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晚报数字报,第1张

  文/图 陈志坚

  广东省著名考古学家杨式挺在《试从考古发现探索百越文化源流的若干问题》中说:“石器能否作为族别标志的问题,是一个争论的学术问题。笔者认为,具有一定特征和一定数量的生产工具或武器,都可以作为辨别远古居民族属和考古文化的标志,有石器和有段石器等便是。”雷州市出土两件大型有肩石铲,是雷州古越先民族属的一种标志。

  1985年8月,雷州市东里镇溪南水库大修堤坝,在水库北边坡地挖土时出土一件大型有肩石铲,长52厘米、宽26厘米、短柄3厘米,此件大型有肩石铲铲身束腰,伸展为弧形稍狭,回收刃部呈舌形。此石铲因年代久远而风化磨损严重,表面呈土黄色层中有明显的波弦纹,缺口处可见为铁砂岩石质,说明是一件使用过的生产工具。广东省考古研究室杨式挺先生考证为第四式大型有肩石铲,距今约五千多年,当时是全省发现最大的一件石铲,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珍藏于雷州市博物馆。

  时至2002年5月,雷州市英利镇那停村居民洪良建屋挖基时挖出一件大型有肩石铲、一件有肩石斧和一件有段石拍。石铲长62.5厘米、宽28厘米、肩角对宽38厘米、上角对宽31.5厘米、厚2.5厘米、刃尾厚0.8厘米,短柄长3厘米、柄尾宽5厘米,刃尾与一肩角有一损缺,露出铁砂色石质,石铲表面光滑无损,形状完整,曾未使用,石铲刃部宽厚,应是祭祀礼器。英利镇那停村出土的石铲比东里镇溪南水库北边坡地出土的石铲还大,是我省至今发现最大的一件有肩石铲。广东省考古所副所长、研究员邱立诚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邓聪初步考证,此石铲为3—4千年前古越族人遗存的石器,现收藏在英利镇博物馆。

  雷州市出土的两件大型有肩石铲,是雷州古越先民在与自然界作斗争中为求生存,从原始的分散型自发集结在一起的组合型共同体的族属标志。大型有肩石铲是雷州古越族人从采集渔猎社会进入农耕稻作时代的产物,后随着社会的进步,石铲逐步改变先前是作为稻作生产工具的功能,而成为权力的象征和祭祀的礼器。大型有肩石铲的社会作用:1、农作工具,即使用石铲开土、挖坑、种稻植物等作业。2、权力的象征,有肩大石铲是农耕稻作时代的先进工具,为族群首领所拥有。族群首领掌握着有肩大石铲,主持召集族人集会议事,这就自然而然地形成有肩大石铲成为族属的权力象征。3、祭祀礼器,出于人们对自然神崇拜所需要,有肩大石铲就成为祭祀天地之神的礼器,祈求天地之神赐予稻作农业的丰产。4、生殖崇拜,有肩大石铲形似“且”字,“且”为古之男性生殖器的象形字,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根,用有肩大石铲祭祖,意在求繁衍求发展。

  雷州市出土的两件大型有肩石铲既是生产用具,也是聚会与祭祀的礼器,印证了社会发展中的上古雷州农耕文化。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湛江晚报数字报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