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廷全:家的系统经济学解析

昝廷全:家的系统经济学解析,第1张

作者简介

昝廷全,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原载于《经济学家茶座》2009年第3期(总第41辑)

全文2194字,阅读约需5分钟

昝廷全:家的系统经济学解析,文章图片1,第2张

家的系统经济学解析」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春节又变成了美好的回忆!有时真的忘了其实时间一直都在走,不论你是在学习还是在虚度,人生就是这样被一点一滴的剥落,一点一滴的“无可奈何花落去”,“君不见长江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回头!”。所以中国自古就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惜时传统。

感谢我们的祖先在每两个大约365天的时间周期之间安排了一个春节,让我们有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团圆时刻,因此,“回家过年”几乎成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周期发作的思乡情怀,也因此不断显化和强化着“家”的概念。

那么,到底什么是“家”呢?字典中如是说:“家,①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②家庭所在地。”不难理解,却也有些不够细致。

当然,也不乏学者尝试从各种专业角度为“家”给出不同“定义”:社会学家定义“家是被婚姻、血缘或收养的纽带联系起来身份相互作用和交往,创造一个共同的文化” ,是社会的最小细胞(美国社会学家Ernest Burgess和Harvey Locke);诗人揣摩“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心安即是家”(张耒);作家领悟“对于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天堂”(法国作家伏尔泰);心理学家觉得家是“肉体生活同社会机体生活之间的联系环节”(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家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体现,它反映了家庭成员在共同生活中结成的一定的政治经济关系。

婚姻的目的不是为了维护爱情,而是为了建立一个经济单元体”。

这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贝克(Becker)认为的“婚姻是理性人的一种经济行为”异曲同工。

毋庸置疑,这些解释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家”的某些特性。我们根据系统经济学思想,在这里尝试为“家”做一个更为广义、更具一般性的“定义”:一个人自出生那一刻起,一生之中会参与到各种各样的具有耗散结构的经济系统之中,当处于某个经济系统的时间达到了特征时间尺度要求时,与该经济系统的耗散结构有关的任何人、事、物(构造性元素和支撑性元素),对其而言,就都具有了“家”的品格。

按照关于“家”的上述定义,从本质上讲,家和人的社会化或系统化水平以及所经历的耗散结构有关。因此,家的概念至少和三个名词有关,即经济系统、耗散结构和特征尺度,它们分别构成了我们对于家的概念理解的三个维度。

一个人,从降临到这个世界就开始经历各种不同层次水平的经济系统,最先接触并参与其中的自然是由父母和他本人组成的三口之家,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这也正是带来最多美好记忆的“家”,这也是传统意义上的“家”的概念的主要内涵。随着人的成长,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广,系统化水平越来越高,逐步参与到更多层次的经济系统之中,比如学校、军营、工作单位等等,它们都是典型的耗散结构系统。

当你在一所学校或是一家工作单位、一个部队,经历的时间足够长(达到特征尺度要求),那么所有构成该耗散结构的构造性元素和维持这个耗散结构所需的支撑性元素就都具有了“家”的品格。

以狭义的家庭为例,自我们出生起,就生活在以父母为中心的家庭(系统)中,这个系统也是伴随我们成长始终的,家里的每位成员(甚至扩展到邻居和老乡)、屋子里的摆设、回家的必经之路甚至路上的公交站牌等等,都具有“家”的品格。所有这些,无疑正是支撑和维持这个耗散结构的要素。所以,人们常说,“家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正是因为家人是这个耗散结构中最不可或缺的构造性元素。

我们通常会称呼自己学习、生活过的学校为“母校”,现在根据我们上面给出的“家”的定义来看就非常好理解了。在学校这个系统中,同学、老师、教学楼、宿舍、乃至楼前的一棵玉兰、一株白杨,都是学校这个系统的耗散结构的结构性元素或支撑性元素,因此,都具有“家”的品格。

同样地,“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军营是一个严格有序、有组织的地方,该系统的结构是不变的,只是作为硬件的构造性元素士兵会一届一届的新老交替。当兵三年的时间积淀,会给每个战士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战友们一起在训练场摸爬滚打、一起抗洪救灾、一起保家卫国,部队之于战士,俨然有了“家”的内涵,在这里,战士们获得了家的熟悉感和安全感。

工作单位则是我们与社会连接的又一个接口,平日和同事们一起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到了休息时间,又可以一起结伴出游,也不失为一种快乐体验。相处的日子久了(大于特征时间尺度),一种留恋和不舍之情也就油然而生,此时的工作单位及其支撑元素就会带给人们“家”的感觉。

“以厂为家”、“爱厂如家”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如果一个企业能够给它的员工以“家”的感觉,对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显然至关重要。因此,这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个人参与各种经济系统后,为了维持这些耗散结构,就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负熵流输入,而这种需求的不断反复就塑造成了偏好。所以,我们认为,每个人偏好的形成与其所经历的不同系统的耗散结构有关。

昝廷全:家的系统经济学解析,文章图片2,第3张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昝廷全:家的系统经济学解析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