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的守城之法——墨守成规,到底有什么玄妙之处?

墨家的守城之法——墨守成规,到底有什么玄妙之处?,第1张

墨家的守城之法——墨守成规,到底有什么玄妙之处?,第2张

墨家守城之法——墨守成规,到底有什么玄妙之处?

据司马迁的说法,墨子非常善于防御,即:

“盖墨翟,宋 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

而守御即防御,亦是守城之意。

古时有一个成语叫墨守成规,本义就是指墨子教弟子们的守城之法,即“墨守”,而“成规”则是指形成的规则与方法,后世引早为死守老规矩,保守固执,不求改进。

那么,墨子的守城之法,到底有什么玄妙之处呢?

我们先看《墨子·号令》的这一段原文,即:

“严令吏命无敢喧嚣、三最、进行、相视坐泣、流涕若视、举手相探、相指、相呼、相麾、相踵、相投、相击、相靡以身及衣、讼驳言语。及非令也而视敌动移者,斩。伍人不得,斩;得之,除。伍人逾城归敌,伍人不得,斩;与伯归敌,队吏斩;与吏归敌,队将斩。归敌者父母、妻子同产,皆车裂。先觉之,除。当术需敌。离地,斩。伍人不得,斩;得之,除”

这是一条最重的禁令,即当敌人突然来到,就是严厉禁止官吏和百姓大声喊叫。

具体的做法是——不准三人以上聚集一堆,或者两人以上一起奔跑、相视哭泣、相互流泪、打手势探问、互相指手划脚、互相呼唤、你拉我扯、互相斗殴撕打、互相争辩,以及擅自察看敌人动静,否则,若是攻犯此令者,一律斩首。




墨子是否参与过真正意义上的守城战争,墨子的守城之法是从何而来?

我只在文献《墨子·公输》看过墨子止楚攻宋,但全篇下来都是嘴炮说服,没有实战意义,为何墨子守城那么出名,还有没有别的事迹证明墨子守城很厉害,有别的文献记载过墨子守城事件吗?

所谓艺高人胆大,墨子以一人之躯,入虎狼之国,非匹夫之勇也。墨子所带领的墨家学派,能工巧匠多得是。今有“墨守成规”之说,其实间接赞扬了墨家善于守城。墨子本人就是当时顶尖的防务专家。《墨子》十五卷,其中第十四、十五卷全篇介绍了守城的装备、战术、要点。《墨子》中的守城战术及其丰富,仅存的十一篇就几乎含盖了所有的冷兵器时代的守城术。墨子兵法有三个特点:其一,专门研究防务问题;其二,在防务战略上强调“太上无败”的强国方略、居安思危的战备理论;其三,在防务战术上注重尖端科技与武器的发明与应用。不仅如此,墨家学派中,有研究光学的,有研究力学的,有研究数学的,甚至有研究宇宙论,物质论的。墨子说:“平,同高也。”(《墨经上》) 墨子说:“圜,一中同长也。”(《墨经上》) 墨子给出了力的定义,说:“力,刑(形)之所以奋也。”(《墨经上》),墨家非但长于实践,而且善于发现。先秦墨家学派可谓卧虎藏龙,有当时最高超的技术与理论专家,他们带着自己发明的“高科技武器”,心怀兼爱,胸藏兵法,奔走于战乱之间,面无惧色。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鲁班与墨子在楚王殿前进行“沙盘演练”,九番较量之后,公输盘黔驴技穷,墨子还有高招没有亮出来。公输盘技不如人,于是恶从胆边生,想杀死墨子。哪里知道,墨子早就料到了他们这一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早已安排弟子禽滑厘等二百人,手持守御器械,在宋国都城上等待楚国侵略军。墨子说:“即使杀了我,守御的人却是杀不尽的。”公输盘和楚王理屈词穷,技术又不如人,暴力手段又解决不了问题,只有休兵作罢了。

一.墨家认为守御必须有一些基本的条件。禽滑厘事奉墨子三年,手脚都起了老茧,脸晒得黑黑的,干仆役的活听墨子使唤,却不敢问自己想要问的事。墨子先生对此感到十分怜悯,于是备了酒和干肉,来到泰山,垫些茅草坐在上面,用酒菜酬劳禽滑厘。禽子行了再拜礼之后,叹了口气。墨子问他:“你有什么要问的吗?”禽滑厘又行了两次再拜礼,说道:“请问守城的方法。”墨子回答说:“先不要问,先不要问。古代也曾有懂得守城方法的人,但对内不亲抚百姓,对外不缔结和平,自己兵力少却疏远兵力多的国家,自己力量弱却轻视强大的国家,结果送命亡国,被天下人耻笑。你对此可要慎重对待,弄不好,懂得了守城的办法反为身累。”这些条件总的来说,可以概括如下:

