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中学思品课教学中导学案编写“三原则”---推荐人:胡阳新

高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中学思品课教学中导学案编写“三原则”---推荐人:胡阳新,第1张

 此文发《中小学教材教学》2017.1.

 此文发《中小学教材教学》2017.1.

 此文发《中小学教材教学》2017.1.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中学思品课教学中导学案编写“三原则”---推荐人:胡阳新

湖北省巴东县茶店子镇民族初级中学      高嵩     邮编:444315

    当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导学案的出现,实现了“从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在初中思品课堂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应彰显思品课学科特点,因此,在编、用导学案时需把握好以下三个原则:

      一、生活性原则。

    初中思品课导学案的编写要贴近生活实际,并适当延伸。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也就是说,鲜活的现实生活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根基。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实现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使思想品德教育的价值最大化。因此,基于思想品德课的课程特点,我们在编、用导学案时,就要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交流,去分析和判断,去选择和比较,去反思和评价。

     现行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淡化知识,注重活动体验。导学案如果只是简单地给学生提出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之类的题目,可以说阅读能力正常的学生只要通读教材,就能很容易地解决,但是,他们只是在寻找问题的答案,并没有深入的思考,没有思维的深化,没有矛盾的冲突,没有相互质疑,没有情感的反思,所以,从本质上说,这种活动不是探究。要真正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在编、用导学案时,就要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延伸、拓展、整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恰当的材料和问题,或者创设模拟化的情景,或者设计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等等,给学生搭建探究的平台,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有情感的体验,才会使他们真正受到心灵的洗礼。同时,在编写导学案时,及时引进新、近、活的材料,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拓展,还可以弥补思品教材素材滞后性的劣势,更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共鸣。

     二、目标性原则。

     初中思品课导学案的编写要明确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以德育功能为主的思想品德课,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应该达到三个要求,一是学习目标要细化,具体化,便于学生把握;二是要凸显三维目标的实现,特别是能力目标和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如果仅仅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那就违背了思想品德课的学科本质;三是要深入了解学情,在吃透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理清重点和难点,熟悉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要注重研究学生,具体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自学能力,了解学生的兴趣方向和接受新知识的可行性。

    在编写和应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时,还应充分考虑到教学情境创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群体中有着丰富的生活情境资料,这是学生自主学习最初的兴奋点和基础点。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度越高,学生越感兴趣,越容易开展教学。因此编写“导学案”时,要努力创建针对性强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由易渐难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不断地深入探索和学习的兴趣。

    尤其是随着新课模的建立,当学生每个学科、每个课时都收到导学案时,能否让学生保持耐心,“抓住”学生,激趣更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在编、用导学案时,如果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有效教学才有保证。

    三、培养规范,促成有效合作。

     初中思品课导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规范,促成学习中的有效合作。导学案在课堂上应用的主要方式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那么,如何让学生应用导学案进行自习和小组合作?我认为其着力点应该放在规范的培养和方法的指导上。如果没有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养成,导学案在课堂上很可能沦为一种摆设,且极大地浪费教育资源。

    在初始阶段,首先要培养学生了解导学案的构成,大概知道每一个环节的任务;其次要培养学生了解教材的编排结构,懂得课题、引言、框题、标题、正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再次要指导自学方法。例如,在学生自学时,我要求学生做到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眼、手、脑各种器官并用,边看边想边用不同自学符号勾划圈点概念、原理、关键字句,粗读精读合用。粗读即看课题、引言、框题、正文,初步阅读全课内容。精读,就是结合导学案的问题,读得细致透彻,注意教材的每个知识点及关键词,然后记下疑难点或不懂之处。要让学生做到读有所思,读有所记,读有效果,就一定要注意避免学生自学走过场的情况出现,否则自主学习将是一句空话。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如果不做任何安排,任由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整个合作过程就会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就得不到有效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在开展小组合作之前就应该给他们分好工,如每组均设一名大组长,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每组均设有政治组长,负责收作业本,记录组内的得分情况。为了分工更合理,在一定周期后,轮流调换组员的任务。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句话告诉我们奖励重要性。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还应该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例如以小组为单位在展示环节进行竞赛,很大程度上可以刺激学生通过合作更高效的完成导学案的学习任务。

