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痿之名与阳痿之治(曾建峰)

阳痿之名与阳痿之治(曾建峰),第1张

阳痿”之名首见于明代周之干的《慎斋遗书》,在该书的《卷九·阳痿》中有“阳痿多属于寒,锁阳固精,肉苁蓉壮阳,菟丝子添精,杞子升发阳气,或建中汤以温之”。明以前,多有“不起”“阴痿”之名,比如1973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 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养生方》,其抄写年代约在秦汉之际,称一般情况下的阳痿为“不起”,这是阳痿病的最早命名。《素问》的“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此外还有筋痿、阴器不用等名称。晋唐时期,代表著作比如王叔和《脉经》皇甫谧《针灸甲乙经》葛洪《肘后备急方》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多数使用“阴痿”或“阴萎”的病名,明代《慎斋遗书》以后,则多以阳痿论述。

阳痿名称由“阴痿”、“不起”之实体痿弱开始转向注重“阳痿”之机体功能低下,因为在中医学上讲,“阳”可指代脏腑的功能活动,“阳痿”是指阴茎的功能活动低下不能坚举以行房事,从医学认识角度看来是一种进步。然而,阳痿之名,却将本病的治疗思路指向错误的方向,易将“阳痿”与“阳虚”对等,虽然阳痿本是一个病因病机极为复杂的疾病,但是许多医家大多将阳痿等同肾虚,治疗上往往偏重于温肾壮阳一法。且在当今阳痿日渐增多之际,不少医家仅凭阳痿之名,便下阳虚之论,见阳痿即予补肾之药,此等现象应受到重视,从深层次探讨阳痿的病因病机,不能望文生义,治疗的关键是要坚守中医辨证施治。

然而阳痿等于肾虚这种错误观念不仅在医界极有市场,在社会上亦广为流传,直到今天,其流弊仍未澄清。病阳痿者就医,不言阴茎勃起异常,往往多言以肾虚,亦常常自服补肾壮阳药物之品以食疗或药疗,厂家药商也大量生产和推销以温肾壮阳为主的中成药来满足这种社会需求,在各种媒介上,各种各样的补肾壮阳之品的广告铺天盖地。

其实,早在明清时期,已有医家认识到此类弊端。清代韩善徵的《阳痿论》中说:“阳者,男子之外肾;痿者,弱也。弱而不用,欲举而不能之谓”,首先完整阐述阳痿的定义,阳是指男子外肾,而非肾阳,与现代中医男科对于阳痿的定义已经比较相近。并从其时代特点提出:“因于阳虚者少,因于阴虚者多”,并对于当时阳痿治疗现状,大声疾呼:“独怪世之医家,一遇阳痿,不问虚实内外,概予温补燥热”。虽然历史车轮已经驶过100多年,韩善徵的警醒之言,在当下阳痿的诊治热潮中,仍然具有警醒作用。

由此可见,阳痿之名是否妥当,值得我们深思,且阳痿一词本身带有一定贬义,对于患者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压力,容易导致患者讳疾忌医,阳痿能否有更好的中医名称,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阳痿之名与阳痿之治(曾建峰)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