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阳杜氏史话,第1张

明朝初年,政局不稳。陈友谅与张士诚余部抗争不息,湘鄂西一带因“额外赋役,调发日繁”而激起民愤,覃垕、向大坤相继起事,辰大乱。邓愈、周德兴等受命征讨,继在常德、永顺、大庸、慈利一带设立卫所,“以控蛮夷”。我祖京武公元顺帝时官居五部都督府佥事,改朝换代后,左迁永定卫指挥使。于1369年与杨氏夫人一道携三子文广、文通、文材来到永定天门山孟坪(今大桥办事处)就职。天门山,原称嵩梁山。三国吴永安六年(263年),嵩梁洞开如门,吴主孙休认为是天门大开的吉祥之兆,而更名为天门山。京武公下传第三代至第十三代,晟、宁、兴、永龙、升、海、鸿、应年、仪、儒、楚英、春先等相继任指挥使之职,袭封昭勇将军。永定卫城,十里长街,商贾如流,时称小南京。京武公、文广公、文通公均殁葬天门山下鲤鱼池旁乌龟凸,文通公碑联为:“头顶天门山,脚踏鲤鱼池。”经现场考察鲤鱼池位于天门山麓、澧水南岸,长1000米,宽200米,约300亩水面。乌龟凸位于鲤鱼池西头,面积约8亩,现为居民小区。仙阳嫡祖文通公生福宗、万宗、万全三子。福宗一脉落津市杨柳滩,万全殁葬桃源九都。万宗公生五子:宁、清、集、轩、贤。宁公留守旧地永定茅溪一带,清公落澧南鄢家湾,集公迁石门杨柳池,轩公后裔分布于临澧合口三合、龙池等地。我祖贤公生三子:高贞、永谟、永诰。谟、诰二公落石门袁公渡汇窝。1450年许,贤公携子高贞转徙澧县龙神潭(今方石坪镇岩河村)。此处岩湾河有子母二潭,传说有龙而得名。河边集镇,店铺百家。惜1480年洪水泛滥,化为乌有,高贞公只得另徙他乡。夫妇二人,牵着一头白水牛来到今澧县家巷双美桥头,坐下歇息,水牛则直奔桥下水洼之中,无论怎么赶打,总是不走。公妣认为此乃天意,则就地落业。此处北靠官山波、南临涔水河,当时人烟稀少,遍地荒原。历数代,子孙繁衍,家兴业旺,田连阡陌,屋宇鳞次。此地得名杜家巷,涔水改称杜家河。在常大堰西南修建祖祠,占地两亩,十分壮观。祠坐虎形地,子孙强悍。武举杜益堂,九十六斤钢刀舞动如飞,尚有痴人、哑人,差情老等武功奇才。时有民谣:“陈家巷的谷箩云家巷的马,杜家巷的人只喊打。”后他姓忌妒,指使地理先生坏我风水,祠前修槽门,祠后改水田。虎被斩头去尾,田中见血红之水达数月之久。继而在澧城玉林街建总祠,历数十年,几建几毁,民国五年方成。高贞公脉生四子:宗、道、通、达,时称大、二、三、四门。嫡祖伯宗,居今筒车村,生子杜情,传廷珍、文升、进臣、国爵,学魁五代,学魁再衍我仙阳始祖杜先鼎。先鼎公生于清顺治初年,妣宋氏。1680年许,因灾害所迫,夫妇二人和学教、学凤、先春、先榜、先登等数人自杜家巷一并来到石门县十一都仙阳坪刘家峪玉皇庙石牌堰打角岩土地下(今杜家上院子)落业。当时鼎公所带物件有一担巴篓,一个炉锅和一个屋檐神(今屋檐神尚存)。他们搭建窝棚安身,曾姓人前往干涉,先鼎公遂用四疋土布买地一块以谋生。后来有的乏嗣,有的外迁,仅存鼎公一家。越数代,人文蔚起,家业兴隆。至光绪年间,仙阳杜氏必、佳、慎三代达鼎盛时期,此地更名杜家岗。买张文魁之屋宇田圃,建立杜氏宗祠,屋宇八间,颇有气势。临近之杨柳池、九渡河、汇窝、青鱼脑等数支文广、文通支系均与之同祠合族。鼎公殁后,先葬杜家上院子河边坟山丘,因山洪爆发,坟冢冲毁,幸有裔人拾得棺木一副,次葬株木岗。公元一九五八年深耕改土,坟冢挖掘,碑石损毁,时有杜慎钊、杜慎琛、杜修顺、杜方贵、杜登部等人将其尸骨三葬于青龙嘴,2002年勒石立碑。鼎公后裔,蘭桂竞荣。谟、哲、训、藩、苞、泽诸公皆孝悌传家,世有隐德。益吾、秉贞、友堂三公时称仙阳杜氏三贤,均公道正派,能言善辩。更有修好、方阶、登岳、登仕等近十名革命先烈,不畏牺牲,为国捐躯。仙阳杜氏,枝繁叶茂。鼎公一人发展到慎字辈100男丁,今人口总数已达2000余人。 
                                             杜方得(次志) 谨识                                              2019年3月31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仙阳杜氏史话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