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忠夏原吉解缙杨荣,小忠铁铉方孝孺徐辉祖,李景隆只是明白人

大忠夏原吉解缙杨荣,小忠铁铉方孝孺徐辉祖,李景隆只是明白人,第1张

大忠夏原吉解缙杨荣,小忠铁铉方孝孺徐辉祖,李景隆只是明白人

原创2022-05-01 07:54·蓝天白云鸿雁飞

夏原吉、解缙、铁铉都是朱元璋时期读书人中的龙凤。但各自从书中得来的却各不相同。

他们不像普通人读书那样追求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他们读书所追求的是一种道,是一种信仰。为了那份道那份信仰,他们是死而无憾的。

夏原吉,因小时候家贫,父亲早亡后作为老大的他没少吃苦。16岁的他就在乡间私塾做老师挣钱养家。

正是自己经历过的苦难 ,所以他知百姓之苦。所以夏原吉的那份信仰就是当官要为民做主,要把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放在首位。

这就如朱元璋因为小时候因为一口吃得饿死过亲人。为了一口饭吃,他连和尚都做过。所以即使他登基称帝,他依然关心百姓之苦。对于欺压盘剥百姓的功勋们,不记香火情,大开杀戒。

夏原吉在入朝为官后,因为朱棣坐镇锦衣卫时查贪污时太过偏激,他也随百官一起上奏弹劾过。

朝廷要动兵北伐, 夏原吉立马就给太子上书反对,他觉得朝廷不该动兵。太子朱标为了让他看看该不该打仗,就派他为大军督办粮饷。

大忠夏原吉解缙杨荣,小忠铁铉方孝孺徐辉祖,李景隆只是明白人,第2张

在漠北,夏原吉是亲眼目睹了朱棣的军事才能。而且在朱棣能够成功劝降乃儿不花上部,他是出了大力的。因为他相信朱棣承诺的能兵不血刃的打赢,所以他愿私自放了五千石军粮给朱棣,只求朱棣得胜时能给朝廷上奏表减免苏松钱粮。因为苏松是朝廷税负最重的地方,因为那里百姓太苦了。因为他私自放粮的行为,他是被蓝玉绑回北京下了大狱的。

朱棣也欣赏他的才能与品德,所以想让他做北平布政使,但被道衍给阻止了。

夏原吉可是认识黑衣宰相姚广孝的。

太子死了,他想与铁铉一起向朱元璋上折子推朱棣为太子。因为他认为铁铉与自己一样,是见识过朱棣本事的人,而且铁铉在众人眼里一直都是正人君子。

结果铁铉选择了朱允炆。其实铁铉选择朱允炆啊,跟他是吕本的门生没多大关系。真正决定他那样做的,是他从书中读出来的规矩。

铁铉,从书中读来的,是忠君,是对书本上规矩的生搬硬套。他是一个历史教条主义者,书上说啥就是啥,只认书本上的道理,不认人,更不讲情分的一个主。

这样的人,遇到聪慧的主人,他生搬过来的道理,主人可以从现实中出发考虑,如果真的如他所说,就会准了。

但如果碰到不讲理的主,直接把他晾在一边,他一点门都是摸不到的。

当年他要去南京告御状,行至开封时,涂节在满城贴满画像捉拿他。慌忙中是姚广孝带他找到朱棣说明原委,才带他出的开封城。能找到太子告御状,也是经朱棣之手。

朱棣在凤阳遭难时,徐妙云曾打发人找他去做过见证人。

当时有个镜头,就是秦王与晋王在保下朱棣后要离开,晋王先行上了马,他直接阻止晋王先行。非要让秦王先行上马离开后,晋王才能走。晋王告诉他,秦王都不在意,他长篇大论一翻,人家两王嫌他烦,按他的意思办了。

其实人家是一母同胞两哥儿,平时关系也挺好,就走个路,有那必要么。

在朱棣查开中案查到陈凯时,他阻止再查下去,但当朱元璋命朱棣一查到底时,他又情愿与朱棣合演苦肉计,助朱棣查案。

跟着朱棣查过大案,但当那么多人被太子与朱元璋下令砍了后,他又弹劾朱棣是酷吏。好像就是朱棣非要砍人似的。

朱标死了,他不惜跪地一月请求朱元璋立朱允炆为太子。原因很简单,朱允炆是朱标目前为止最大的孩子。朱标的太子身份已定,所以以后的国家主人只能在朱标的后代中选。

这时候的他故意地忘记了“立嫡立长”制,朱标还有一个嫡子朱允熥呢!而且朱棣还是朱元璋的嫡子呢!

