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丸的现代加减应用举隅

理中丸的现代加减应用举隅,第1张

理中丸为《伤寒论》中名方,由人参白术干姜和炙甘草各3两组成,具有温中散寒、健脾燥湿的功效,剂型可丸可汤,视病情缓急而定,是临床极为常用的经典方剂理中丸在临证中多需根据病情加减应用,现就其常用加减法举隅如下。

一.在太阴本证中理中丸之加减

1.脾主运化,主湿恶湿,如病程较久,阳虚不甚,水湿泛溢,兼见头面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为土不制水之象,理中丸中可酌加茯苓防己泽泻薏苡仁等渗湿利水之品。

2.如素患心脾不足,心悸而烦,又患太阴虚寒本证,则可合用中汤与小建中汤,即王好古《阴证略例》之“二中汤”,即是其例。

3.寒甚者,重用干姜;虚甚重用人参;虚寒并重者,参均重用;湿甚者,以苍术白术取其燥;阳虚失血,以炮姜干姜;泄泻甚者加炒山药、煨肉豆蔻、煨诃子

4.砂半理中汤是火神郑钦安的方子,由理中汤加砂仁半夏组成,在理中汤的基础上重点恢复脾胃的升降功能。近贤宋孝志教授亦有“砂半理中汤”,但其组成不同:清半夏、制香附高良姜、炒枳壳砂仁各9克。具有理气散寒、和胃止痛的功用。主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证属寒凝气滞者,临床以胃脘近心窝处疼痛,泛酸嗳气,或吐涎沫,脘腹胀痛,痛引胁背或胸中,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沉迟或弦紧为特点。

二.理中丸证兼挟太阳病之加减

1.理中丸证如兼表寒,恶寒发热,身体疼痛,可用桂枝人参汤,即理中丸桂枝,方中加桂枝以辛散表寒。李东垣曾用补中益气汤麻黄汤化裁出治疗体虚外感之名方“麻黄人参芍药汤”,用药虽然不同,但组方思路与桂枝人参汤则类同。《伤寒论》163条:“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桂枝人参汤证可与葛根黄芩黄连汤证和厚朴七物汤证比较互看:葛根黄芩黄连汤治疗表里皆热而下利者,桂枝人参汤治疗表里皆寒而下利者;厚朴七物汤治疗里实腹满而发热者,桂枝人参汤治疗里虚腹泻而发热者。倘将桂枝看做温通阳气或温通血脉之用,则不需要有太阳表证。

2.理中丸证若兼微热胸痞,头部如裹,方中可加入藿香叶、佩兰叶、苏叶之类,以轻宣在表之风湿。

三.理中丸证兼挟阳明病之加减

1.阴寒盛于中,阳热见于上,下见泻利,上见烦躁吐逆。本方可加入少量黄连即连理汤,姜连并用,辛开苦降,既有止呕降逆之功,又具有热药反佐之妙。连理汤可与附子理中丸对等比看。冉雪峰在《冉氏方剂学》中指出:“后贤加黄连,名连理丸,为中而兼上之治;加附子,名附子理中丸,为中而兼下之治。”

2.太阴虚寒,脾不健运,往往容易兼见宿食积滞。如证兼嗳气食臭,泻而不爽,理中丸中可加山楂炭、炒麦芽、炒建曲、炒枳壳鸡内金等治食导滞。

3.如兼有寒饮停蓄于中,呕逆太甚,可用理中丸可加生姜半夏,即小半夏汤。或合二陈汤方意,加入半夏茯苓、橘皮、生姜等以降逆止呕,化痰利饮。

四.理中丸证兼挟少阳病之加减

1.土虚木郁,太阴病常兼挟气郁气滞,故主证除腹满、腹痛、吐逆、泻利外,通常易见脘腹部痞硬胀满,气结难消。可于理中丸方中加入砂仁、煨木香、制香附等理气药,使脾虚得补而能健运,脏寒得温而能煦化,可以增强疗效,从而促进病势缓解。

2.如胸脘气滞,痞硬阻结太甚,可仿枳实理中汤、枳术丸方意,理中丸方中加入枳实或者枳壳,散郁通痹。如胸胁部胀甚,可参张石顽“治中汤”方意,加入青皮、橘皮以平肝理气;如腹部胀满太甚,浊气塑滞,可加入厚朴大腹皮、以利气消满。

五.理中丸证兼挟少阴病之加减

本证如兼见恶寒倦卧,四肢厥冷,脉微,腹满较甚,或下利清谷,是脾肾阳虎之象。理中丸中可加入附子肉桂以回阳救逆,即附子理中汤、桂附理中汤方意。如腹满太甚,应去白术之壅补。

六.理中丸证兼挟厥阴病之加减

1.本证如兼虫积,有吐蛔肢厥之象,理中丸方中可参入乌梅、川椒、黄连等酸苦辛甘并用之法,兼以治蛔。

2.本证泻利日久,如出现下利脓血,颜色晦暗,是脾虚而不摄血之候。可参桃花汤方意,理中丸方中加入赤石脂干姜可易炮姜以温中摄血。如泄泻日久转成慢惊可加钩藤天麻熟地黄、胡椒山药,以标本兼顾,痼疾自除。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理中丸的现代加减应用举隅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