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史探」太行忠义

「沁水史探」太行忠义,第1张

「沁水史探」太行忠义,文章图片1,第2张

北宋徽宗时期,女真金国崛起。宋徽宗欲利用女真金国灭亡契丹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遂与金国订立海上之盟,宋金联兵灭亡辽国。崛起于白山黑水地区的女真金国,乘机跃马入关,攻占燕京,于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灭亡辽国。明年,金国又以北宋败盟为由,挥兵南下,窥视中原,渡过黄河,在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攻破宋都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徽、钦二帝,北宋亡国,史称“靖康之变。”宋室南渡,宋高宗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建立南宋。偏安江南,不思收复,致使中原沦陷,中原百姓南望王师,总是难以望见王师北伐而来。南宋诗人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悲叹:

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南宋朝廷偏安江南,诸多爱国将士则主战北伐,收复中原,迎还二帝,恢复故国。南宋初年的抗金,大致可以分为宗泽、岳飞二个时期。宗泽为抗金名将,北宋亡国之初,他曾招募两河豪杰太行忠义抗击金兵,志在收复,以雪国耻。两河豪杰指河东、河北二地的抗金义军,他们在金兵南下之际,扎营结寨太行山,抗击金兵。其中较为著名者,见有潞泽地区王彦的八字军、河北赞皇五马山寨、河北真定胭脂岭寨、山西安邑神稷山寨等义军,以及潞泽地区韦忠佺红巾军,梁兴太行忠义军等等。

潞泽八字军主要配合宗泽抗金,首领王彦,上党人,本为北宋武将,北宋亡国后,王彦带着所属七千官兵,在潞泽一代太行山区坚持抗金。他们面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以示抗金决心,因称“八字军”,多次重创金兵,收复河南新乡时,各地百姓纷纷响应起兵抗金。八字军最强盛时,多达10余万人马,声势非常浩大。

红巾军与太行忠义则主要配合岳飞抗金。红巾军以头戴红巾为标志,首领韦忠佺原为结砦太行的农民义军,后受诏朝廷为军官,活跃于河东潞泽地区。红巾军曾袭击金兵大营,几乎活捉金兵主将完颜宗瀚。八字军,以及五马山、胭脂岭、神穆山诸寨抗金义军,由于南宋朝廷不思收复,随着爱国将领宗泽,因主和派排挤而忧患死去,最终或抗金失败离散,或南渡归顺朝廷,八字军等两河豪杰遂退出历史舞台。

「沁水史探」太行忠义,文章图片2,第3张

梁兴为首的太行忠义,则配合岳飞坚持了长期的抗金斗争。梁兴,又名梁青,山西泽州周村人,或有记载认为梁兴为山西临汾人。大概因为当时泽州一度属平阳郡管辖,故将梁兴载为平阳人。

早在北宋宣和末年金军南下之初,梁兴等就组织太原和绛州(治正平,今山西新绛)的“忠义人兵”,先后克复河北路的怀州(今河南沁阳)和河东路的泽州、隆德府(治上党县,即今山西长治)、平阳府(治临汾,今山西临汾)等地。梁兴曾率部欲渡黄河而投奔宋朝,因遭伪齐拦阻,不得不中途折回。遂与赵云、李进和董荣、牛显、张峪等人,在太行山筑堡建寨,组织“太行忠义保社”,四出游击,抗击金军,并引军东下,攻击磁州、相州一带的金军。“一十余年”的“转徙十年”间,梁兴的太行忠义军,大小战斗几百次,多次重创金军,声威远播,河东、河北各路百姓都称呼梁兴为“梁小哥。”

绍兴四年(1134年),梁兴与金将耶律马五激战,明年,梁兴破神山县(今山西浮山),斩杀耶律马五和万夫长耿光禄。金朝遂调集大军围攻,梁兴率百余骑突过黄河,投奔岳飞,授武经郎、阁门宣赞舍人。宋张嵲《紫微集》卷十九录有宋高宗朝《梁兴、赵云、李进,先于靖康,因金人攻破太原,以南侵犯,不肯顺番,首先率本府及绛州管界忠义人兵,措置收复河东怀、泽州、隆徳、平阳府。渡河寻归本朝,有伪齐占据黄河,以南隔絶,前来不得。复度河北,与番贼大军战斗一十余年,大小数百阵,前后约杀头领三百余人。坚守忠节,永不顺番。自后思本朝,于绍兴五年内前来归朝。梁兴武经郎、合门宣赞舎,赵云敦武郎,李进修武郎制》,制题很长,像一篇短文,详记此事,方才敕曰:

