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许世友去世,邓小平却突然下令:不准开追悼会!这是为何?

1985年许世友去世,邓小平却突然下令:不准开追悼会!这是为何?,第1张

1985年11月7日深夜,河南新县出现了一支送葬队伍,为首的几个人抬着厚重的棺材,慢慢的往前走着,生怕弄出一点动静来,而在这支送葬队伍身后不远处,竟有着荷枪实弹的解放军警卫跟随。那这是谁的墓葬?为何会如此的小心谨慎?

这是开国上将许世友的送葬队伍。那这就更奇怪了,堂堂开国上将,为何不大办一场葬礼,让世人都为之默哀,反而而是偷偷的送葬呢?其实这背后的原因,是邓小平做的主,他下令不准给许世友上将开追悼会。要知道邓小平和许世友是生死之交,一同经历了多次战争,那为何最后邓小平连追悼会都不给许世友开呢?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活着尽忠,死后尽孝

1905年2月28日,许世友出生在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的一户农民家庭,出生贫寒又恰逢战火纷飞的年代,小时候的许世友就被送到武术师傅家当杂役,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许世友后来曾去少林寺学过一段时间武术。而或许是被少林寺惩奸除恶的精神所感染,加上自己也学到了一点本事,于是不到二十岁的许世友就决定下山从戎。

1920年,许世友加入了吴佩孚的部队,跟着他东征西讨四处打仗,在部队里许世友靠着一身本领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备受上级的青睐,曾多次被提拔,可许世友最终还是选择离开了这里。对此,用许世友的话来说就是,我是来给国家尽忠的,不是为了这些荣华富贵。北洋军阀的部队乱象,让许世友觉得这不是一个能平定中国的队伍。

离开了北洋军阀后,许世友于1926年9月,加入了中国共青团。而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成立,许世友被任命为31师2队的班长,仅过了三个月后,许世友又因为在黄麻起义的优秀表现被提拔为5队排长,而在两年后许世友已经被任命为红4方面军12师34团的团长。

从那之后,战况日益激烈,我党不仅要和国民党作斗争,还要时刻提防着不断蚕食中国的日军。当时许世友作为团长,每天要处理的工作非常的多,他也意识到,之后可能会更加忙碌,所以在鄂豫皖红军撤离根据地之前,许世友抽空回了趟河南老家。

其实,从1920年入伍以来,许世友就已经很少回家探望了,最让他牵挂的就是家中的老母亲。因为许世友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一直以来都是母亲将他拉扯大,所以许世友很希望能在自己壮年之时为母亲尽孝。

然而国难当前,根本抽不开身,不能给母亲尽孝也成了许世友最愧疚的事。此次回家探亲,可能是许世友最后一次了,他深知之后的战斗会更加惨烈,自己也可能葬身沙场,不能给母亲尽孝。然而母亲却告诉他,自古忠孝两难全,尽孝只是为了我一个人,但是如今国难当前,数万万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尽忠是为了全天下的百姓们。

而母亲的话语让许世友更加愧疚,自己团长身份在先,国与家之间他只能选择大家。他噗通一声跪倒在母亲的身前,“孩儿这辈子不能给您老尽孝,此去多半战死沙场,日后定会葬在你身边,来世再做您的孩儿,为您尽孝!”这是许世友走之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而母子俩可能都没想到,这一别就是二十年载。

从家中离别过后,许世友就一心投入到战场上,先后担任了红9军副军长,红4军军长和红4方面军骑兵师司令员。直至1936年,许世友被安排到抗日红军大学学习,并在两年后担任抗日军政大学的校务部副部长。此后许世友又重新回到战场上,随朱德总司令出师太行山。

戎马半生,荣誉尽获,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给母亲尽孝

抗日战争结束后,许世友接着又参加了解放战争,并担任了山东军区的司令员。而在1949年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上,许世友也是作为开国上将出席。可作为开国上将的许世友,之后去世为何连追悼会都没办?

此时距离许世友上次离家已经过去了快二十年,而这这期间母亲一直没有许世友的消息,甚至一度认为自己的儿子战死在沙场上了。直到解放前夕,有地下党的人来联系许世友的母亲,告诉她,许世友不仅还活着,而且现在还是大人物了。

此后在许世友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期间,他把母亲也接到城里面生活。可过惯了一辈子操劳穷苦生活的老母亲,哪能受得了这城里的生活,尽管许世友百般劝说,要把母亲留在身边尽孝,可母亲也是执意要回去。因为母亲心里明白,她留在这无疑会给事业繁重的许世友添麻烦。

母亲回到河南老家后,许世友考虑到老人家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就让自己的儿子许光回去照顾,替自己尽孝。其实这并不是许世友在推卸尽孝的责任,只是这新中国刚成立,社会百废俱兴,国家正是需要他的时候,他只能做出这样愧疚的抉择。而让许世友更加愧疚的是,母亲在去世前,自己都没能见上一面。当时自己军务在身无法回家,连母亲的葬礼都是儿子许光操办的。这件事过后,许世友更加坚定死后要葬在母亲旁边的决定。