     总之,“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一个良好的平台。对于“ 学案导学”这一教学模式,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阶段,其着力点应有所侧重,要实现初中思品课“少教多学”的目标,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完善、提高。

上一封 下一封

« 返回

湖北省巴东县茶店子镇民族初级中学      高嵩     邮编:444315

    当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导学案的出现,实现了“从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在初中思品课堂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应彰显思品课学科特点,因此,在编、用导学案时需把握好以下三个原则:

      一、生活性原则。

    初中思品课导学案的编写要贴近生活实际,并适当延伸。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也就是说,鲜活的现实生活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根基。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实现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使思想品德教育的价值最大化。因此,基于思想品德课的课程特点,我们在编、用导学案时,就要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交流,去分析和判断,去选择和比较,去反思和评价。

     现行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淡化知识,注重活动体验。导学案如果只是简单地给学生提出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之类的题目,可以说阅读能力正常的学生只要通读教材,就能很容易地解决,但是,他们只是在寻找问题的答案,并没有深入的思考,没有思维的深化,没有矛盾的冲突,没有相互质疑,没有情感的反思,所以,从本质上说,这种活动不是探究。要真正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在编、用导学案时,就要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延伸、拓展、整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恰当的材料和问题,或者创设模拟化的情景,或者设计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等等,给学生搭建探究的平台,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有情感的体验,才会使他们真正受到心灵的洗礼。同时,在编写导学案时,及时引进新、近、活的材料,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拓展,还可以弥补思品教材素材滞后性的劣势,更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共鸣。

     二、目标性原则。

     初中思品课导学案的编写要明确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以德育功能为主的思想品德课,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应该达到三个要求,一是学习目标要细化,具体化,便于学生把握;二是要凸显三维目标的实现,特别是能力目标和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如果仅仅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那就违背了思想品德课的学科本质;三是要深入了解学情,在吃透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理清重点和难点,熟悉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要注重研究学生,具体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自学能力,了解学生的兴趣方向和接受新知识的可行性。

    在编写和应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时,还应充分考虑到教学情境创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群体中有着丰富的生活情境资料,这是学生自主学习最初的兴奋点和基础点。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度越高,学生越感兴趣,越容易开展教学。因此编写“导学案”时,要努力创建针对性强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由易渐难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不断地深入探索和学习的兴趣。

    尤其是随着新课模的建立,当学生每个学科、每个课时都收到导学案时,能否让学生保持耐心,“抓住”学生,激趣更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在编、用导学案时,如果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有效教学才有保证。

    三、培养规范,促成有效合作。

     初中思品课导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规范,促成学习中的有效合作。导学案在课堂上应用的主要方式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那么,如何让学生应用导学案进行自习和小组合作?我认为其着力点应该放在规范的培养和方法的指导上。如果没有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养成,导学案在课堂上很可能沦为一种摆设,且极大地浪费教育资源。

    在初始阶段,首先要培养学生了解导学案的构成,大概知道每一个环节的任务;其次要培养学生了解教材的编排结构,懂得课题、引言、框题、标题、正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再次要指导自学方法。例如,在学生自学时,我要求学生做到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眼、手、脑各种器官并用,边看边想边用不同自学符号勾划圈点概念、原理、关键字句,粗读精读合用。粗读即看课题、引言、框题、正文,初步阅读全课内容。精读,就是结合导学案的问题,读得细致透彻,注意教材的每个知识点及关键词,然后记下疑难点或不懂之处。要让学生做到读有所思,读有所记,读有效果,就一定要注意避免学生自学走过场的情况出现,否则自主学习将是一句空话。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如果不做任何安排,任由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整个合作过程就会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就得不到有效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在开展小组合作之前就应该给他们分好工,如每组均设一名大组长,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每组均设有政治组长,负责收作业本,记录组内的得分情况。为了分工更合理,在一定周期后,轮流调换组员的任务。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句话告诉我们奖励重要性。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还应该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例如以小组为单位在展示环节进行竞赛,很大程度上可以刺激学生通过合作更高效的完成导学案的学习任务。

     总之,“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一个良好的平台。对于“ 学案导学”这一教学模式,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阶段,其着力点应有所侧重,要实现初中思品课“少教多学”的目标,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完善、提高。

