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寅初早年在京足迹考 ▌李仲民

马寅初早年在京足迹考 ▌李仲民,第1张

.

马寅初早年在京足迹考 ▌李仲民,第2张

.

      今年适逢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和人口学家、北京大学前校长马寅初先生(1882年6月24日至1982年5月10日)诞辰140周年。学术界对于这位杰出人物生平事迹研究成果丰硕。目前出版传记、年谱、思想及学术研究等各类著作不下二三十种,相关文章、论述更是不胜枚举。

  然而囿于史料有限,加之年深岁久,马寅初早年旅京期间(1915年至1927年)生平事迹尚有许多不为人知之处。特别是他进入北京大学执教的时间有1915年、1916年和1917年三种不同的说法,这也导致他最初入京的轨迹及其后来的居所等问题,研究不够充分。

  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参考徐斌、马大成合著《马寅初年谱长编》(以下简称《年谱》)的研究成果,并通过查阅大量史料,以史为据,对马寅初早期在北京的足迹做了梳理和考证,以期有裨于马氏生平研究之目的。

  初到北京就职明德大学

  马寅初结束在美学业归国的时间,根据其回忆,有民国三年(1914年)与民国四年(1915年)两种说法。《年谱》综合各论提出:“当是1914年12月离美,1915年年初抵达上海。”

  马寅初抵沪后旋即返回浙江嵊(Shèng)县老家,与阔别多年的慈母、妻女团聚。随后,已逾而立之年的马寅初惜别家人,只身北上。

  马寅初此次赴京的具体时间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直至1927年6月南下,他这十余年间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北京度过的。

  马氏来京初期的工作经历,1918年9月编印的《国立北京大学职员履历表》记录为:

  历充交通部铁路稽核员、铁路账务调查员,财政部统一金库评议员、财政讨论会会员,明德大学商科主任、高等师范教员。

  他本人在1947年9月增订版《经济学概论》自序中谈及:“民国四年余自美返国后,执教于北京大学,十有三年……”

  《年谱》自言依据美国耶鲁大学档案资料及前述《履历表》,将马寅初1915年在京事迹记述为:

  奉职民国政府财政部,历任财政部统一金库评议员、交通部铁路稽核员、铁路账务调查员。后因袁氏复辟称帝前后扰乱财政与金融之举大悖事理,遂辞去财政部等政府职衔,转任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兼任明德大学(北京)商科主任,高等师范教员。

  马氏自述以及《年谱》所记,均指马寅初进入北京大学执教时间为1915年。这有待商榷。

  马寅初进入北京大学执教时间,无论1915年说,还是1916年说,均未见确凿证据。然而,相关研究著述几乎异口同声指出马寅初是在蔡元培的邀请下赴北大执教的。根据蔡元培个人经历,1913年9月至1916年11月,蔡元培正在欧洲留学,不在国内。出国前,他虽为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却没有在北大任职的履历。他不大可能任命马寅初为北大教授。

  1916年11月8日,蔡元培乘船由法国马赛回国。同年12月26日,受命担任北京大学校长。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发表就任演说。

  据1913年考入北大学习,1917年毕业后留校任预科助教的张申府在《回想北大当年》一文中追忆:

  1917年初,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在蔡先生的主持下,学校厉行改革,出现了新的气象……他聘请陈独秀任文科学长(即文学院院长),章行严(士钊)、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陶孟和等任教授,后又聘任马寅初、陈豹隐等。

  按照这个说法,马寅初赴北大执教的时间是在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之后。这个时间应该比较符合逻辑。

  那么,马寅初1915年到京后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呢?根据前文提到的《国立北京大学职员履历表》《年谱》等资料,明德大学商科主任是马寅初来京后的首份工作。

  关于北京明德大学,钱无咎编纂的《明德校史》记载:民国二年,癸丑春,明德大学创立北京。胡校长于本年春,复呈准教育部,暂设大学北京,赁干面胡同为校舍。

  1914年出版《新北京指南》载有:“明德大学校,校址:干面胡同,电话:东九六七。”干面胡同今犹在,校址位置待考。计划赶不上变化,根据《明德校史》载,明德大学于1915年底结业停办。

  辗转交通部和财政部

  明德大学停办的时候,在美留学期间就与马寅初谙熟的王景春,正担任北洋政府交通部统一铁路会计会副会长兼铁路会计司司长一职,该司下设总务、稽核、计理、编订四科。早在1909年,中国留美学生同盟于纽约汉密尔顿举行年会,马寅初当选为五名理政会成员之一,当时同盟联委会主席即是王景春。随后王、马两人保持通信往来。

