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龙讲诊病,未睹其疾,安知其源。问症状,归经脉,分虚实,后用脉象确诊

王正龙讲诊病,未睹其疾,安知其源。问症状,归经脉,分虚实,后用脉象确诊,第1张

王正龙,讲难经,第三十七难

“脾气通于口,口和则知谷味矣;”- 谷味是什么呀?五谷有五味,能分别的清楚。
    分别清楚会怎么样呢?五脏皆能受气,五脏皆以胃气为本,那么脾胃能识别五味,识别五味就能分布五味。酸甜苦辣吃进去,一搅合一大团,消化出来就能够五味俱全,五味都能分别开。
    分别开五味是什么意思呀?分布于五方的那些精微物质,哪一方需要哪一种物质,由它来分别出来。所以你一看到这个人呢,那一脏虚,哪一方虚,不管怎么说,皆以胃气为本,都要调理脾胃。
    某个脏为什么会这样?皆因脾胃不和。
    脾胃为什么不和?可能是肝气不舒、心火过旺、肾寒过重,要去分别。分别好了,找着这个根,把胃气能恢复了,各脏气都能治愈。就这么个道理。
    有些疑难杂症,肝病、肝炎、大三阳、小三阳。怎么治啊?你甭管。(根据)水生木,虚证水生木,就是补,补脾。那你补,如何补啊?肾水那儿来的,金那里来的,金从那儿来的,从脾胃那里来的,(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先从肺气(补)。一定要知道这个连带关系啊。
    诊断病,还是那句话,未睹其疾,安知其源(《灵枢·九针十二原》“未睹其疾,恶知其原”)。没有诊断清楚他的症状,怎么能够分析它的根源在哪儿呢?
     所以(我)给大家讲临床诊断的时候,病人一说什么病,说出一个症状来,我马上就打断,跟同学讲,这个症状在《经脉篇》是怎么说,《伤寒》怎么说,《内经》怎么说。
     回头看病人,病人再说一两个症状。好,再说和什么什么相关。等病人说出了七八个,十几个症状,我拿出这些症状来,给他们一个一个分析,这是属于肝,还是属于肾,还是属于那儿,那一经。
    就是说,
* 病人说一个症状,马上你脑子里边就出一个概念,是属于什么类型。
* 他再说一个症状,你把上面那个一实一虚的那个情况,确定为虚或者实。或者再用下面的三个(症状)去确定前面的那些个不确定的症状。用归纳法或者是删除法。
* 最后一项用脉来确诊怎么回事。
   记住啊,你们这个医生啊,现在是什么呢?
* 问,现在你怎么样,怎么不舒服?病人就在那里说,说一个,记一个。病人说,你脑子里就在闪现,这字怎么写,是吧。
* 等写完了以后,看着这个(记录)相面。在那里作思考状。
* 不行再把把脉,数数,数,是快是慢,是寒是热,有火,那些症状不管,反正祛火。
    有的同学就跟我说,刘渡舟老先生说了,诊病要抓住关键,我说这话没错。怎么抓关键?你就先望闻问切,你就望,看怎么回事,一看脸红,南方的病,南方的根是什么呀?不是北方吗,再一看这发青(手指脑门印堂),那儿发黑,根据颜色来辩吧,对应清楚了,一看几个都在这。
   (手指黑板)是一二三,  前世,    现世,  未来   
    哪一个为主,应该怎么治就出来了。这时候你再简明扼要的写病历,写出来的一定是主症。不是说只是治病要抓主证。是要抓主证,抓完了再写,你别写完了再抓,是不是(这个理)呀。而且还省的你写好多字了,对不对,你不是想省事吗。你别上来就写,写完啦,再去看,琢磨,费事了。而且还写不清楚。

“心气通于舌,舌和则知五味矣;”- 一个是分别五味(知谷味),一个是知道五味。这个知道五味是什么呢?能知道五味,再指挥脾把它们分别出来。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王正龙讲诊病,未睹其疾,安知其源。问症状,归经脉,分虚实,后用脉象确诊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