上一封 下一封

« 返回

湖北省巴东县茶店子镇民族初级中学      高嵩     邮编:444315

    当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导学案的出现,实现了“从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在初中思品课堂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应彰显思品课学科特点,因此,在编、用导学案时需把握好以下三个原则:

      一、生活性原则。

    初中思品课导学案的编写要贴近生活实际,并适当延伸。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也就是说,鲜活的现实生活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根基。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实现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使思想品德教育的价值最大化。因此,基于思想品德课的课程特点,我们在编、用导学案时,就要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交流,去分析和判断,去选择和比较,去反思和评价。

     现行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淡化知识,注重活动体验。导学案如果只是简单地给学生提出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之类的题目,可以说阅读能力正常的学生只要通读教材,就能很容易地解决,但是,他们只是在寻找问题的答案,并没有深入的思考,没有思维的深化,没有矛盾的冲突,没有相互质疑,没有情感的反思,所以,从本质上说,这种活动不是探究。要真正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在编、用导学案时,就要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延伸、拓展、整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恰当的材料和问题,或者创设模拟化的情景,或者设计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等等,给学生搭建探究的平台,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有情感的体验,才会使他们真正受到心灵的洗礼。同时,在编写导学案时,及时引进新、近、活的材料,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拓展,还可以弥补思品教材素材滞后性的劣势,更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共鸣。

     二、目标性原则。

     初中思品课导学案的编写要明确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以德育功能为主的思想品德课,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应该达到三个要求,一是学习目标要细化,具体化,便于学生把握;二是要凸显三维目标的实现,特别是能力目标和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如果仅仅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那就违背了思想品德课的学科本质;三是要深入了解学情,在吃透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理清重点和难点,熟悉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要注重研究学生,具体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自学能力,了解学生的兴趣方向和接受新知识的可行性。

    在编写和应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时,还应充分考虑到教学情境创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群体中有着丰富的生活情境资料,这是学生自主学习最初的兴奋点和基础点。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度越高,学生越感兴趣,越容易开展教学。因此编写“导学案”时,要努力创建针对性强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由易渐难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不断地深入探索和学习的兴趣。

    尤其是随着新课模的建立,当学生每个学科、每个课时都收到导学案时,能否让学生保持耐心,“抓住”学生,激趣更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在编、用导学案时,如果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有效教学才有保证。

    三、培养规范,促成有效合作。

     初中思品课导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规范,促成学习中的有效合作。导学案在课堂上应用的主要方式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那么,如何让学生应用导学案进行自习和小组合作?我认为其着力点应该放在规范的培养和方法的指导上。如果没有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养成,导学案在课堂上很可能沦为一种摆设,且极大地浪费教育资源。

    在初始阶段,首先要培养学生了解导学案的构成,大概知道每一个环节的任务;其次要培养学生了解教材的编排结构,懂得课题、引言、框题、标题、正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再次要指导自学方法。例如,在学生自学时,我要求学生做到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眼、手、脑各种器官并用,边看边想边用不同自学符号勾划圈点概念、原理、关键字句,粗读精读合用。粗读即看课题、引言、框题、正文,初步阅读全课内容。精读,就是结合导学案的问题,读得细致透彻,注意教材的每个知识点及关键词,然后记下疑难点或不懂之处。要让学生做到读有所思,读有所记,读有效果,就一定要注意避免学生自学走过场的情况出现,否则自主学习将是一句空话。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如果不做任何安排,任由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整个合作过程就会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就得不到有效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在开展小组合作之前就应该给他们分好工,如每组均设一名大组长,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每组均设有政治组长,负责收作业本,记录组内的得分情况。为了分工更合理,在一定周期后,轮流调换组员的任务。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句话告诉我们奖励重要性。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还应该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例如以小组为单位在展示环节进行竞赛,很大程度上可以刺激学生通过合作更高效的完成导学案的学习任务。

     总之,“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一个良好的平台。对于“ 学案导学”这一教学模式,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阶段,其着力点应有所侧重,要实现初中思品课“少教多学”的目标,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完善、提高。

上一封 下一封

« 返回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高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中学思品课教学中导学案编写“三原则”---推荐人:胡阳新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