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活纪实,第1张

留学生活纪实,第2张

吾将上下而求索

-----因为路漫漫,其修远

  也许是因为写了太多的幽默文字,有的网友问我,你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玩世不恭,游戏人生?其实不是,之所以有轻松的文字,是因为我热爱生活,而且,这种热爱,是发自内心的,是深沉的。而且,都知道在国外念Ph.D是极枯燥的,而且环境也非常严苛,恐怕游戏的了一时,也游戏不了5年啊。但毕竟我是个很善于捕捉细节的人,在这种很枯燥的工作中,我也努力去发掘一些乐趣,人生才不至于过于乏味。孤单的时候,除了自己自娱自乐,又能怎么样呢?

  中国有句老话,远之事君,迩之事父,对自己的工作,要无限的忠诚,对自己的家人,也要关怀备至。但我毕竟在地球的另一端,忠孝不能两全,如果不是拜当代科技之福,恐怕和家人的联系都不会很多。所以,我就只能将我所有的精力,智力都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上去,以求个良心的慰籍。我总是希望,50年后我回头看看,不会说出“后悔”两个字。到上个礼拜五,第二个学期也结束了,过的到是快,工资都没发几次就结束了。在这两个学期的学习中,总算还有一些可以称道的地方,四门课的平均成绩92,其中一门量子力学,居然创下了物理系几年来的记录,没有给龙的传人丢脸。不过这倒不重要,95分和85分本无很大差别,大学四门不及格我也没有郁闷过。最让我高兴的不是这个虚荣的分数,而是我知道了自己将来的方向(不是大海的方向,一笑),知道了蕴涵在物理之中的美。不是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是很有价值的,但毕竟工作是生活的很重要的一部分,不发自内心的热爱,对生活的渴望也就降低了几分。

  就我在国内所接触的同学,物理系的学生,很难说谁对这门学问是很热爱的,大都是为了出国,拿学位在那里苦撑,其实我当时也不例外。国内环境就是如此,大家追求的是一知半解,目的就是拼命发论文 ——物理的价值仅限于此。我周围的同学没有人真正喜欢物理,更别说觉得物理妙不可言。我在研究生期间,学习很努力,至少有一年是夜里两点睡觉,早上七点起床,真正的黎明即起。不过很可惜我研究的不是物理,我是在准备GRE和Toefl.现在回想起来,曾经在北京图书馆见到一个学生,那哥们穿着一件北大物理系的T-shirt,后背上写着:物格无止境,理运有常时。在那里专心的看Dirac的物理学讲义,而我在旁边看世界上最无聊最变态的东西—红宝书。我还问了两句,哥们说他是搞热力学输运的,滔滔不绝的讲起了自己的研究,我感觉他很白痴,当今世界怎么还有这种人。那时候我觉得自己目标远大,拼了命也要到美国去受那洋罪,还觉得他很傻,现在却觉得那种想法是一种亵渎。

  接下来想聊聊读书,曾经和同屋的日本朋友Runi(邦)聊过自己的历程,他很好奇地问我,究竟是什么改变了我的想法,从一个功利的出国者变成一个真正的留学者?说出来不会有人信,其实只是一本书,樱井(J.J.Sakurai)教授写的《当代量子力学》。虽然见到这书之前,我已经在中国学了7年的纯物理,量子力学也学了四年,但我还是认为,我的物理启蒙由此开始。

  这本书是圣诞节时Kaori推荐给我看的(她回日本happy了,倒是不忘了给老子留物理书看),说某些章节写的很好,能给读者一个General Picture,不过他的符号很是特别,许多人感到非常难,不能持续下去。我随便看了几页,就被吸引住了,拜在国内鬼混所赐,以前学的很差,就根本不存在思维定势,符号特别不特别对我无效。第一章是讲Dirac符号的,以前我也断章取义地看过不少国内的书,就没有一本书能说明白是怎么回事。但看了Sakurai之后,倒是真的明白了,而且印象还很深刻,上来他就用Stern实验讲叙电子自旋的双态,从一开始就把态的时间演化贯穿到讲叙中去。这个在物理很重要,就像你编程序总是要知道自己在哪个线程一样,考虑物理态也要知道自己在什么时间。不过正因为讲叙的过于深入人心,现在倒做下了病,看任何一本书,都要先把符号换成Sakurai的符号,非如此不能读。可见是影响之深。读这本书就是欲罢不能,那种感觉就是必须要接着看,漏掉一页都是不可弥补的损失(后来我告诉Kaori,我把这本书通读了一遍,她大吃一惊,毕竟是500多页的研究生教材)。这种渴望读书的感觉,以前也有,不过还是在初中的时候,上课时偷看《笑傲江湖》。

