δ2黄帝之知:六化六变,胜复淫治,甘苦辛咸酸淡先后,余知之矣

δ2黄帝之知:六化六变,胜复淫治,甘苦辛咸酸淡先后,余知之矣,第1张

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黄帝登临圣帝天位之后,曾多次以天师之礼延请并咨询于岐伯。

本篇大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照例依然由黄帝之问而开篇。

先附录原文如下:

黄帝问曰:六化六变,胜复淫治,甘苦辛咸酸淡先后,余知之矣。夫五运之化,或从天气,或从地气,或从天气而逆地气,或从地气而逆天气,或相得,或不相得,余未能明其事。欲通天之纪,从地之理,和其运,调其化,使上下合德,无相夺伦,天地升降,不失其宜,五运宣行,勿乖其政,调之正味,从逆奈何?

一、黄帝问曰

黄帝心中有疑,疑乃觉悟之机,因疑而生惑,因惑而生问,是以黄帝请教于天师岐伯,惟愿岐伯能够答疑之,解惑之。

黄帝本人是有着鲜明的问题意识的,而问题又不是凭空产生的,其必定要基于已有的知识体系而有根据地产生,否则就难以成为有真正意义的问题了,故黄帝先叙其已知,后述其未明,在已知和未明之间的张力牵引下,黄帝遂向岐伯端呈出了自己心中的问题。

我们先来参详黄帝已知的东西,再来参详其未明的东西,最后再参详其提出的问题。

二、六化六变

六乃三阴三阳六之数,分别是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

化与变乃对举之辞。何谓化?何谓变?《素问·天元纪大论》鬼臾区讲:“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素问·六微旨大论》岐伯亦讲:“夫物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

六化何谓?六变何讲?《素问·至真要大论》岐伯讲:“厥阴司天,其化以风;少阴司天,其化以热;太阴司天,其化以湿;少阳司天,其化以火;阳明司天,其化以燥;太阳司天,其化以寒。”在泉、间气之化,与司天同候。六气静顺而和平为化,六气躁逆而太过为变,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黄帝亦问之曰:“天气之变何如?”天气之变即司天之气躁逆太过之变,岐伯答之曰:“厥阴司天,风淫所胜……少阴司天,热淫所胜……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少阳司天,火淫所胜……阳明司天,燥气所胜……太阳司天,寒淫所胜……”化气由量变到质变,极变则成淫胜之气,不仅司天之气如是,间气、在泉之气亦如是。

三、胜复淫治

胜与复乃对举之辞,气亢则胜,气亢胜则其所不胜之气报复之。《素问·至真要大论》岐伯讲:“有胜则复,无胜则否……胜至则复,无常数也,衰乃止耳。”黄帝有“六气之复何如”之问,岐伯亦有三阴三阳之复的具体之答。《素问·六微旨大论》岐伯讲:“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六气不恒其德则成亢胜邪行之气,气亢则乘制所胜之气,所胜之气郁伏,子复母仇,则其所不胜之气报复母仇而承制亢胜之气,郁伏之气遂得以恢复正常生化之机,例如,厥阴风木亢胜,乘制其所胜太阴湿土,太阴湿土之气郁伏,土生金,子复母仇,阳明燥金起而承制报复厥阴风木亢胜之气,太阴湿土郁伏之气得以解制,遂恢复正常生化之机。其他五气皆类乎此。如下图所示:

δ2黄帝之知:六化六变,胜复淫治,甘苦辛咸酸淡先后,余知之矣,第2张

淫与治乃对举之辞。化气亢胜则淫变为非常之气,化气淫变,致物为灾,致人为病,《素问·六节藏象论》岐伯讲:“苍天之气,不得无常也。气之不袭,是谓非常,非常则变矣。”黄帝问曰:“非常之变奈何?”岐伯答曰:“变至则病,所胜则微,所不胜则甚。”《素问·至真要大论》黄帝问曰:“天地之气,内淫而病何如?”“天气之变何如?”岐伯分别答之以六气在泉之淫胜和六气司天之气淫胜的具体情形。

气淫而病,病则求治,是以黄帝又有六气在泉淫胜致病“治之奈何”和六气司天淫胜致病“治之何如”之问,岐伯亦有相应之答。

四、甘苦辛咸酸淡先后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六气在泉,不同其化,《素问·至真要大论》岐伯讲:“厥阴……在泉为酸化……少阴……在泉为苦化……太阴……在泉为甘化……少阳……在泉为苦化……阳明……在泉为辛化……太阳……在泉为咸化……”三阴三阳有纪序,是以酸苦甘辛咸之五正味有先后,淡为甘属,乃甘之淡薄之化。

另外,在《素问·五常政大论》中,岐伯亦依三阳三阴之序论述了“少阳在泉……其治苦酸……阳明在泉……其治辛苦甘……太阳在泉……其治淡咸……厥阴在泉……其治酸苦……少阴在泉……其治辛苦甘……太阴在泉……其治甘咸”,但由于岐伯是将司天和在泉乃至间气三者联系起来的讲的“甘苦辛咸酸淡”,故不如《至真要大论》讲的清晰明了。

五、余知之矣

“余”乃黄帝之谦称,黄帝虽居“登天”圣帝之位,但毕意《黄帝内经》在根本上是医学著作,这就决定了包括本篇大论在内的整个《黄帝内经》著作中的黄帝皆不能以“寡”、“孤”、“朕”等政治属性更强的谦称来指代自己,如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六章》中“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之所谓,故只好以更为普通的“余”来谦称自己,“余”有多余、微末之意,谦卑以显尊,彰显黄帝对岐伯这位“天师”的尊崇之意。

“知”为晓得、了解之意,如《易经·乾卦·文言》讲:“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之”代指“六化六变,胜复淫治,甘苦辛咸酸淡先后”。

黄帝知“之”于何处呢?通过上述参详可知,黄帝显然主要是通过与岐伯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对话中知之的,当然也涉及到其他相关篇章。

明日将继续参详黄帝未明之事。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δ2黄帝之知:六化六变,胜复淫治,甘苦辛咸酸淡先后,余知之矣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