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教材:七上第3单元(中) 秦汉(政治特色)

换个角度看教材:七上第3单元(中) 秦汉(政治特色),第1张

二、政治特色
(一)统一政策
秦汉的第一特点就是统一,大一统
秦朝的统一政策特别简单粗暴,就是凡是看见的都要一样,大概秦始皇有强迫症吧。
汉武帝更智慧一点,也更深刻一些,不止做到了形式的统一,还能使被统一的一方心甘情愿。
1.政治统一
所有的权力都要掌握皇帝一个人手里,这就是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皇帝制度
但国家大事太多,于是设置俩助手帮忙,一个协助政事(丞相),一个协助军事(太尉)。万一这俩人联合起来糊弄朕咋办?三个人没有秘密,再设个负责监察(御史大夫)就可以了。这就是中央的三公制度。
三公制度的本质,仍然是皇帝个人的专权行为,即专制主义
地方权力怎么办?还是这个原则,通通统一到中央,设立郡县制。诸侯王啥的,一个都不允许。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每年都要向中央述职接受考评,还要把税收交给国家。
这样把地方的一切都集中到中央的行为,就是中央集权
这样的政治统一为后世历代王朝所推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因此被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事实证明,这样的中央集权是最有利于封建社会发展的。你看刘邦,一开始被秦朝速亡吓坏了,于是实行封国郡县并行制度。果然翻车了。他过世几十年后,引起国家大动荡的七国之乱就是分封制的恶果。他的儿子和孙子终其一生都没有收拾完这个烂摊子。
还好有个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著名阳谋——推恩令(封国除嫡长子继承外,其他子弟也可以分得封国土地)用不过三代的时间,把所有大的诸侯国都化整为零了。
经过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努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彻底固定在王朝传承宝典里。
2.经济统一
秦始皇
战国乃至以前的千年间,因为生产力极其低下,各地之间的交通也是极其落后,各地之间交流度因此也极低。
三代统治者如何面对这样的局面?他们不管地方怎么搞:只要我需要兵和钱的时候诸侯能交上来就行。
所以各地区就多彩发展起来,货币各有版本,就连称量的标准度量衡各地也不一致。
本来各地区老死不相往来,这也没什么。但随着秦始皇统一大业的完成,这种经济独立给国家带来非常大的分裂隐患。经济的割裂,会影响国家认同感;经济的不透明,更会滋养地方势力。且统一的国家,经济也要做到顺畅流通,这样国家才会有更长远的发展。统一的货币和度量衡就成为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为什么之前的商周没有想到?因为他们没有这么强大的生产力(铁犁牛耕),不需要跨区贸易。统治者也没那么大的军事实力去直接控制所有领土。而这些,秦朝都具备了。
统一经济有多重要?你看看同样也是千年历史的欧洲,几乎一直都是分裂状态,即使短暂的统一,也没有持续很久,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这样彻底的统一意识。这样的统一意识是在两千年后,受到美苏吊打后才意识到统一的重要性(欧盟的成立)。
那么秦始皇这样的统一会在经济上带来多大的效益?其实他的努力顶多是为后来的经济发展扫清道路。为了实现各方面的统一,秦始皇极大地耗尽了民力,百姓再也榨不出什么了,除了“举大义”别无活路。
汉武帝
当汉武帝面对统一任务 ,深刻记住了秦始皇的教训。他的策略是:不要把百姓薅毛秃毛,挑几只大肥羊直接宰了更好。汉武帝把手伸向了被他祖先养肥的巨商:
汉武帝把最赚钱、也是最威胁国家安全的盐铁行业收归国有官营