  或许因为这层关系,马寅初权宜之下,到王景春这里,担任稽核科稽核员。

  1916年5月17日,北洋政府大总统批令中有以下内容:“交通部呈:办理铁路会计华洋人员王景春等成绩卓著,拟请特奖勋章文并批令(附单)”,而且在这份授勋令名单中,马寅初榜上有名,他与其他五人一起获得六等嘉禾章。马寅初获此勋章,表明他到交通部任职绝非一天半日。

  1916年8月17日,交通部令一百号记载:“署主事马寅初派充邮政司科员。”马寅初在交通部职位发生了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据1918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十周纪念录》“前任教员录”记载,马寅初于1916年9月至1917年9月,还兼任北高师西洋史教员。

  1916年10月24日,马寅初正式由交通部转投财政部。财政部令一二五号:“马寅初调部任用,派在会计司办事。”同年11月2日,交通部发令应准马寅初调任财政部。

  1917年1月25日,财政部令一四号:“筹办会计金库统一事宜处业经成立。派马寅初充兼任评议员。”同年2月15日,财政部令二十五号:“马寅初派充财政讨论会额外会员。”到了8月15日,依财政部令一百三十七号,马寅初“兼任”和“额外”任职的两项机构同被裁撤。9月编印的《财政部职员录》中也未见其名,表明此前他已从财政部离职。

  这时他去哪里了呢?那就是北京大学。

  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履职北大校长后规定:

  (一)本校专任教员,不得再兼他校教科。(二)本校教员担任教科钟点以二十小时为度。(三)教员中有为官吏者,不得为本校专任教员。(四)教员请假过多,本校得扣其薪金或辞退……

  这也就不难理解马寅初为何会在1917年从财政部离职了。辞去了财政部职务的马寅初,来到北大任职,这之后的经历也被后人所熟知。

  早年在京住何处

  居所,往往能够反映历史人物某一特定时期内工作状态、生活状况、经济收入、家庭关系、社会交往,乃至个人兴趣爱好等诸多有价值的信息,是历史人物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却也恰是容易被研究者忽视的一大要素。

  《年谱》中记录了马寅初早期在京十余年间的居所为三处。第一处是1916年的记载:“任北京大学法科教授,主讲'银行货币学’课程,租住北京石驸马大街内后闸。”

  第二处是1920年4月27日的词条,该词条引述当年5月3日《北京大学日刊》的记载:“鄙人前因事返舍,始于二十二日回京。暂寓灯市口德昌饭店,职教员和学生诸君如有与弟通讯者请寄至该处可也。电话为东局一百十一号。”

  第三处是1925年3月5日的词条,它引述同日《北京大学日刊》的公告:“马寅初现住酒醋局勤良巷三号。”

  经查阅史料,笔者发现马氏在京不同时期居所还有几处,可对《年谱》内容起到拾遗补阙的作用。兹将各居所情况分述如下:

  首先,新发现马寅初早期居所两处:明德大学和西安饭店。

  国家图书馆收藏有一册民国五年(1916)七月一日修订版《北京东西洋留学会员录》。王景春在叙中言及:“爰刊旅京东西洋同学录,将姓名、职业、籍贯、住址分别详志。其有后至或迁徙者,随时修改之。”

  该会员录由王景春发起并主持,不定期对会员信息进行更新、修订。在第五十三页收录有马寅初相关情况,其中有这样的信息:“职业:交通部,办公处电话:南一五八〇,住址:西安饭店,住宅电话:东九六七。”

  暂居便利之地——西安饭店

  笔者针对上文《会员录》中透露出的相关信息试做如下解读:

  其一,该时期马寅初供职交通部,与前述来京后工作经历对照,完全吻合。

  其二,虽离开明德商科一段时间,但会员录上所载的马寅初住宅电话仍为原明德大学对外使用号码:“东九六七”(前文《新北京指南》有提及),这个细节可依此得出,在明德任教期间,马寅初居住在干面胡同校内的教职工宿舍。此时明德大学已经停办,会员录上还有这个电话,或许是因为没有及时更新信息所致。

  其三,西安饭店是继明德大学停办后马寅初的居所。民国时,独自来京工作的外埠人士,选择在饭店、旅社或乡籍会馆暂住,待工作、生活基本安稳,再安排眷属进京团聚,另行择址安家,或租赁,或置业。这在当时并非个案。比如,1916年11月28日赴京办报的陈独秀,抵京后就暂居北京前门外西河沿中西旅馆。直到1917年1月经蔡元培“三顾茅庐”出任北大文科学长,才将家眷和《新青年》编辑部安顿于东城区箭杆胡同。

