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帛书版第二十五章,道法自然,自然及规律、时间和实践

​《道德经》帛书版第二十五章,道法自然,自然及规律、时间和实践,第1张

来自专栏:老子《道德经》西汉初年帛书版新解

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肃兮缪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译文:

有物混合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无形而又充满威严呀,不得不恭敬呀,既没有依附也没有隶属而且不会改变,循环运行而生生不息,此物可以称为天下的“母亲”。我不知道它本来的名字,将其解释为“道”,我勉强为其命名:大。“大”,先消逝、后遥远、终返回,“大”就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道、天、地、王权都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国家之中存在“四大”,而王权为其中之一。人的法令、制度由国土的地理特征而定,地由天时而定,天由“道”来定义,道由自然规律、时间、实践而定。

----------------------------------------------------

本章如果整体阅读,可以理解为大道玄妙、不可言状;如果逐字理解,再融合而解,可以理解为大道源远流长、自然而生。

----------------------------------------------------

感想:

“自然”即万物自己的样子,包括自然规律、时间和实践三个要素。“道”自然混合而成,“道”是为人服务的。根据本章的描述,对应“母”、“强”字,“道”的特征就是“独立而存”和“周行不殆”,“自然”的特征就是“自行运转”和“物竞天择”,分别对应“有”和“无”,分别对应“分”和“合”。“道”和“自然”最大的区别就是,万物无法独立而存,万物相互联系,而“道”可以独立存在。但“道”毕竟是有范围的,一个偌大的国家,仅用一“道”何以实现长久。

----------------------------------------------------

解读字义:

(1)“混”,《说文解字》:丰流,古义为水势盛大,引申为杂物汇入水流。如今本义为掺杂在一起,古同“浑”。“浑”,浑,《玉篇》:水喷涌之声也,《说文解字》:混流声也,两者释义相似,均为水流的声音,引申为浊、盛、大、坠等。此处形容“道”无处不在和混合而成。

(2)第二句话,版本比较多。(1)“纟”,细丝、微小,引申为无形。“肃”,恭敬、庄重、威严。“潇”是指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形容风雨暴疾的样子;水深而清。“寂”,静默、无声、孤单、冷清。(2)“缪”,本义为错误,古同“穆”,恭敬、虔诚。“漻”,(水)清澈、停聚;静;气盛。 “寥”,稀少、静寂、空旷、空虚。其中“潇”、“漻”均为清澈,“寂”和“寥”均为静,“肃”和“缪”均代指恭敬,所以不管哪个版本都是以对应形容“道”,如果真要区分,全部合起来是最佳的答案,对照后文,取“恭敬”之意。

(3)“可以为天下母”其中“以”为代称,“母”就是“母亲”,道生育而且抚养天下。

(4)“名”为长者赐予,即本名;“字”为名字的解释或说明,为尊称,大道的名为“大”、字为“道”。

(5)“强”,即为强迫也为勉强。

(6)“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可以解读为“大”为“逝”、“远”、“返”,“逝”用于形容走得太快、很快消失,合义为大范围快速往返,即覆盖范围大,“大”字义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7)本章最后一句话:古人劳作依天时、地理特征和国家法规而定,分别对应“天”、“地”和“王”,但在最后老子将“王”与“人”合,暗指王权由人民而定。

“人”即施行王权于国民,代指国家的法令。

“法”古义为刑法,引申为制度、法令(“律”为条文),,此处很明显是动词,“法”为效法、仿效。“人法地”,即人的法令由国土的地理特征而定,对应“王”,可解毒为国土的地理特征。

最后一句话整体解读,即国家的法令由地理特征、天时、“道”、自然(时间和实践)确定。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道德经》帛书版第二十五章,道法自然,自然及规律、时间和实践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