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鸟高飞尽下一句,李白尝遍世态炎凉后,写下了一首最孤独的诗,成千古名作

众鸟高飞尽下一句,李白尝遍世态炎凉后,写下了一首最孤独的诗,成千古名作,第1张

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城市境内,宣城在唐朝时作宣州,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如大诗人谢灵运、谢朓等人,都曾在这里做过太守。

诗仙李白,更是一生七次游览宣城,在宣城写下了许多篇优美且传世的诗作。

众鸟高飞尽下一句,李白尝遍世态炎凉后,写下了一首最孤独的诗,成千古名作,第2张

唐玄宗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李白南下宣城,临行前曾经作诗《寄从弟宣州长史昭》,说:“尔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可以佐证他此行的目的。李白自被放还出翰林,已经过去了十年的时间,这十年间,他长期漂泊无依,饱尝了人世间的辛酸苦辣,也看尽了世态炎凉,他对现实越不满,其孤高傲岸的性格便越强烈,身心俱疲的李白,深感于人世间的孤独,只能借喝酒、游览来排解苦闷,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下了这一首千古绝唱——《独坐敬亭山》!

当然,关于《独坐敬亭山》的写作年代,由于李白留存的诗稿中没有注明,所以还有其他不同的说法。另外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该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当时,李白已经年逾花甲,经历了安史之乱、牢狱之灾、流放之辱,当他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时,没有了昔日朋友的喧嚣,没有了北楼纵酒的潇洒,只有他自己一人,老态龙钟、步履蹒跚地爬上了敬亭山,独坐良久,触景生情,深感天地间的孤独与寂寞,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众鸟高飞尽下一句,李白尝遍世态炎凉后,写下了一首最孤独的诗,成千古名作,第3张

《独坐敬亭山》是李白表达自己内心孤独世界的佳作,这首诗虽然用词简单,看起来也只是在写独游敬亭山看到的景物,但其实,却表现了诗人那种旷世的孤独感。李白用其天马行空的浪漫情怀和巧妙之极的构思,一云一鸟,道尽孤独的神韵;一人一山,将孤寂描绘地淋漓尽致,那种怀才不遇的苦闷,那种对自己的坚定,那种对大自然的感悟,全都写入了这短短20字中。

对此诗的赞誉,更是无数:《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说“孤行千古”;《唐诗别裁》说“传‘独坐’之神”;《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说“命意之高不待言,气格亦内外具足、五绝中有数之作”……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小注:有些版本,最后一句作“唯有敬亭山”。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写眼前之景,更是描绘孤独之感,天上仅有的几只鸟儿早已经飞去无踪影,寂寥的天空中,只有一片白云在慢慢地飘走,似乎天地万物,都要远离诗人而去。

一个“尽”字,一个“闲”,将众鸟翻飞、白云翻滚的喧闹全都消除掉了,天地感到格外的寂静,这是以动写静的手法,鸟儿不见,白云飘走,只留下诗人的万般惆怅,由此足见,诗人的内心是多么空落,这种生动形象的手法,为下联写山写人,做足了铺垫。

众鸟高飞尽下一句,李白尝遍世态炎凉后,写下了一首最孤独的诗,成千古名作,第4张

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以清奇的想象,浪漫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鸟飞云去后,只剩诗人和敬亭山的景象。尽管天地一片寂静,但是诗人没有离开,他久久注视着敬亭山,敬亭山也在默默地注视着他,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便已经有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

至此,山与人相依之情,油然而生,大有人生得一知己的感觉,如此看来,众鸟、孤云的离去,便再也不足挂齿了。诗人写山的有情,其实正衬托了出了人的无情,在遭受了世态炎凉之后,山的确要比人可爱多了。

众鸟高飞尽下一句,李白尝遍世态炎凉后,写下了一首最孤独的诗,成千古名作,第5张

静,是这首诗的根本。这首诗能于平淡处如此动人,便在于李白将思想与自然景物进行了高度融合,为我们创造出了一幅寂静、孤独的妙绝意境,在李白的笔下,没有写敬亭山的山色、树木,也没有写敬亭山的小桥、流水,有的,只是诗人和山对坐。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这样就能减少一点孤独感,然而,正因为如此,孤独感才更加强烈,人世间深重的孤独之情,于此表现地淋漓尽致。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众鸟高飞尽下一句,李白尝遍世态炎凉后,写下了一首最孤独的诗,成千古名作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