  马寅初暂居的西安饭店在哪儿?1923年出版的《北京便览》记载:“西安饭店,西长安街总统府西,西一四二四。”

  另外,1923年胡朴安编著的《中华全国风俗志》一书中提及:

  北京市场中最见发达之营业,莫如旅馆。最著名者,六国饭店、北京饭店,而外则为香厂之东方饭店,东城之大陆饭店、长安饭店、东安饭店、中央饭店,西城之西安饭店。

  可见,该饭店在当时北京城里还是颇具档次和名气的。鲁迅先生1926年2月15日为《华盖集》所作后记则云:

  我在《“公理”的把戏》中说杨荫榆女士“在太平湖饭店请客之后,任意将学生自治会员六人除名”,那地点是错误的,后来知道那时的请客是西长安街的西安饭店。”

  近现代教育家陈家骥《西长安街琐忆》一文则回忆:

  北洋政府的“总统府”一直设在中南海里;府属各部以及市属机关,大多分设在府右街和六部口外一带。……西长安街旧马路北侧的饭馆也有几家,都位于大街西口尽头一带。在我记忆中较为闻名的叫西湖食堂,早年还有西安饭店。

  根据这些记载可推断,西安饭店大体位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西长安街扩宽前的西单十字路口东北角一带,今西单更新场的南侧。根据当时地图可知,北洋政府时期的交通部位于“总统府”西侧,即今电报大楼一带,东侧比邻财政部,西侧不远便是住宿、餐饮俱佳的西安饭店。马氏选择在此居住,唯图工作、生活便利也。

  其四,值得注意的是,会员录上还详细开列了供职北京大学的会员信息,但马寅初未见其列,证明此时他仍未赴北大执教。

  将家人安置在后闸胡同

  《年谱》提到了马寅初1916年租住北京石驸马大街内后闸。

  笔者见到最早记载马寅初居于石驸马大街后闸的资料,是1918年2月编印的《北京大学职员录》,同年4月《国立北京大学廿周年纪念册》亦如是说。

  当时,马寅初担任北大法本科教授兼经济门研究所主任、又兼经济商业教授会主任;月薪为280元(参见前述《履历表》),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较在政府供职期间有着显而易见的提升。

  马寅初迁居于此,固然与上述因素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本因是其南下回乡探亲时迎娶如夫人王氏(马寅初有两任夫人,第一任为张氏),并将她接至北京安家。

  多数研究著述提到马寅初迎娶王氏,发生于1917年,然无具体时间。结合当年北大的相关资料以及《年谱》中马寅初的一些行动轨迹,笔者认为:马寅初是1917年暑假期间回乡探亲并迎娶新人,随后将王氏夫人接至北京的。在此前后,马寅初便将家安在距西安饭店西南方向不远的石驸马大街后闸胡同,惜门牌号没有记载,今人难以获知其确切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后闸(又称后宅),是石驸马大街(今新文化街)北侧一条古老的胡同。它在后来有个令人们更熟悉的名字:文华胡同。1920年春至1924年1月,李大钊携家人在文华胡同24号居住。作为北大同事,同一巷内李、马两家有否交集?亦犹未可知。

  北大告假一年后住好友家

马寅初早年在京足迹考 ▌李仲民,第3张

  1922年6月《北京大学职员录》中马寅初的信息

马寅初早年在京足迹考 ▌李仲民,第4张

  1922年12月《中国银行行员录》中马寅初的信息

  后闸胡同生活没几年,1920年,马寅初又暂寓灯市口德昌饭店,这次变动则与马寅初的个人发展有极大关系。

  《年谱》1920年3月23日记载:

  接受浙江兴业银行董事长叶景揆邀请,出任浙江兴业银行总办事处顾问。同时,叶景揆登报声明:奉马为师。

  同年4月27日《日刊》刊登《马寅初启事》:

  鄙人前因事返舍,始于二十二日回京。暂寓灯市口德昌饭店。

  浙江兴业银行成立于1907年,为中国最早的商业银行之一,总行设在杭州。1915年,叶景揆任董事长后,总行迁至上海。

  1920年3月,马寅初接受叶景揆邀请,筹划到上海工作,故将租住的后闸胡同房子清退,携在京家眷一同抵沪。当4月中旬回京时,只好暂寓于德昌饭店。

  德昌饭店是颇有来头。1916年6月出版的《北京指南》“卷五·外国客店类”有这样的记载:“德昌旅馆、灯市口路北。”

  《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

  往日请客,大都同丰堂、会贤堂,皆中式餐馆。今则必六国饭店、德昌饭店、长安饭店,皆西式大餐矣。

  马寅初在这间以西餐著称的外资饭店暂住近仨月后,7月中上旬应邀赴上海、杭州等地考察经济状况,为此特向北大告假一年。

  为期一年有余的考察活动,大致于1921年11月结束。根据《年谱》,1921年11月10日,“(马寅初)出任北京大学组织委员会委员长、预算委员会委员。”这是《年谱》中未提及的另一处居所。

  那他住哪儿呢?