敕朕惟河朔诸郡间,沦陷于干戈,俶扰之余,忠义遗民,终不谖乎国家涵养之徳。尔等转徙十年之后,间关百战之余,脱身归来,深用嘉叹。俾跻荣于秩序,且风示于迩遐,益励远图,以卒前志,可。

「沁水史探」太行忠义,文章图片3,第4张

岳飞也上奏朝廷《梁兴夺河申省状》记:“检校少保镇宁崇信军节度使荆湖南北襄阳府路招讨使岳飞状,申契勘,飞先来结约太行山忠义保社,密为内应。今据头领梁兴等一百余人,夺河径渡,欲自襄阳府至飞军前。除已一面招纳外,谨具申尚书省并枢宻院,伏候指挥。”

绍兴六年(1136年)与绍兴七年冬春,岳飞为北伐收复中原,遣梁兴重返太行山,“命梁渡河纠合忠义社,取河东北州县。”绍兴八年,梁兴遭金兵攻击,返回鄂州。绍兴十年,岳飞大举北伐。梁兴、赵云、李进和董荣、牛显、张峪忠义军,渡过黄河,转战河东和河北,屡破金军。梁兴报告岳飞,北方抗金义军发展到四十万人以上,皆以“岳”字作旗帜,盼望岳飞率大军早日渡河。宋岳珂《金佗续编》卷十四天《定别录·忠愍谥议》:“时太行有魁领梁小哥者,亦乐为先驱,捷书至幕府,曰'河北忠义四十余万,皆以“岳”字号旗帜,愿公早渡河’。”

岳飞攻至朱仙镇,欲一举收复中原。金人勾结南宋内奸秦桧,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岳飞还朝,并将岳飞害死于杭州风波亭。梁兴则在北方仍然坚持抗金,至绍兴十二年(1142年)初,梁兴才返回南方,与李道戍守襄阳,迁亲卫大夫、忠州刺史、御前同副统制。梁兴曾上状自叙经历,宋高宗诏加赠其父母。至绍兴十八年(1148年),时任鄂州驻扎御前选锋军同副统制梁兴,卒去。因无子嗣,鄂州以“户绝法”收其财产。后立荆湖北路提举常平盐公事河南济源傅伯成为梁兴后嗣,又以其家财分给诸女。之后,“太行山忠义保社”自此方为后人所不知。

梁兴一生最大杰作,是在太行山组织“太行忠义保社”,筑堡建砦,多次重创金兵。今山西晋城泽州周村东岳庙现存明代周村生员梁寀所撰《泽州周村镇重修庙祀记》,记有梁兴筑砦抗金事:

暨石勒、慕容永僭据,金粘没喝位没闰於宋,岳武穆义旗北指。镇之梁兴,筑岩响应。人心敢于叛金者,乃不忍变于夷也。

雍正《山西通志》卷十四《关隘·泽州府·凤台县》亦记:“将军砦,宋岳飞为张所部将复新乡转战,大捷后,梁兴渡河,会太行忠义,亦败敌于沁水,筑砦以待飞。”今泽州县李寨沁河岸边悬崖峭壁之上,存有一处地势险要的兵寨,乡民即称此为梁兴兵寨,并言兵寨是太行忠义社首领梁兴在此占山为王,后被岳飞所部收编,带领太行忠义军在此抗击金兵之地。

「沁水史探」太行忠义,文章图片4,第5张

梁兴在太行山南段,共筑有三十七个太行忠义社砦,遍布南太行的泽州府(今山西晋城)、隆德府(今山西长治)、平阳府(今山西临汾)一带,多集中于垣曲、翼城、沁水、阳城、泽州的太行山与中条山一线。雍正《山西通志》卷六十《古迹·绛州·垣曲县》:“上敌原,东北三十里。宋绍兴十年秋七月,岳飞使梁兴渡河,会太行忠义两河豪杰,大败金人于垣曲,即此。”

因时间久远,三十七砦已难以确指其地,其中沁水境内有七处,是太行忠义社砦最集中之地。雍正《山西通志》卷五十九《古迹·泽州府·沁水县》记

南阳忠义寨,南五十里,亦名岳将军寨。宋绍兴十年秋,岳飞使梁兴会两河忠义,败金人于沁水,即此。土人筑砦拒金,以待飞援。一在白华村东,一在南阳村,一在汉封村北,一在板桥村西南,一在尖山峰下,一在端氏东北,一在县治西,垒间存。

光绪年《沁水县志》记:

丹坪山,县西六十五里,有下叠中叠上叠。上叠有泉,巅有平地数十亩,山下为丹壑。

忠义社砦子,凡七处,宋绍兴间,金人犯顺,土人筑砦据之,且以待岳飞之兵,故又称岳将军砦。一即丹坪砦,在白华村东,四围壁之,绝顶平也。一在南阳村,一在汉封村北,一在板桥村西南,一在尖山峰下,一在端氏东北,一在县治西,其遗址犹存者。