1979年,为国家操劳了半生的许世友,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大限将至,他给儿子许光写了一封信,并随信寄去了五十块钱。信中是他对后事的安排,他希望死后,儿子能把他葬在母亲的墓旁,这五十块钱 是他留给自己买棺材的钱。可就是这样一件事,却让中央犯了难,以至于最后邓小平下令不给许世友开追悼会。

许世友在离世前,特地向中央打了报告,希望能土葬。为什么说是希望呢,因为早在五十年代,毛主席就主张火葬,并要在全国实施下去。而作为中央的高级领导,许世友自然也需要遵循,这就意味着他死后不能土葬,要火化。

而且当时全国推行火葬并不理想,在许多地区,老百姓们还是选择土葬,落叶归根是对故土的尊敬。而许世友去世是在1985年,那个时候火葬的推广已经深入人心,身为中央的领导层,更不能带头违反规定,所以许世友提前向中央打了报告,并希望能够批准自己土葬。但作为老一辈的革命家,许世友在中央的影响力是十分深远的,以至于这份报告中央根本没人敢批。最后这份报告就被送到了邓小平这里,可邓公看着这份报告也是陷入了沉思。

邓小平和许世友认识是在红军革命战争年代,那时候红军改编成八路军,许世友担任129师386旅副旅长,而129师的师政委就是邓小平。虽然只是很短的一段时间相处,但这让邓小平对许世友留下来深刻的印象,两人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邓小平:不能大办特办,只能特事特办

1985年许世友去世,好友邓小平却突然下令:不准给许世友开追悼会!这是为何呢?

1985年1月底,邓小平南巡途经南京,得知许世友在南京生活,决定去看望看望这位老朋友。这个消息被时任江苏省省委书记韩培信知道后,他立刻转告给了许世友。而80岁的许世友当即就决定,要去车站亲自接送小平同志。邓小平知道后,让韩培信转告许世友,他年纪大了,外面天气又冷,就在我去南京的住处等待即可。两人就这样立下了约定。

2月1日的时候,许世友的秘书告诉他,小平同志快到了。当时年过八旬许世友立刻打起了精神,特地刮了胡子,穿上军装前去拜访。而在当天下午,邓小平请许世友吃饭,还带上了一瓶茅台酒,“再过几日就是你的八十大寿,特地给你带了这八十年的茅台酒为你祝寿。”

但邓小平没有想到是,这次短暂的相聚,竟会成为他和许世友最后一次见面。九个月后,许世友在医院病逝的噩耗就传来了,而他希望土葬的请愿单也推到了邓小平的桌前。良思许久过后,邓小平在这份报告单上写下了八个大字:照此办理,下不为例。这是他对好友许世友的最后一次帮忙。

既然邓小平都同意了,那么许世友土葬也是没人反对了。但是考虑到许世友土葬的影响,邓小平另外添加了一个条件,那就是不能开追悼会。毕竟许世友的土葬是中央特许批准的,若是大张旗鼓的办理,容易给下面的百姓带来不好的影响,国家推行的火葬也可能会因为这件事情而失去公信力。

无人参加的葬礼,朴素无闻的墓碑

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在医院病逝后,他的灵柩被儿子许光暂时安放在南京。而中央下达的命令让许光不得不重新着手安排父亲的葬礼。好在当时中央也派来部队为许世友的葬礼提供帮助,在他的老家新县为其挖掘墓穴。一切都按照许世友的遗愿来,墓穴的位置就在他母亲的墓旁边。

1985年11月11日夜,许世友的葬礼如期举行。这场土葬是秘密进行的,参加葬礼的人也是寥寥无几,基本都是许世友的直系亲属。而在这支葬礼队伍的后面,是荷枪实弹的解放军警卫,他们奉命前来保证葬礼的顺利进行。

因为许世友的土葬是秘密进行,所以知道这件事的很少,葬礼上没有媒体记者报道,甚至连拍照和录像都不被允许。葬礼过后,许世友离世的消息也没有被放出,只有细心的村民发现许世友母亲旁边的土被人翻过,但是没有人知道这里举办过葬礼。毕竟葬礼过后,连块墓碑都没有立上。而在许世友离世一年过后,这里才立了一块墓碑,上面简简单单写着七个字,许世友同志之墓。没有任何过多的描述,也没有任何其他人前来悼念,许世友就好像一个默默无闻过一辈子的人,最后安葬于此。甚至相比于普通百姓的葬礼,许世友的土葬都显得十分低调朴素。

作为开国上将的五十七人之一,许世友的一生都献给了国家。为百姓他呕心沥血,为母亲他愧疚半生。百善孝为先,可自古忠孝两难全,死后葬身于母亲身边,也算是尽了他的一片孝心吧。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1985年许世友去世,邓小平却突然下令:不准开追悼会!这是为何?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