  笔者查阅1922年3月编印《欧美同学通信录》,收录有如下内容:“朱祖鋐(hóng),字畹青,(美),头发胡同北口甲字15号”、以及“马寅初,(美)头发胡同朱宅。”也就是说,他借住在朱祖鋐家里。

  根据《国立北京大学职员履历表》《财政部职员录》等资料可知:朱祖鋐,1882年生,字宛青,江苏吴县人。美国本薛文尼亚大学商学士。朱祖鋐于宣统二年归国后参加清廷游学毕业生廷试,授商科举人,农工商部主事等职。民国后,长期在财政部工作,曾与马寅初同事。1918年前后在北大法科担任讲师,恰又与马寅初同科共事。不久,回财政部任公债司佥事。1921年9月担任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团随员,会议结束仍回财政部。

  从马寅初借寓朱宅一事来看,同岁的两人绝非泛泛之交。

  头发胡同在新文化街以南,东临宣武门内大街,西通佟麟阁路,北与受水河胡同相通,南连抄手胡同。笔者曾实地探访,当年的朱宅,或许即是今头发胡同43号院。

  最久的居所——抄手胡同38号

马寅初早年在京足迹考 ▌李仲民,第5张

  1934年《最新北平全市详图》中酒醋局胡同所在

  马寅初此次回京,之所以借寓朱宅,是因为随他一同回京的夫人已身怀六甲,暂居饭店,无人照料,多有不便。1922年4月,王氏夫人生四女仰兰。同年6月编撰的《国立北京大学职员录》显示,此时,马寅初一家已从朱宅搬至宣武门内抄手胡同38号(旧门牌)。

  这年6月,马寅初再度到上海。早在1921年9月28日,马寅初参与组建上海商科大学,并任该校教务长一职。他还在学校开设有“经济学”课程。

  不过,当时位于北京的中国银行也有意招揽马寅初,“约为总司券职务”。这场人才争夺战,最终还是中国银行笑到最后。

  《年谱》1922年7月18日记载:(马寅初)离沪赴京就职。申报载:“兹闻马博士夫人因足疾未愈,一时不克来沪。马博士遂决定今日早车带同二女公子(均在本埠徐家汇启明女学肄业)北上云。”

  本次北上,马寅初可谓毅然决然,将在沪寄读的张氏所育之长女仰班、次女仰曹一并接至北京,一家人终于在京实现团聚。

  马寅初一家在抄手胡同居住时间前后大致三年,算得上早期在京居住最久的一处。只不过,经过百年变迁,时至今日,其当初居住的38号今日门牌几何?是否尚存?尚需进一步考证。

  南下前住勤良巷三号

马寅初早年在京足迹考 ▌李仲民,第6张

  新中国成立后,马寅初定居东总布胡同32号

  1925年3月5日《日刊》刊载马寅初的一份公告:“马寅初现住酒醋局勤良巷三号。”

  所谓酒醋局,全称酒醋面局,明代宦官官署名,著名的内府“二十四衙门”之一。

  民国时,北京城有三条酒醋局胡同,一条在地安门内,即今东板桥东巷,酒醋局官署设此;另一条在旧鼓楼大街东侧,今改称国旺胡同,明正德二年酒醋局外厂设此;再有一条就是马寅初所住的酒醋局胡同(左图),其位于今文津街北侧,北与剪子巷相连。酒醋局胡同与北平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西侧的养蜂夹道之间,曾有清凉庵,民国后,庵废,地名被勤良巷取代。如今,原有各巷地名均已不复存在。

  马家在勤良巷3号居住二年有余,1927年6月,马寅初结束在京十余年的生活,率部分家人南下。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3月18日,马寅初回到阔别20多年的古都,开启崭新的生活。翌年,他定居东总布胡同32号。1982年,百岁老人马寅初在京逝世,走完了“坚持真理,严谨治学”的一生。

.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马寅初早年在京足迹考 ▌李仲民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