南阳在县南五十里,宋岳飞使其将梁兴会两河(宋代河北河东之地,辖沁水)忠义,败金人以沁水,即此地也。

梁兴太行忠义社砦,是为了抗击金兵而筑。宋代熊克《中兴小纪》卷十九记:

自靖康以来,中原之民不从金者,于太行山相保聚。初,太原张横者,有众二万,往来岚宪(岚州与宪州,今山西岚县与楼烦)之境。岚宪知州同知领兵一千五百人入山捕之,为横所败,两同知俱被执。又梁小哥者,有众四千,破神山县(今山西浮山)。神山距平阳帅府百里而近,本府遣兵三千,付总管判官邓奭将而讨之。金军遥见小哥旗帜,不敢进。既而有都统马五者,领契丹铁骑五百至,责奭逗遛,并将其军,与小哥战,亦败而死。小哥名青,怀卫(怀州与卫州今河南沁阳与卫辉)间人也。

前录宋张嵲《紫微集》卷十九宋高宗制:早在绍兴五年(1136年)之前,梁兴等:

渡河寻归本朝,有伪齐占据黄河,以南隔絶,前来不得。复度河北,与番贼大军战斗一十余年,大小数百阵,前后约杀头领三百余人。坚守忠节,永不顺番。自后思本朝,于绍兴五年内前来归朝。

自绍兴五年(1136年)前数“一十余年”,按“转徙十年”计,即靖康元年 (1126年)。前一年的宣和七年(1125年),宋金联合灭亡辽国。第二年即靖康元年,金朝就南下攻宋。仅过一年,北宋灭亡。梁兴等太行忠义,至晚在靖康元年金朝南下攻宋之初,已经在太行山高举义旗,抗击金兵。10多年后,梁兴再次渡河投奔岳飞。

《宋史·岳飞传》记:在岳飞北伐中原之前的绍兴六年(1136年),“太行忠义社梁兴等百余人,慕(岳)正义,率众来归。”《宋史纪事本末·岳飞规复中原》:绍兴十年,岳飞北伐抵朱仙镇,“又命梁渡河纠合忠义社,取河东北州县。”因记:

梁兴会太行忠义及两河豪杰等,累战皆捷,中原大震。飞奏:“兴等过河,人心愿归朝廷。金兵累败,兀术等皆令老少北去,正中兴之机。”飞进军朱仙镇,距汴京四十五里。与兀术对垒而阵,遣骁将以背嵬骑五百奋击,大破之,兀术遁还汴京。飞檄陵台令行视诸陵,葺治之。先是绍兴五年,飞遣梁兴等布徳意,招结两河豪杰,山砦韦铨、孙谋等敛兵固堡,以待王师。李通、胡清、李宝、李兴、张恩、孙琪等,举众来归。金人动息,山川险要,一时皆得其实,尽磁、相、开、徳、泽、潞、晋、绛、汾、隰之境,皆期日兴兵,与官军会。其所揭旗以“岳”为号,父老百姓争挽车牵牛,载糗粮以馈义军,顶盆焚香迎候者,充满道路。自燕以南,金号令不行。兀术欲签军以抗飞河,北无一人从者。乃叹曰:“自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衅。”

《山西通志》与《沁水县志》皆记:“宋岳飞遣梁兴渡河,纠合忠义,取河东北州县。兴会太行忠义及两河豪杰赵云、李晋、董荣、牛显、张裕等,破金人于垣曲,又捷沁水,追至孟州,取怀卫二州,大破兀术军。”丹坪砦位于历山舜王坪北麓,向西可出历山,经翼城西南而至垣曲。梁兴大破金兵的路线应当是:先在垣曲大破金兵,追击金兵于沁水,正好经过丹坪砦。梁兴遂会合丹坪砦忠义军,顺涧河峡谷追击金兵,在南阳大获全胜,再顺南阳河而下,追至河南,大败金帅高太尉兵于济源。

「沁水史探」太行忠义,文章图片5,第6张

清代雍正年间,钱塘朱樟出任泽州知府,专程来到沁水南阳河畔,凭吊岳将军砦。他突然发现,如此闻名天下又令人感慨万端遗恨无穷的岳将军砦上,竟然“山前不见岳侯祠。”朱樟感慨不尽,想起清代大文豪查慎行(字初白)所作《朱仙镇》诗,遂作《过太行忠义砦寻岳武穆故垒用查初白〈朱仙镇〉韵》长诗,来寄托自己不尽的遗恨。诗云:

燕陉南垂赵北际,叠嶂层峦供拭眦。忍见青城二帝行,排击两河纠善类。星分砦栅棋布营,太行之社称忠义。喊山遥应岳家军,不比当车奋螳臂。雪耻嗤还朽木檠,顶思剩此香盆地。沁水城西土岿然,断垣屈曲长蛇势。戴天不复父兄仇,摩垒空谈宣靖事。义旗络绎号令行,传檄中原定何易。徒令居士梦华胥,南渡偏安拥虚器。我来览古吊豪杰,私茫未测皇天意。谁驱一桧贼中来,沦丧两京主和议。蛾眉私语误东窗,银瓶井底冤三字。丹坪水冷白华凋,烟痕流尽英雄泪。守门石栏於菟蹲,减灶灰寒墙角弃。山前不见岳侯祠,雪洒孤松滴寒翠。阅尽沧桑又几年,斫地悲歌吐英气。

朱诗有夹注:“砦上顶香盆储粮草以待岳侯。砦上有残灶二。砦上只存石虎一。砦上孤松甚奇古。丹坪、白华皆忠义结砦处。”白华指与丹坪砦相邻白华村,其村初名不明,梁兴结砦丹坪山时,有位名叫白华的忠义之士,或者说白华就是梁兴的部将,也在附近的一个村落结砦抗击金兵。就在梁兴大破金人于垣曲,又在沁水大败金人的南阳之战,白华战死沙场。当地百姓为纪念白华,遂称白华结砦的村落为白华村,使这位忠义之士千古流芳。

朱诗是沁水历代诗文中最长的一首以丹坪砦为题材的长诗,内容不限于丹坪砦,从靖康之变写起,徽钦二帝北俘,宋室南渡,中原陷落,太行忠义结砦抗金,呼应岳飞北伐,岳飞联合两河忠义,大败金兵,胜利可指,却被秦桧召还陷害而死,家人亦遭劫难;宋高宗偏安江南,妥协投降,奸相秦桧与王氏东窗密谋,不思收复,陷害忠良,与金虏绍兴和议,割地纳币称臣,丧权辱国;岳飞昭雪受封,立祠祭祀等等,无不入诗,几乎囊括了当时全部的历史风云,内容丰富,气度不凡,诚为大家手笔。全诗感情极为愤激,对岳飞的崇敬,对秦桧的仇恨,对中原不复的遗憾,对丹坪荒败的伤感,一一融入诗中。当然,最主要的有对太行两河忠义的赞叹。

「沁水史探」太行忠义,文章图片6,第7张

朱樟与清初文豪查慎行同乡,朱樟诗是在查慎行《朱仙镇岳忠武祠》之诗基础上,依韵赓和写成。查诗云:

平生感愤兴亡际,往往无端供裂眦。晋之怀愍宋徽钦,失国偷生本同类。两家子弟又庸下,南渡谁论复仇义。千秋乃有岳将军,欲雪斯惭出奋臂。曾经读史浮大白,况到提戈用武地。一条衣带指黄河,倒卷狂澜作余势。当时大业已垂成,谈笑收京俄顷事。乞和语出金人口,二帝归如反掌易。南内何妨奉上皇,中原未必虚神器。可怜计算不出此,奸相逢君有深意。朝廷不可两宫还,那许疆场坏和议。乾坤震荡功百战,性命风波狱三字。汤阴故里虎林坟,几处经过频洒泪。岂如此地更悲凉,血裹征袍等闲弃。二百年来崇庙貌,两行桧柏干霄翠。北风怒吼白日昏,犹有英雄不平气。

查慎行感叹,河南朱仙镇尽管悲凉,也建有岳将军祠庙供人凭吊。朱樟遂在诗中批评,沁水历山丹坪砦,何以连英雄祠庙都未见呢?这的确是沁水的一大痛处,实在令沁水人汗颜而无地自容,何以面对千年青史?又何以面对岳王冤魂与太行忠义英魂?

金兵在垣曲、沁水之战中连连失利,顺着南阳河谷仓皇南逃,梁兴太行忠义穷追不舍,在河南之地又大败金虏高太尉部,收复了河南孟州、济源、怀庆、卫州等诸州县。梁兴等因被誉为中兴之将而名垂青史,丹坪砦也因为太行忠义而闻名天下,太行忠义也因历山岳将军砦而垂名流芳,这是古代沁水一段非常辉煌的历史。(田同旭)

「沁水史探」太行忠义,文章图片7,第8张「沁水史探」太行忠义,文章图片8,第9张

来源:沁河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沁水史探」太行忠义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