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晚年采访时直言:当年我最佩服汪精卫,但他后来利令智昏!

张学良晚年采访时直言:当年我最佩服汪精卫,但他后来利令智昏!,第1张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张学良晚年接受采访时说,当年他最佩服汪精卫张学良可是促成东北易帜、逼迫蒋介石形成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最大功臣,而汪精卫是近代中国第一大汉奸张学良怎么会佩服这种人?而究竟又是为何,让张学良和心中偶像走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1、张学良亲口承认,当年我最佩服汪精卫

1928年,皇姑屯事件发生不久,东北奉系军阀最大领导者张学良,电告全国,东北地区不再接受北洋政府领导,而是形式上纳入南京国民政府。虽然不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国民党政府,都无法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但毫无疑问的是,张学良此举对全国抗战形势是有好处的。

1936年,张学良又联合杨虎城兵谏蒋介石,逼蒋抗日,制造了中外震惊的西安事变。单从这两件事来说,张学良对于近代中国来说,已经是一位功不可没的热血爱国人士了。

但就是这样的爱国人士,竟然表示自己当年最佩服汪精卫。相信很多人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中国第一大汉奸,公开降日,帮助日本人奴化中国人民,打压革命力量,这样一个人为何能得到张学良的敬佩?

任何事情都要依照历史现实,我们印象中卑躬屈膝的大汉奸汪精卫,也是有过一段辉煌光荣岁月的。

汪精卫的出身并不算好,但凭借他个人的努力,年仅20岁的汪精卫便得到了公费留学日本的机会,在日本,汪精卫见识到了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学到了大量先进思想,但最重要的是,汪精卫此时遇到了一个贵人,他就是孙中山。

当时孙中山正在筹备建立同盟会,汪精卫以其出色的能力,被孙中山拉拢参与同盟会章程的起草工作,自此,汪精卫走上了艰难但成果斐然的政治道路。

和那个年代的很多读书人一样,汪精卫的政治生涯从文学开始,先后在各大报纸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得到了广泛关注,随后在某报纸任主编。

张学良晚年采访时直言:当年我最佩服汪精卫,但他后来利令智昏!,第2张

不到十年的时间,汪精卫回到国内,在南京临时政府任职,此时的汪精卫不断游走在国内各个地区,发表刊物、起草文件、制定政策,汪精卫什么工作都做过,是孙中山的得力干将。

在国内的日子,汪精卫多次为了革命献身,他曾组织刺杀清朝摄政王载沣的行动,后来不幸失败,锒铛入狱,在狱中汪精卫没有就此妥协,而是写出了“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样的名句。

1925年,孙中山去世,汪精卫顺势成为了南京国民政府的领导人,上任没多久,汪精卫首先确立了孙中山的政治地位,在思想上为国民党找到了发展方向,之后,汪精卫提高了政府的权力,解决了此前国民党党政军三者权力分属不明的问题。

虽然汪精卫后来在与蒋介石的政治斗争中,败下阵来,但那个时候的汪精卫也是个名极一时的风云人物,甚至之后为了全国抗战,他还放下此前和蒋介石的矛盾,继续为国民党效力,足以证明其为人正派、一心为国。

另外,汪精卫在生活作风上也无可挑剔,在那个混乱的时代,虽然国民开化,但一些旧社会的风俗习惯仍然难以根除,纳妾、乱搞得行为比比皆是,甚至是不足为奇。

张学良晚年采访时直言:当年我最佩服汪精卫,但他后来利令智昏!,第3张

可即便这样情况之下,留过学、接受过高等教育得汪精卫,坚持和发妻陈璧君相濡以沫,即便后来就任国民党最高领导人,也没有走上邪路。

这样一位出身贫寒,凭借自身努力实现飞黄腾达得汪精卫,确实能禁得起张学良得敬佩。留学刚刚回国得时候,汪精卫还经常去东北与张学良把酒言欢。

一个是北方军阀后裔,一个是翩翩如玉的留学海归,两人迥然不同,却心心相惜。张学良给汪精卫讲述中国军阀混战,权力勾结,而汪精卫给张学良传输先进思想、革命路线。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张学良对汪精卫满是敬佩。

2、孙中山的接班人,最后如何落到跪舔日本的地步?

