大自然的不可变易的规律,人能够做到的是好好活,健康地活,文明地活,尽可能快乐与有意义地活,尽量避免由于荒谬、迷信、愚蠢、压迫、剥削、失误而自损生活质量与寿命。”

的确是如此,生命是珍贵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有幸成为人,拥有丰富的人生,不管生命长短,能够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是偶然。既然不能改命,不能更改自然规律,那就在仅有一次的生命中,尽量地活好一生。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从传统文化角度来看生死问题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