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椒的栽培技术(藤椒栽培管理关键技术)

藤椒的栽培技术(藤椒栽培管理关键技术),第1张

藤椒的栽培技术(藤椒栽培管理关键技术)

藤椒栽培管理关键技术

欧大兴

1 基地选择

藤椒种植地区要求海拔低于1 600 m,无严重霜冻,冬季积雪10 cm以下,积雪时间不超过15 d,四季分明,年降雨量不低于1 100 mm或保证水源;土壤pH值在5.0~8.0,且排灌系统良好;有剩余劳动力,6.67 hm2地区可配10个常年务工人员;交通便利。

藤椒的栽培技术(藤椒栽培管理关键技术),藤椒栽培管理关键技术,第2张


2 定植前准备

藤椒各个生长时期对水分的需求不大,土壤厚度在 30 cm以上足可确保丰产。栽培最佳时间在3—5月,秋季湿度大,不建议秋栽。在栽培前2个月作窝盘,要求深翻土30 cm,取周围表土垒成直径1.2~1.5 m,高50 cm左右的圆馒头形状,否则在藤椒生长初期易缺水、被大风刮倒。在作窝盘的同时可加入含益生菌的生物有机肥,以含枯草芽孢杆菌的生物有机肥为佳。在作窝盘前打一次除草剂。

藤椒的栽培技术(藤椒栽培管理关键技术),藤椒栽培管理关键技术,第3张


3 定植

藤椒定植的株行距为3 m3 m,适合高产、打药、施肥、修枝。在苗圃中装框拉苗回来后,用壮根粉喷雾至杯口营养土湿润,同时准备好栽培水源。来苗第二天即开始栽培,1人栽培可带15人盖地膜,灌定根水;栽培人员需倒拿杯苗,扯掉营养杯,栽入窝盘中心处,深度以刚好淹没杯土2 cm为佳,轻轻按紧,覆盖土壤,扶正杯苗,随后灌约3 L定根水,水覆盖面积为杯苗中心的0.4 m2;遇晴天应立即栽培并及时灌水、覆盖地膜,盖膜时2人各站一头,中心开口20 cm,盖好后边缘用土压好防止大风吹起盖苗,苗心的地膜口用细土掩盖好,防止水分蒸发。当天没栽完的杯苗如杯口泥土发白,需再喷水,不让杯土散掉。全部栽完后在幼苗周围撒上防止蜗牛、土蚕的药剂,同时在7 d后用根壮丰兑水再灌施一次。

藤椒的栽培技术(藤椒栽培管理关键技术),藤椒栽培管理关键技术,第4张


4 培育树型

良好的树型有利于采光、通风,长出更多有效挂果枝,在修剪中选择性更多,多年后还能丰产。在定植后约45 d,苗子长到离地面60 cm高,百思特网摘嫩心10 cm,留 50 cm。树苗长到除原有老叶、不长不旺的下层3~5片叶,往上长出5片大叶,即可摘心,随后在5片大叶中,会长出3~5个粗壮的叶芽。为了促使叶芽生长迅速,可在摘心时剪掉原有底端叶芽或弱枝。

新长出的枝条长到20 cm时,即可开始第二次摘心。第二次摘心后,待开出的新枝全部长出,每根主枝留2根向外生长的旺枝,其余枝全部剪掉。第一次摘心断尖后,主枝条由1根变为3~5根,第二次摘心断尖后由3~5根变为6~10根。

当二级主枝长到1.8 m后再断尖0.4 m,此后不再延长主枝。所有主枝达到预想长度时已快进入冬季,此时树还在生长,拉枝过程中不易断裂,尽量在30 d内开始拉枝、定干、定方位。拉枝要求所有主枝分布均匀,拉成45角,来年可丰产。嫁接苗第一年主枝定形后,第二年即会在主枝上的分梢挂果,产量2.5~7.5 kg。

藤椒的栽培技术(藤椒栽培管理关键技术),藤椒栽培管理关键技术,第5张


5 肥水管理

第一年定植2个月后清除地膜,雨后每株藤椒撒施高氮复合肥50 g,应离主干15 cm,均匀撒一圈。以后间隔1个月施肥一次,主枝长多远,肥料撒多远,主枝增长一倍,肥料增加20%。第二年开始,每株藤椒增施有机肥500 g,冬肥根据树势等量施入15-15-15复合肥,有机肥加调理剂250 g,每年补充高钾肥最佳时间在9月中旬。第二年挂果,开春后每株第一次施30-6-0高氮复合肥200 g。在需要快速抽枝时,多施氮含量高的复合肥,不能施用尿素(尿素见效虽快,但肥效短、营养不全面,会导致植株贪青,降低树势,进而降低抗逆性);需壮树势时多施磷肥;促根壮果开花时为了增产多施钾肥补充养分。

采摘后植株没有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肥效吸收不足,会导致抽枝慢,影响来年产量,因此应在采摘前提前施入高氮复合肥。施肥时注意不用小厂肥,不安全,易残留,且养分不达标。定期使用生物菌肥和调节剂,以增加土壤透气性、疏松性和有机质含量,健壮树势,预防根腐病。藤椒扬花期须保持水分在60%左右,其他季节则不担忧,因为其具有抗旱性。为促进藤椒高产,除根部追肥、调节根部生存系统外,还要通过叶面追肥补充磷、锌、钾和氨基酸;同时,在花芽萌发期注意施用生长调节剂。注意不宜施用过多肥料或撒施距植株太近,不但会浪费还容易造成肥害。应按标准施肥,减少落花,提高着果率,减少落果,提高抽枝进度。