靠自身努力来到近代中国权力顶峰的汪精卫,个人能力非凡,生活作风良好,而且一心搞事业,就连张学良也心存敬佩和憧憬。

但为什么有能力,却妄自菲薄,面对日本的时候,甚至生不出一点抵抗的心思,从一个国民党高层领导,堕落成卖国汉奸?

张学良晚年采访时直言:当年我最佩服汪精卫,但他后来利令智昏!,第4张

汪精卫的堕落和他的童年是分不开的,虽然自从汪精卫上学之后,尤其是留学日本之后,再也没有因为生活问题有过苦恼,但令人遗憾的是,年幼的汪精卫生活过十分凄苦。

汪精卫的祖父是个举人,按理说,旧社会的读书人,而且是能中举的读书人,一般不会太惨,但偏偏汪精卫的祖父是个特例,虽然有个一官半职,但生活并没有那么好。

张学良晚年采访时直言:当年我最佩服汪精卫,但他后来利令智昏!,第5张

到了汪精卫父亲那一辈,则更是下坡路,汪精卫的父亲书的不好,四处给人做幕僚为生,而且在汪精卫年幼的时候,便双双离世,根据汪精卫自己所写,他能够活下来,全靠哥哥接济。

生活困苦的童年,造就了汪精卫性格温顺怯懦,虽然这种性格在之后从政中不断改变,但汪精卫骨子里仍然惧怕苦难。

早期生活的不如意,让汪精卫十分懂得努力读书的重要性,他也确实如此,年少中了秀才,之后又去往世界各地留学,读书让汪精卫得以弯道超车,但严格意义来说,也正是因为读书这条路走的很顺畅,让汪精卫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会退缩转而利用读书来逃避。

如果说汪精卫离开贫苦的家乡,去到日本留学是为了追寻梦想,那么此后几次汪精卫的出国经历,几乎全部都是受人排挤,不得已而为之。

张学良晚年采访时直言:当年我最佩服汪精卫,但他后来利令智昏!,第6张

刺杀载沣失败后,汪精卫一度以为自己会惨死狱中,虽然表现上没有消沉,但出狱之后,汪精卫便留学法国,对国内革命没有再多行动。

待到辛亥革命之后,汪精卫再次回国,大力拥护孙中山,随着孙中山去世,汪精卫掌权,但很快被蒋介石挤兑出南京政府,虽然汪精卫又在广东成立新的政府,试图分庭抗礼,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不了了之。

张学良晚年采访时直言:当年我最佩服汪精卫,但他后来利令智昏!,第7张

正是热血澎湃的青葱岁月,汪精卫却一再经历失败,四处碰壁让汪精卫虽然仍然位高权重,但是已经完全没了最初的激情,面对强大对手之时,汪精卫不再反抗,而是直接投降归顺,这点在日军侵华之后有十分明确的体现。

九一八事变之时,汪精卫正在国民党政府任职,蒋介石作为昔日对手,如今已经是国民党当之无愧的一号人物,而汪精卫虽然官职不小,但心气大减。

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有人提议坚决要打,有人提议可以暂时撤退,只有汪精卫,坚定而明确的表示了撤退和恐惧。也许是因为留学日本的经历让汪精卫明白当时中日之间的差距,也或许是因为汪精卫经历了这么多失败已经成了惯性。

张学良晚年采访时直言:当年我最佩服汪精卫,但他后来利令智昏!,第8张

总之,汪精卫对待日军侵华行为,第一反应竟然恐惧,恐日是汪精卫比较鲜明的个人特点,这也是他后来坚定不移的投靠日本的主要原因。

当蒋介石下令东北不抵抗之后,汪精卫如释重负,本来就不多的民族尊严,顷刻间一点也不剩了,面对日军来袭,汪精卫没有做出任何抵抗,直接将华北地区让了出去,这样的行为引来了当时各界人士的诧异。

面对质疑,汪精卫给出的理由是,中日差距太过巨大,只有求和才能保留实力,可试问,没有国土为根基,实力从何而来?