物质方面:我方城池修固,守城器具备好,柴禾粮草充足,

内政外交:上下相亲,又取得四邻诸侯的救助。

用人方面:守城的人虽有本事,而国君不信任他,那么仍然不可防守。如果国君用来防守的人,一定是有能力防守的人;如果他没有能力而国君信任他,也是不能防守的。既然如此,那么守城的人必须有能力,而国君又信任他,这才可以防守得住。”

二.战争非常残酷,守城这件事,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

(1)各负其责:

城墙下里巷中的人家,各保卫其左右前后,像城上一样。

如果城小人众,就保护老弱离乡到国中的其他大城去。

敌人在城下,我方应不时更换吏卒防守,但不要更换给养人员,给养人员不能上城。

守卫之法:每五十步男子十人,成年女子二十人,老小十人,共计五十步四十人。城下守楼士卒,一步一人,计二十步二十人。按城的大小以此为标准,才足以守御。

敌人在离城百里之外的时候,守城将领就要把所有的官吏、小军官以及富人、贵戚的亲眷全部集中起来住到官府,谨慎地派可靠的部下保卫他们,越谨慎机密越好。

等到敌人开始爬城墙强攻的时候,守城将领所在的兵营不得少于五百人,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的将领一定要选择立过军功,以及为君王和国事效过死力而获得荣誉和官职的人担任,每人带兵一百人。每一方城门的将领如果兼守其他城门,就必须在另一城门上建立起高楼,派善于射箭的士卒守在那里,城上矮墙、冯垣一个一个排列起士兵守护着。让贵家子弟来守。

官吏、兵士和百姓有要向上进言的,紧急通过传言人报知,官吏滞流或不代为传达的,要问杀罪。各县的豪杰、谋士、在家居住的大夫官员及人品忠厚的百姓人数,各县都要统计上报。

让人们各尽所能,天下的事情就能办妥;各负其责,职责均衡,天下的事情就办得合理;分派的工作都是各人所爱,天下的事情就完备了;强弱有定数,天下的事情就没有遗漏了。

世上有谗间之人,有好利之人,有恶人有善人,有具有专长的人,有谋士,有勇士,有巧士,有使士,有能容人者,有不能容人者,有善于待人的人,有善于守门的人,守城主将务必要考察他们为何具备那种品性或特长名符其实的便接纳使用。百姓们彼此仇恨或对官吏提出控告、及其被告的辩护,都要一起记录在案并收存起来,以待控告人到来时用以参考验证。那些身高仅五尺不能当兵的人,就让其在官府中当差或者让他们在官府和个人家里服务尽责。

(2)坚壁清野:敌人来了,估计他们必定进攻,主方必定先拆除城外附属物,只是不烧毁。清除城外离开护城河百步内的墙垣,大小树木都伐毁,除掉。在城外箭能射到的地方,要把墙统统推倒,以免被敌人利用来作为防御工事。在离外城一百步之内,所有墙和树木,不分高低大小全部拆除或砍掉。城外的井也要全部填塞,使敌人无法打水。城外的空屋子全部拆毁,树木尽伐。一切可以用作攻城的东西都运进城内,令人登记在册。战事结束后,再按所记数目各自领取。官员要给他们发收条,写清件数。那些不能全部运进城的当路木材,就就地烧掉,不致落入敌军之手供其使用。三十里以内,所有柴草树木一律运进城内。狗,猪,鸡,吃掉肉,将其骨头收集起来制成酱,肠胃有病的可以用它治病。敌人从来之处,如便道、近道,或城场,都修建扈楼,并在水中插上竹箭。敌方在城下,我方收集盆、罐,堆在城下,百步一堆,堆五百堆。

(3)严阵以待:在城内,凡是城外箭能射到的地方,一切柴草堆和房屋都要抹上一层泥。黄昏之后,命令城内人拴住狗,套住马,务必拴套牢实。夜深人静之时一听到鼓声就一齐呐喊,用来压制敌人的气焰,同时也可以稳定自己的民心,不致使老百姓惊扰不安了。

官堂下造大楼,高可临视全城。堂下四往有路。在堂中应客,客等待接见。不时召见在有保护的室中的三老,与之计议事之得失。行事有得,计谋相合,就回入保护之屋。保者入屋,不要逃城,不要离开房屋。各个担负守卫的人要详知卑城浅池,而措意防守。早晚士卒歌以为度,用人少有变换。

城门内不可有房子,只筑周宫派吏驻守。四尺为倪,行栈内閈,二关一堞。城下每五十步建一个厕所,上下厕所共用一个茅坑,安排所有有过失却又不必杀头的人去打扫,以示惩罚。

在离城门五步远的地方挖掘大壕沟,地势高的地方挖一丈五尺深,地势低的地方挖到有地下水之后再向下挖三尺即止。在壕沟上架设栈板,栈板上设置悬梁,装置机关,栈板表面铺上草木泥土,使人可以行走,两旁有沟墙不能翻越。然后派兵出城挑战,并假装战败逃回,引诱敌人走的栈板,开动悬梁的机关,敌人便可以擒到。若敌人恐惧生疑,就会因此撤离。

