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启示录115:怎样理解下焉者不尊民弗从

中庸启示录115:怎样理解下焉者不尊民弗从,第1张

导读
中庸书中为什么说“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为什么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有的人成了笑话,而有的人却能活成神话?为什么圣人们在世时容易不得志,而身后却能让自己的思想发扬光大?最高智慧和最高权力该如何整合?
中庸启示录115:怎样理解下焉者不尊民弗从,第2张
中庸启示录115:怎样理解下焉者不尊民弗从,第3张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上一讲,我们一起理解和分析了,子思先生在《中庸》第二十九章中讲的: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
咱们今天再少花一点时间,一起探讨一下,怎么理解“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01
其实,这句话本质上仍然是在讲第28章中提到的“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
也就是,统治全天下最最重要的三件事,只能是由德位兼备的天子来完成。
德和位同时是必要条件,缺一不可。不能有德无位,也不能有位无德。
一个人智慧和德行再高,没有天子之位,他也没有办法去做议礼、制度和考文的工作。
02
其实这一句话内涵的最本质的意思是,天下大事必须由拥有天下大位大德者去完成。用孔子的话讲就是:在其位,谋其政
咱们今天老百姓也很喜欢笑话一些不在其位,而专门喜欢操心国家大事的人,说他们是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
孔子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德行智慧是公认的,但其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的努力,以失败告终。
周游列国一共十四年,最后只能满怀疲惫和失望的重新回到鲁国,去整理历史文献。
孔子之所以周游列国,不就是想和有其位的人合作,通过有其位的国君来议礼、制度和考文吗?
但是他的理想没有实现,只能成为被后世尊重的素王,没有办法单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议礼、制度和考文的抱负。
03
其实,孔子的理想一定程度上也得以实现,只不过是在身后,是别人帮他实现的,而且是走了样的实现。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文字,真正的实现了天下制度、文字的统一。
到了汉武帝时候,董仲舒又帮儒家思想找回了地位,宋儒朱熹也帮他发扬光大,进行思想上的继承和发展。
孔子对礼制文化的追求,仍然是在后代天子的努力下、主持下,才能实现推行天下的目标,不借助最高权是没有办法实现的。
就算是后世朱熹老先生的思想,也是在他身后朝代官方的认同和推广下,才成为天下读书人考试的必读书,他的解释,才成为孔孟之道的标准答案。
04
作为一个仅有其德而无其位的人,应该多学学孔子和朱子,有机会的情况下,尽量向有位者推销自己议礼、制度、考文方面的主张。
如果推销不成功,那就老老实实地做好自我,种好自己的小块实验田。把思想主张、实践报告都整理出来,等待身后有人来帮助自己实现。
真正德位兼备的人越来越难见,只能存在于历史书中,因此更可行的、更有价值的选择是,有德者与有位者互补合作,这样双方互补才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中庸道境。
这其中对有位者的胸怀和鉴别能力要求极高,否则容易看错人,或者容不下智慧修养高于自己的人。
只要是能碰到这样一位有鉴别能力、有胸怀、有情怀的人,那么就是天下苍生的大福气。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中庸启示录115:怎样理解下焉者不尊民弗从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