  在看《当代量子力学》的时候,居然还在台大的椰林风情BBS在那里认识了一些台湾同学,以前在那里只在大陆事物讨论版和他们舌战,物理板倒是第一次去。一个台湾哥们告诉我,他们物理系的研究生,必看三本书,一个就是樱井先生的《当代量子力学》,一个是吴大猷先生的《量子力学》,另外就是大陆学生人手一本的,号称葵花宝典的,曾谨言先生的《量子力学》。而且还有一个笑话,他们给这三位先生冠以不同的称谓:樱井先生,吴老师,曾同学。

  叫樱井先生是因为他的《当代量子力学》的确是一本完美的书,不单是条理清晰,而且超级难,一般本科生绝对进行不到第二章,据称有个电机系的哥们把这本书当作课外读物,居然独立搞定四章,而且全面打通课后作业,被奉为天人。不过这种天人在北大清华恐怕以百计,说不定哪位穿着拖鞋蹲在地上看虫子下蛋的哥们就能打通全部。 大猷先生之所以被善意地降格为吴老师,是因为他的书平易近人,很有中国特色,完全本地化了,易于入门。毕竟大猷先生是诺贝尔奖级别的高人,杨振宁和李政道的老师,出手自然不凡。而且,他虽是北大至西南联大的教授,但最后去了台湾,台大的哥们喜欢他,几乎是自然的事。而曾先生之所以沦落为同学,据他们的说法,是因为这本书写的很乱,没有头绪。有时侯还误导人。但有一点特别好,就是习题特别全,几乎涵盖所有方面,在写作业的时候,总可以在里面发现相近的习题,直接拿来参考。曾先生于是变成了一个好学生,为大家提供标准答案。这一点连先生自己都有自信,在他出的量子力学习题集的前言里写着,该书出国的物理留学生几乎人手一册……上个学期做Rainer的量子力学作业,我就狠狠抄了不少这本书,不过Rainer总是给我批:没有必要把这么直接的问题变成如此超级复杂的问题……他哪里知道,他这不是在改作业,而是在做书评。

  这三本书我都看过,樱井先生和曾先生的是精读,吴先生的却只是翻过几页,发现符号居然不是ABCD,而是甲乙丙丁,民族自信心暴增,物理自信心顿失,放弃。就前一本来说,我基本同意台湾同学的看法,但他们对曾先生的书似乎有所偏颇。不可否认的是,这本书毕竟是大陆写的可以读的量子力学。实际上,这本书的特点是全,上下册,涵盖范围极广,通读一遍,会对量子力学有个大局观,这个很重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么。但也不可避免的就是,很多专题都没讲清楚,尤其是绘景方面,跳跃性太强,完全没有作者的理解在里面,读者当然无法理解了。其实的方式是先读曾先生的,读两遍以上,感觉自己什么都懂,又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开始看樱井先生的《当代量子力学》,这样就会把所有的障碍排除掉,得到一个很清新的量子观。 之所以在国内觉得很难的学科,出了国,有了语言障碍,却觉得很有意思,很大的原因就是国内的教材问题。在这个学期学习凝聚态物理的时候,我看了两本国外的书,Kittel的《Introduction to Solid State Physics》和Marder的《Condensed Matter Physics》,同时还参考黄昆先生的《固体物理》,以及另外两本中文教材。突出的感觉就是国内的教材写作过于晦涩,不太能够站在初学者的角度写作,写的过于艰深,有点论文的感觉。如果是从头学期的话,非常打击自信。但其实你看国外的书写的,跟逗小孩子玩一样,原来那么难的物理,也能如此简单。

  既然选择了自己的职业就是读书,那总要不断总结读书的心得,大有裨益。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留学生活纪实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