三.武器与装备。以《备高临》与《备梯》为例

《备高临》:连弩车 瞄准仪 高楼射击 遮掩物

对付筑台居高临下的进攻,还可以使用一种连弩车。造这种车的木材,要大小一尺见方,长度与城墙厚度相等。两根车轴,三个轮子,轮子装在车箱当中,车箱上下两个,左右各做两根立柱,还有横梁两根,横梁的左右两头都是圆榫头,榫头直径四寸,把有把的箭都捆在左右两边的柱子上,弓弦相钩,连到大弦上。弓把前后与车箱齐平,车箱高度为八尺,弓轴距下面的车箱三尺五寸。连弩的“机括”用铜做成,重一百五十斤。用辘轳收引弓弦。车箱周长为三围半,左右两边装有“钩距”,“钩距”三寸见方,车轮厚一尺二寸,钩距臂宽一尺四寸,厚七寸,长六尺。横臂与车箱外缘齐平,臂端一尺五寸的地方装有叫做“距”的横柄,柄宽六寸,厚三寸,长度与车箱相应。还装有一种瞄准仪,有出入时可以上下伸缩调整。再用大小一围五寸的木料做一个弩床,床重一百二十斤。箭长十尺,用绳子栓住箭尾,就象用细丝绳系住射空中飞鸟用的箭一样,以便将箭收回,不过这里是用辘轳卷收。箭高出弩臂三尺,用箭没有固定数,但至少要保证出入有六十枚,小箭就不必收回了。象这样的连弩车,十人掌管使用一辆。为了成功地抵距敌人的进攻,筑了高楼射击敌人,还得在城上用草编成厚厚的遮掩物来遮挡和收取敌方射来的箭。

《备梯》:投掷悬火 敢死队追击 反击布置埋伏 三更击鼓 擒杀敌首

城上悬挂有火具,叫悬火,每隔四尺设置一个挂火具的钩樴。五步设一口灶,灶门备有炉炭。让敌人全部进入就放火烧门,接着投掷悬火。排出的作战器具,根据敌人的进攻范围相应摆放。两个作战器械之间设置一个悬火,由一个兵士掌执,等待出去的鼓声。鼓声一响就点悬火,敌人接近随即投放。敌人如将悬火打灭,就再次投放不绝。如此反复多次,敌人必定疲惫不堪,因此就会领兵而去。敌人一旦退出,就命令敢死队从左右出穴门追击溃逃之敌,但勇士和主将务必依照城上的鼓声从城内出去或退入城内。再趁着反击时布置埋伏,半夜三更时城上四面击鼓呐喊,敌人必定惊疑失措,伏兵乘机能攻破敌军军营,擒杀敌军首领。

一、由于古代没有类似于纪录片的技术,再加上我们没办法穿越回去古代一探究竟,因此我们在了解历史的时候就只能依靠书籍,这造成了不同人得出不同结论的局面。我们不能说谁的结论是完全的事实,而只能说谁的结论最接近事实,最能让人接受和信服。

二、墨子向来主张非攻,我个人认为这和我们现在国家的主张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以和为贵,绝不打第一抢第一炮,但是也不会停止制造先进的武器这个政策的,因为我们主张和平,并不代表别人一定不会来侵略我们,基于此,制造武器是最没办法的但又是最有必要的手段。就好像近代史的冷战。

三、墨子赶了好几天的路去楚国面见国王,一路上的艰辛不言而喻,其实这也是一场战争,一场无人知晓的战争,只是这里说的战争的含义和我们平时理解的打打杀杀的战争不一样。另外,墨子出发之前就交代了弟子做好守城的准备,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墨子是有多方面准备的,而不是认为自己此去一定能成功,这也是符合实际处事程序的。直到墨子说服完了楚国国王,归国途中路过宋国,刚好下雨,他想要在闾门避雨,可是守闾的人却不待见他,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没人知道墨子为宋国做了什么大事。因为当时并没有媒体对他们会议进行直播。

墨子最著名的事迹是:从鲁国出发,走了十天十夜,到楚国劝阻楚国停止攻打宋国;后又劝说齐国不攻打鲁国,劝说鲁国不攻打郑国等;从中可以看出,墨子的守城之法不是真的去城楼上去指挥守城作业,而是通过纵横游说的方式,减少战争发生的可能。



墨家的守城之法——墨守成规,到底有什么玄妙之处?其余细节

一是派出去侦探的人,在城里一定要有亲人——其目的是为了确保他不会叛逃。

二是城里的官吏和下级军官以及有势力的富贵人家,他们的亲戚都要集中起来做人质;

三是在全城戒严的过程当中,亦需要在城中广布耳目,这样做有两大好处,一方面有利于防止对方间谍渗透,

二是随时了解城中的实情。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墨家的守城之法——墨守成规,到底有什么玄妙之处?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