禁止商人投机倒把,平抑物价——要赚差价也得国家来。
这时候还有一个混乱:因为秦末的混乱和汉初政府的放纵,各地巨商可以自行铸币。且不论政治危险性,仅从经济角度就知道这是多么富得流油的产业,所以中央收回铸币权,统一铸五铢钱
瞧瞧,论精明,还得是汉武帝,秦始皇的经济统一政策也只是给西汉做了嫁衣。
3.文化统一
秦始皇
生产力落后且交通不便利古代,更是十里不同俗,甚至语言和文字也是五花八门。
统一文字(小篆),可以使政府的政令有效地传达到全国,提高了行政效率。而语言和文字的统一,还大大减小人员流动的阻碍,更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观念,让不同地域的人逐渐拉近情感关系。
统一文字这事是思想文化统一计划里最重要的一环。这当然要交给秦朝的治国思想——法家思想实践第一人、秦国文官第一人——丞相李斯完成。至于思想上另一统一行为焚书坑儒,因其残暴和历史存疑的原因,不多做讨论,但秦朝不许人民思想自由的事,绝对是真的。
汉武帝
与传说中简单粗暴的焚书坑儒相比,汉武帝的思想大一统更为高明。人都有反骨,你越不让ta做什么,ta非得做。所以焚书坑儒的秦朝,逼得人民或硬生生默背,或者把书藏起来。
汉武帝的高招是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不会因为你读别的学说而要人命,他会诱惑你:
首先告诉百姓,儒学是最正经的道理,不按照儒学的标准行事,你就是粗鄙的野人,大家都会讨厌你。
然而,当时的人大多不识字,上哪知道儒学里都有啥道理呢?别急,各地方设立学校,甚至在国都长安还设置太学。里面的教学内容当然是儒家的五大经典——诗书礼易春秋。
只讲道理没大多用,还要有合适的果子去诱惑人民:学儒学学得好的话可以入朝为官哦!好家伙,这回想出人头地不用干那些要命的事情了(军功授爵和举大义)。于是更多的聪明人钻进了儒家经典里。
几步下来,聪明的人被儒家思想套牢了,普通人也成功被儒家思想PUA了。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哪里还能认出这是孔子让大家笨一点善良一旦的儒学呢?这样充满了帝王权术的儒学成为了“儒术”。
4.军事统一
秦始皇用最短的时间灭了六国,过程丝滑得难以想象,所以古人赞其为“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始皇应该会谦虚地说:我之所以这么厉害,是站在祖先的肩膀上。
的确,秦国为了统一六国,从春秋时期的秦穆公就开始蓄力了。准备许久,到战国商鞅变法时,秦国更是实力到达巅峰。到秦始皇的时代,统一六国是顺其自然的事了。
灭华夏主体(六国)以后,秦始皇把眼光放在了华夏大地的“边边角角”。秦始皇把周边东亚能够到达的少数民族地区(百越等)都给降服了。对于滑不溜秋一打就躲草原、等你转身就捅咕后背的匈奴,秦始皇很无奈,总不能整天和他们耗着吧,只能修个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把他们截在北面。
至此,凡是中国古人知道的土地,几乎都臣服于秦始皇。从相对值来讲,秦始皇已经做到了无敌。如果征服是一张试卷,秦始皇绝对拿到了当时的满分。

换个角度看教材:七上第3单元(中) 秦汉(政治特色),第2张

而在西汉时期,因为张骞通了西域,让中原人知道还有这么多富裕的土地在华夏版图之外,于是西汉的统治者们精神抖擞,誓要完成秦始皇的工作——统一去。西域诸国的战斗力实在是差些,西汉并没有费多大劲就都收服了,最后还设了西域都护进行管理。
5.交通统一
这个统一,当然包括陆路和水路。这一任务比较容易,不需要接棒,秦始皇一个人就完成了。
陆路上,为了便于全国交通畅行,政府统一规定车辆和道路的宽窄。甚至修建很多高规格的驰道,最出名的莫过于起于咸阳,直达内蒙古包头的秦直道,这被称为古代的第一条“高速公路”。
陆路很适合一马平川的北方平原。而对于沟河纵横的南方,古人大多走水路。从黄河去长江,再去岭南,有一段路是无河连接的。所以秦始皇派人修了灵渠,彻底沟通了两大水系,大大便利了政府对岭南的控制。
(二)休养生息政策