铁铉这是选择性的忘记。

最终他以朱允炆当政不会伤害各位皇叔为由把朱允炆推了上去。

结果朱允炆上台后,根本不鸟他。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第一件事就是削藩,他铁铉所说的以皇叔之尊能自保就是放屁。

当然在朱允炆逼死朱柏后,他也说了他对藩王的建议,但人家不听,把他挤兑去杭州任布政使。

他主动要求去了济南,因为他猜到了朱允炆的暴力削藩会逼反朱棣。而从北平到南京,济南是必经之路。他如愿以偿了。

朱棣真的反了,他也如愿拦住了朱棣的燕军。甚至不惜拿朱棣对他的信任诈降,想借机活捉朱棣。但,没成功。

因为拦住了朱棣,他被提升为兵部尚书。但真正与朱棣对上时,不通兵法的他急得上火牙疼。好在盛庸懂兵法。他曾下令部下要了朱棣的性命,由他一人承担后果。但他没成功。

其实在靖难中,作为朝廷户部尚书的夏原吉也是尽心尽力地在筹备粮饷。就在朱棣进了南京城后,被燕军抓到夏原吉还在算守住南京城需要多少粮草。

朱允炆削藩三年以失败告终,夏原吉也曾当着朱棣的面讽刺朱棣要做隋炀帝。他挤兑了朱棣好几次,然后他继续做他的户部尚书 ,下江南疏通河道,给朱棣提供可靠的赚钱之策,像什么废宝钞等等。

大忠夏原吉解缙杨荣,小忠铁铉方孝孺徐辉祖,李景隆只是明白人,第3张

总之夏原吉心里装的是百姓,只要朱棣一心为老百姓好,他就会拥护就会以实际行动支持。

所以他是忠臣,是从建文帝到朱棣,再到朱高炽时代的忠臣。

而铁铉,最后是被部下兵变被抓送到朱棣面前的。见到朱棣后,他关心的不是遭受了三年战争的天下百姓,他关心的是兴宗,也就是朱标的皇帝身份能否保留。

朱标是在太子位上死的,朱元璋给的是“懿文太子”,死都死了,还非要一个皇帝的名分,有用么。

就因为这个,铁铉一心求了死。在铁铉心里君王是第一,自己名声是第二,至于百姓社稷么,那是可以抛的。

大忠夏原吉解缙杨荣,小忠铁铉方孝孺徐辉祖,李景隆只是明白人,第4张

方孝孺就更可笑了,自认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结果辅佐朱允炆给辅佐到把江山丢了。道衍和尚怜他是读书人,所以替他求了情,朱棣让他起草登基诏书,就赦免他,结果他写下了“燕贼䵵逆”。

大忠夏原吉解缙杨荣,小忠铁铉方孝孺徐辉祖,李景隆只是明白人,第5张

他这就是典型的找死,如果你有本事,又怎么可能把帝王辅佐到丢了江山。如果你要忠义,自杀即可,写那个激怒朱棣,只不过是想用死来换身后名罢了。

所以他不但被杀,还被诛了十族。方孝孺以举家数百口性命,换了自己一个忠心的名分,可真的很值啊!

大忠夏原吉解缙杨荣,小忠铁铉方孝孺徐辉祖,李景隆只是明白人,第6张

而李景隆,只能算是在建文朝最难得的一个明白人。他不想打朱棣,但作为臣子他没办法,所以他领兵出征。说白了,他也就是做做样子,再说给他的兵,根本就不是会打仗的人。

如果面对侵略者,他可以调动部下士气与敌人决一死战。可面对自己人,他没有,也更加不会有决一死战的必要。

大忠夏原吉解缙杨荣,小忠铁铉方孝孺徐辉祖,李景隆只是明白人,第7张

允炆还有一个愚忠者,就棣的小舅子徐辉祖。这位徐达的长子,开始是反对削藩者,但朱允炆根本就不容他发表意见。朱允炆只是把他当成一把刀而已。

而且还因为他与朱棣的关系,就算他有能力和本事也肯大义灭亲,人家根本就不用他。

在朝廷实在无人可用之际,用了他,但又不给他权利,所以,战机再次延误,最终造成惨败。

就连他徐辉祖的亲弟弟徐增寿,也被朱允炆给刺死了。

即便如此,他依然拿着武器领着同样愚忠之人与已经进入南京城的姐夫血拼。

难道真的铉徐辉祖这样就是忠心么,这样的忠心,只不过是拿着兵卒的性命为自己博功名,也是为了证明自己不靠祖荫也能跟父亲一样拼出一翻事业。

不过建文一朝流传青史除了不知所踪的建文帝外,就只剩铁铉与方孝孺得“忠”了。

因为建文一朝没有别的功绩啊!

作为建文旧臣的解缙,他只是个读书人,所以没怎么参与内战。到朱棣时代,他直接被派去编书,也算是学有所用吧。

而杨荣,确实是有军事才能,而且他会在合适的时机做正确的事,说正确的话。

如在朱棣要进皇宫登基时,他拦朱棣下行礼后说:“殿下,先谒陵耶,先继位耶”。所以这位有学识有胆量的杨子荣同志,在朱棣时期是得到重用的。

大忠夏原吉解缙杨荣,小忠铁铉方孝孺徐辉祖,李景隆只是明白人,第8张

也许是方孝孺铁铉类的读书人轴,让朱棣受到了启发。他觉得得选人才还真不能只是文章做的好的。

所以他才把翰林院读书的那28个星宿发配到边塞,造船厂历练了一翻,最终留下了七位好同志。

忠,任何时代都需要,但作为食百姓俸禄的臣子,就应忠于江山社稷,而不是那所谓的一个昏君。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大忠夏原吉解缙杨荣,小忠铁铉方孝孺徐辉祖,李景隆只是明白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