张学良晚年采访时直言:当年我最佩服汪精卫,但他后来利令智昏!,第9张

面对全国抗日情绪高涨,唯独汪精卫出走赴日,回国之后,直接表示自己个人向日本投降,1939年,汪精卫和日本达成合作,宣传日本提出的所谓东亚联盟,汪精卫大汉奸的名头就从那一刻坐实。

3、张学良崇拜汪精卫,却又为何和他走向截然不同的道路

汪精卫最终选择投敌降日,与他的成长经历、个人性格都分不开关系,反观同样是当时的热血青年,张学良却和汪精卫走上了相反的道路。

张学良虽然称自己敬佩、崇拜汪精卫,但实际行动上,可以说是截然不同。

和汪精卫大不相同,张学良不需要为了生活竭尽全力,甚至不需要有什么救国理想,甚至张学良留学归来,都是因为父亲张作霖去世被迫回国的,可就是这么被推着走的张学良,却在很多重大选择上比汪精卫表现得成熟得多。

当面对山河破碎,军阀割据得中华大地,张学良主动选择了归顺南京政府,此举虽然不一定是最正确的,但在当时看来,统一的全国性政府显然是大有裨益的,张学良主动放弃了成为东东北新王的机会,而是为了全国统一做出牺牲,这是极为难得的。

此后,张学良也没有像汪精卫一样,四处折腾,张学良在自己的位置上从来没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直到1936年。

面对蒋介石大搞内战,不顾日本侵略举动,张学良毅然发动西安事变,软禁蒋介石,逼蒋抗日,行动干净利索,目标明确,虽然最后相当于被蒋介石带走软禁在台湾,直至死去,但张学良的做法是正确的,行动是果断的。

汪精卫和张学良不论是性格还是做事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汪精卫看似有理想有目标,但却都是昙花一现,不是半途而废,就是遇到困难就退缩,虽然几次寻求变化,但都因为坚持不下去最终难以成功。

张学良晚年采访时直言:当年我最佩服汪精卫,但他后来利令智昏!,第10张

而张学良则像是另一个极端,从来没有做太过分的事情,一直按照既定轨道慢慢努力,即便是父亲突然去世,他要面对群龙无首的东北军,张学良也没有失去风范,用自己的力量实现了东北地区的稳定。。

而且张学良做事不做则罢,一旦决定了就必须有所结果,办事绝不拖泥带水,面对蒋介石这样国民党军政一把抓的绝对领导人,张学良也没有丝毫惧怕之意。

而随着时间流逝,张学良对汪精卫的敬佩和崇拜,也变成了一种客观看待,甚至对于汪精卫的某些方面,张学良甚至是以一种调笑的态度对待。

张学良晚年采访时直言:当年我最佩服汪精卫,但他后来利令智昏!,第11张

张学良晚年接受采访,直言不讳自己曾经敬佩崇拜汪精卫,但张学良也说,汪精卫后来为了钱权迷失自我,而且政治搞久了,汪精卫满口谎言,根本无法与之深交。

张学良称汪精卫是为了钱权降日,但了解了汪精卫经历之后,不难看出,张学良的看法或许有些片面,汪精卫并不完全是为了钱权选择投降日本。

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汪精卫面对强大的日本,无心反抗、无力反抗,在内心深处已经难以相信会有一种力量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独立和富强,与其说汪精卫迷失自我,倒不如说,他从来没有找到自我,一直都在为了逃避苦难而过活。

张学良晚年采访时直言:当年我最佩服汪精卫,但他后来利令智昏!,第12张

汪精卫的墓穴后来被国民党军队挖开,算得上是挫骨扬灰。汪精卫是个汉奸,这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我们怎样也不能为其开脱,但我们也从心中为其感到可惜,一个心存理想、为了民族、政党奋斗的优秀青年,就这么被失败打垮,这着实令人叹惋。

无论是值得敬仰的民族英雄还是臭名昭著的大汉奸,他们并不是生来如此,他们之间的差别也并没有想象中的巨大,有时候,可能只是因为一个决定,一个放弃,就能够决定一个人的一生。

从汪精卫和张学良身上,我们能够看到,理想和目标是很容易得到的,但却是极难实现的,除了要有不断努力奋发的决心,还需要一往无前的坚持。唯有心中坚定信念,才能不被世俗迷惑,最终实现理想。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张学良晚年采访时直言:当年我最佩服汪精卫,但他后来利令智昏!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