藤椒的栽培技术(藤椒栽培管理关键技术),藤椒栽培管理关键技术,第6张


6 病虫害防治

1)移动性损害,症状为叶片黄化枯萎,根部萎缩或干枯。发病原因:运输过程中根部移动,栽植后未及时吸收到养分、能量。解决办法:栽植后叶面喷施氨基酸类抗逆剂,根部灌生根类和防根腐类的药剂。2)栽培后地下害虫食根、食茎,如土蚕、蛐蛐。发病原因:发病地区多为未耕种的荒地,因为荒地环境适宜土蚕、蛐蛐等地下害虫生长。解决办法:栽培后在根上主干部环施地下害虫杀虫剂。3)下苗7 d后蜗牛吸食幼嫩部皮层。发病原因:整地后蜗牛生存场所毁坏。解决方法:在栽培后将防治蜗牛的药剂同杀灭地下害虫的药剂一同环施。4)移栽后遗症,即在移栽20 d后还不见萌发新芽,不长不死。解决办法:在移栽后20天内,间隔3 d叶面喷施一次全面型叶面肥,包括中微量元素、氮、磷和氨基酸,间隔5 d灌一次生根剂。5)栽培20 d后,出现蚜虫、凤蝶、叶甲、红蜘蛛、螨类。蚜虫喜食幼嫩部位,只要植株生长就会有蚜虫,且7 d繁殖一代。凤蝶、叶甲喜食叶片,红蜘蛛吸食叶面背面,螨类也是靠叶片养分生存。此5种害虫均以叶片为生存环境和食物,可致树严重损伤、脱叶。解决方法:此5种害虫最为常见,也频发,百思特网只要藤椒在生长,就会在新梢和药效失效后发生。因此防治此5种虫害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每次都需配制好防治5种虫害的药液一起喷施,并在叶片正反面均匀喷施。低温时防治蚜虫采用吡虫啉类药剂,高温使用啶虫脒类药剂;针对螨类害虫应杀虫、杀卵同时进行,用含量5%以上的乳油型或悬浮剂型阿维菌素;凤蝶、叶甲或个别地区的卷叶棉虫类用氯氰菊酯类药剂进行防治。 6)5—6月高低温变化导致植株生长障碍。5—6月温度变化大,高温或连续阴雨交替出现,藤椒生理应急反应变化也随之加快,元气损耗大,会停止生长,呈现整株或嫩叶黄化,但不掉叶。解决方案:加施叶面肥,喷施抗逆剂。可从苗期开始喷施氨基酸类叶面肥,降低此症的发生率。7)6—7月易发生炭疽病、疫病。发生原因:高温高湿导致藤椒养分转换受限,光合作用变弱,叶片、叶脉输送管道收缩,株体代谢紊乱,对低等真菌抗性变弱,出现叶片或叶柄变黑,从而掉叶,停止生长,施肥不当、贪青严重更易发病。防治药类型:甲霜灵、代森锰锌类。8)9月为夜蛾高发期。夜蛾夜间觅食,食叶量大,也会咬断嫩梢,防治方法:施用阿维甲维盐。 9)10月开始暴发锈病,一直延续到11月底。锈病孢子借风传播,传播速度快,导致落叶,来年大量减产,湿度越大越严重。锈病孢子来源地为周边的柏树,经风传播,任何地方都可能发生。防治方法:以预防为主,从9月开始到11月底施用三唑美、戊唑或百思特网咪鲜胺,与其他药剂一起使用,同时增加保叶剂。10)栽培后第二年除第一年发生的病虫害会固定发生外,还会发生霉菌,3月高发,影响花芽萌发和分裂,造成落花落果。防治方法:冬季清园时,针对性预防1次,半年在保花时再用1次。用药类型为甲基托布津。11)第二年5—6月吉丁虫害。此虫在藤椒枝上为害严重,成虫钻心,幼虫潜伏在树皮内,吸食维束管,造成死树。防治方法:从5月开始防治1次,9月再防治1次,用药类型为噻虫啉。12)栽培第二年10月易发生食心虫、叶甲、跳甲。食心虫吞食嫩叶木质层,叶甲、跳甲吞食嫩叶,移动范围大。防治方法:采用微囊悬浮剂,药效时间长,杀虫效果好。13)第二年10月易发生螨类害虫,于顶端嫩叶背面吸食幼嫩组织,让叶片背面起灰斑,干枯脱落。防治方法:增加阿维菌素用量或使用阿维螺螨酯。14)栽培后第二年5—8月滋生介壳虫。于潮湿温暖季节滋生,发病初为黄褐色,后期白色。防治方法:合理修枝,保持通风,药剂防治采用速扑杀、杀扑灵。15)青苔常年发生,导致树皮腐烂,可用国光松尔膜防治,应在源头上合理使用氮肥,保持园区干燥。一切病虫害发病率高的原因是树体贪青或树势弱,所以了解有机质、转化酶、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的关系,合理高效安全科学施肥,能够在一定程度提高植株抗性,进而抵抗病虫为害。

藤椒的栽培技术(藤椒栽培管理关键技术),藤椒栽培管理关键技术,第7张


藤椒的栽培技术(藤椒栽培管理关键技术),藤椒栽培管理关键技术,第8张


7 结语

随着我国藤椒栽培技术研究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科学的藤椒栽培技术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提高了藤椒种植的效率,实现了藤椒丰产。通过对现阶段藤椒的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藤椒产业发展。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藤椒的栽培技术(藤椒栽培管理关键技术)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