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典学院聆听作家演讲

在瑞典学院聆听作家演讲,第1张

▌夏榆

在瑞典学院聆听作家演讲,第2张

《无与伦比的觉醒》夏榆 南京大学出版社

《无与伦比的觉醒》是夏榆以个人体验式写作,重访20世纪风云际会之地,集结帕穆克、昆德拉、卡夫卡、苏珊·桑塔格、菲利普·罗斯、J.M.库切、米沃什、克里玛等一代杰出作家的心灵剪影。书中既有对异国城市人文地理的深入描写,又有对时代剧变中文学大师的思想聚焦。

《在瑞典学院聆听作家演讲》是书中没有收入的文章,为本报独家刊发。传达出对阅读、对个人际遇与人类命运的关注。

斯德哥尔摩的冬季昼短夜长。瑞典学院演讲厅,悬垂的水晶枝形吊灯璀璨明亮。

傍晚时分,观众席坐满应邀前来的嘉宾,然而少有嘈杂之声。讲台上是德籍罗马尼亚裔作家赫塔·米勒发表文学演讲《一个词语的循环》,她穿着剪裁合体的黑色西装,留着齐耳短发,戴着的眼镜卡到鼻尖。她全程对着话筒,埋头读手里的文稿。生于1953年的赫塔·米勒早年生活在齐奥塞斯库时代的罗马尼亚,青年时期她在蒂米什瓦拉大学研究德国文学和罗马尼亚文学,毕业后在一家工厂当翻译,因拒绝成为秘密警察的线人,拒绝告发工厂的同事被工厂解雇。她的生活受到秘密警察的监控,恐惧成为生活的一部分,1987年赫塔·米勒移居德国成为职业作家,在演讲中赫塔·米勒讲述她在工厂的日常工作以及秘密警察的跟踪和不断骚扰带给她的噩梦。她的演讲语调平和,观众安静而耐心地倾听,现场庄严肃静。

在瑞典学院,我听过两次文学演讲,2009年赫塔·米勒,2005年哈罗德·品特。

因为在医院摔伤腿,品特不能赴斯德哥尔摩领奖,由出版人带来他录制的视频,讲《艺术、真理和政治》。我是坐在演讲厅的观众席,与众多嘉宾一起通过银幕聆听他的演讲。身材魁梧的品特坐着轮椅,双膝间围着织有暗格的毛毯,他穿着黑色西服,额头饱满,镜片后的眼神锐利,他的面容和身躯投射到银幕。品特在病中,演讲却有力,演讲大厅回响着他浑厚而有磁性的声音。他的演讲全程火力十足,由个人创作生涯开始,兼及政治戏剧,同时剖析当代国际政治,他严词抨击时任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批评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参战,抨击美国任意发动战争的行径,他说“政客感兴趣的不是真理而是权力”,“政客们编织着一张张充满着谎言的挂毯”。然而银幕把品特的身形放大,也展现着他的虚弱。置身于演讲大厅,能听到品特透过麦克风传送出来的喘息声,他偶尔要停顿下来平息自己的呼吸。

品特的演讲不时激起掌声。演讲结束的时候,全场观众起立,报以持久的掌声。

诺贝尔文学奖设立百年以来,文学演讲是瑞典学院每年例行的重要活动之一。然而,瑞典人并不是总能看到他们评选出来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1953年温斯顿·丘吉尔因政务繁忙缺席,1954年欧内斯特·海明威因伤病缺席,1958年帕斯捷尔纳克因国内批判声浪缺席,1964年萨特因拒绝诺奖缺席,1969年塞缪尔·贝克特因孤独个性缺席,2005年哈罗德·品特因腿疾难以成行,2004年耶里内克因社交恐惧缺席,2007年多丽丝·莱辛因年事已高行动不便而缺席。

我没有听过然而阅读并受益过的作家演讲更多,那是20世纪最睿智的头脑和杰出的心灵发出的声音,比如德国作家托马斯·曼(1929年)、美国作家尤金·奥尼尔(1936年)、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1946年)、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1947年)、英国诗人T·S·艾略特(1948年)、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1949年)、英国哲学家罗伯特·罗素(1950年)、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953年)、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1954年)、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1957年)、苏联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1958年)、日本作家川端康成(1968年)、爱尔兰作家塞缪尔·贝克特(1969年)、苏联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生活在不同时代——在战乱之中,在动荡和冲突之间,在暴政之下生活,具有杰出创造力的作家同时拥有广阔的视野,深邃的思想,他们站在瑞典学院的讲坛,超越自身的文学专业,发表对世界的关切,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对文明的忧患,这是一个作家所能展示出来的力量,它是语词和言说的力量,思想与表达的力量。因为自瑞典学院的演讲厅发出,他们的声音被全世界听到。同时它以杰出的文本留传后世,成为人类文明的遗产。

“星辰之下,悬着我的命运”,T·S·艾略特的诗句可映照诺贝尔奖的文学史。

诺贝尔文学奖百年历史如璀璨星空,星辰闪耀恒久映照文学的夜空。时间流逝,进入当代生活,诺贝尔文学奖如同普世价值受到流行风尚影响。不娱乐不足以吸引关注度,这是当世的流行趣味,也是影响力法则。仅有娱乐不够,还须有丑闻,娱乐与丑闻成为媒介的兴奋剂,娱乐与丑闻成为挑动公众神经的动力源。诺贝尔文学奖,作为具有百年历史的世界文学桂冠如今在紧随世变,由神圣殿堂坠落世俗幽谷。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因遴选作家饱受争议时,它的评选机构瑞典学院因丑闻缠身深陷舆论风暴,其公信力受到严重损害,以至201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因瑞典学院的丑闻而空缺,这是诺贝尔奖百年历史的奇闻,也令这世界性桂冠蒙尘。然而对于人类的精神事务而言,理性终将战胜反智。世事的喧嚣与庸众的狂欢终会像泡沫消散。

阅读生活,即智识生活。自由的智识生活是我喜欢的。里尔克在写雕塑家罗丹时有句箴言:“你将得到伟大事物的恩惠”。

当我们展卷阅读百年诺奖作家的经典之作,也该为承蒙杰出心灵的映照而慰藉。

在瑞典学院聆听作家演讲,第3张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在瑞典学院聆听作家演讲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