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远上白云间的下一句,王之涣一首《凉州词》千古传颂,高适不服另写一首,同样成为名篇

黄河远上白云间的下一句,王之涣一首《凉州词》千古传颂,高适不服另写一首,同样成为名篇,第1张

文/ 空青

人生该是追求美的旅程。

静下来,读读诗吧。

【故事】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一位很传奇的边塞诗人。他流传至今的诗篇出奇的少,只有6篇。

但这六篇之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有“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影响力超级大的千古名篇。

王之涣一生中肯定不止写了这6首诗,可惜当时技术不发达,有太多诗歌都没湮没在历史当中。

盛唐时候是唐诗的巅峰,亦是边塞诗派的巅峰。盛唐整体的基调是昂扬进取,在边塞就更是如此。所以出现了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这样以边塞诗名世的大诗人,如李白、王维等人也各有边塞诗作流传。

黄河远上白云间的下一句,王之涣一首《凉州词》千古传颂,高适不服另写一首,同样成为名篇,第2张

因为彼此间性格相投、诗词风格相像,几个边塞诗人都是要好的朋友。这篇文章要讲的,是高适与王之涣的一段故事。

高适在进入官场前曾多次到过边塞,多数是入幕府为僚。这一次,他投靠在名将哥舒翰帐下,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

这段时间王之涣也在边塞,高适曾去拜访过他。两人成为好友,无事便去玉门关上听人吹笛子。

后来,王之涣听着笛子,写出了“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样的佳句,高适自然不甘落后,回家绞尽脑汁,写出了这首《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黄河远上白云间的下一句,王之涣一首《凉州词》千古传颂,高适不服另写一首,同样成为名篇,第3张

【诗篇】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高适 〔唐代〕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的下一句,王之涣一首《凉州词》千古传颂,高适不服另写一首,同样成为名篇,第4张

【字句】

这首诗在知名度上当然无法与王之涣的《凉州词》相提并论。但是平心而论,这也是边塞诗中的佳作,尤其尾句,更是余韵无穷,饶有意味。

题目中已经点明,此诗为和“听吹笛”而作,首句自然而然从笛声起笔:

胡人吹起羌笛,悠悠笛声飘荡在附近的戍楼之间。胡人是对北方及西域少数民族的统称,戍楼则是边塞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即边防驻军的瞭望楼,几栋小楼,不知道承载了多少边客相思。

此刻,高适与王之涣大概也在戍楼上,楼上很是清静,毕竟也没什么人愿意上来。两人就在楼上听着笛声,仰望着天上明月,畅想着边塞的一切。

黄河远上白云间的下一句,王之涣一首《凉州词》千古传颂,高适不服另写一首,同样成为名篇,第5张

“楼上萧条海月闲”,其实萧条与闲都是高适自己心境的外显,被高适赋予在高楼明月身上。

诗的前两句已经为我们勾勒出完整的场景图,接下来就是高适畅想的时间了。同样,这两句还对应着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高适拿出了怎样的句子呢?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你王之涣写春风杨柳,我高适就要写北风梅花。

这后面两句和他自己的另一首诗意境相似:“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两首诗都是听吹笛有感,就是不知道哪首先哪首后了。

诗中都提到了梅花,但此处梅花却非真梅,而是古曲《梅花落》。它是汉乐府中横吹曲,多述离情伤悲。

黄河远上白云间的下一句,王之涣一首《凉州词》千古传颂,高适不服另写一首,同样成为名篇,第6张

整体看下来,这首诗莫名有一种温柔,并不像高适其他边塞名篇那么豪迈苍劲。

北风北雪,万里苍茫铸造了边塞诗派的苍凉壮阔。但以我推测,人情毕竟是世界是最为温暖的东西。

若是高适自己站在戍楼上眺望关山明月,写出来的诗篇一定会落寞、会凄壮。但是身边有朋友,一切又不一样。

高适与王之涣两人志同道合,坐在高楼上把酒言欢,对月吟诗,诉说心中的豪情壮志,该是何等快活。

此时的高适,因为心中是温暖洋溢的,看明月、看关山就没有那么凄冷,反而是带了一丝人间烟火气。

红尘虽然令人目盲,但毕竟能温暖游子离人的凄清心境。

黄河远上白云间的下一句,王之涣一首《凉州词》千古传颂,高适不服另写一首,同样成为名篇,第7张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会立即删除!

你的关注与评论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编辑 空青

排版 空青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黄河远上白云间的下一句,王之涣一首《凉州词》千古传颂,高适不服另写一首,同样成为名篇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