为什么一样执行统一政策的西汉没有像秦朝灭亡呢?因为西汉在王朝传承宝典里又加一条:先养猪,再杀猪。
1.文景之治
秦始皇为了实现统一,完成五百年没有人完成的伟业,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统治者温和的话是绝不可能短期内完成征收任务的,必须暴虐,必须严刑峻法。
而在完成统一后,如果秦始皇和他的儿子急刹车,开始善待百姓,还会有灭亡的结局吗?不会的,习惯赚快钱的人是静不下心踏实打工的,习惯高压政策的秦统治者,习惯的是令行禁止,全国都不敢大声喘气的局面。,这样的统治风格易执行,且非常成功,没人愿意再变得谦逊低调的。
另一方面,秦朝十几年的暴政,已经让百姓怨气值拉满,不会再怀有任何期待。任何改变都起不到作用,除非更换庄家。
为统一而生的秦朝,完成了使命,必然会退出历史舞台。
接棒的西汉,接到的不止有统一的江山,还有千仓百孔的民心与社会。
所以,坐稳江山的第一要务是要稳住局面。刘邦推行了休养生息政策。
伤口之深,需要至少三代君王才能让王朝恢复元气。所以刘邦和他的儿子文帝,孙子汉景帝,接力完成这个休养生息的任务。
该政策首创者刘邦缺少文化,但因为他起于底层,知道百姓最想要的是什么:回家(放士兵和奴婢归家),种地(鼓励农业生产),少收钱(轻徭薄赋)。因为执行彻底,所以在刘邦晚年,西汉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刘邦的两位子孙延续刘邦政策的同时,还加了两条,更彰显了帝王的仁政方针: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勤俭治国(不大兴土木)。这两条都是反着秦始皇来,怎不让百姓感恩戴德。
于是在文帝和景帝年间,政治清明,百姓富裕,社会安定,史称“文景之治”。而后来汉武帝大一统政策所烧的钱很大部分就是这时期攒下来的。
2.光武中兴
这样的休养生息政策如此好用,并被一直验证成功。最近的是东汉光武帝抄袭了这份作业,凭此创立了“光武中兴”。如此好用的政策,被后世推崇,每有初建都拿过来用,无不再现治世奇迹。
在这样好政策加持下,东汉为什么每有创下西汉那样的丰功伟绩?这只能说是国运不行,历史也不再垂青汉室。
(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刘秀建国初是起了个好头的。
怎奈几十年后,后辈不争气,陆续短命而亡,只得幼帝登基。
1.外戚
推崇儒学的汉朝很重孝道,皇权的权柄就落到了太后手中。古代女子有执政能力的非常少,所以太后大多依赖她们的父兄,也就是外戚。外戚知道皇帝长大了以后自己的权力就会消失。所以得势时就大肆地弄权敛财,排除异己,任人唯亲。
本来大家忍一忍等皇帝长大亲政就好了。外戚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在小皇帝成长过程中,不让他接触到德才能干之士。围绕小皇帝都是不识字的宫女和身体残缺的宦官。同性相近,小皇帝只能依赖宦官帮助自己夺回权力。
2.宦官
皇帝夺权是最应当的,所以大多数夺权都是胜利的。胜利后的小皇帝一是先天缺乏政治培养,二是自觉亏欠宦官颇多。所以皇帝亲政后,大多就是宦官专权的时代。
宦官专权比外戚更可怕。外戚是一个家族,下黑手的时候多少还会有些顾忌子孙。然而断子绝孙的宦官就没有这些忧虑。且宦官大多出身贫苦,还在宫中生存时饱受欺凌,所以心理格外扭曲。他们掌权后,政治更加黑暗。
在这样的来回折腾下,东汉的政治一片黑暗,漫无边日的黑暗,东汉的国力大大衰弱。百姓也陷入水深火热中,就差火星了(黄巾起义)。
那么,满朝文武就看着这两批小丑蹦来蹦去糟蹋社稷也不管么?他们也抗争过(太学生运动,党锢之祸)。但皇权巍巍,即使白痴捏着那个权柄,全国也不能奈何,这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能推翻最上面的,只能是最下面的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换个角度看教材:七上第3单元(中) 秦汉(政治特色)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