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与美国女孩的跨国情结

中国教师与美国女孩的跨国情结,第1张

中国教师与美国女孩的跨国情结,第2张

王维敏是北京十二中的英语老师,爱伦是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樱花中学的学生。王老师对汉字生动形象的解说,引起了爱伦对中国文化的浓郁兴趣,她自费在中国留学三个月,演绎出一段——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在候机大厅内,一位金发碧眼的16岁女孩,一头扑进已等候多时的一位中国妇女怀里,用英语连连说着“想死我了”。中国妇女搂着外国女孩,也喃喃自语:“终于把你给盼来了。”

  这个女孩是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樱花中学的学生,名叫爱伦,搂着她的是北京十二中的英语老师王维敏。

  1996年,王维敏去美国讲学,王维敏的授课方式得到了包括爱伦在内的所有学生的认同。她不是生硬地教学生认字,而是将汉字象形化,尽可能地以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记忆。教学生认“霉”字,她会问学生:“每天下雨东西会变成什么样子?”学生马上就明白了。教学生区分“哪”与“那”,她会告诉学生:“当你不知道某样东西的具体位置时,你要开口问,得加'口',就是'哪';而你知道了,不用开口时,没有'口',就是'那'.”

  王老师的这种教学方式让一向认为“中国语言枯燥无味”的外国学生大为改观,他们深切体会到原来中文是这么有意思,渐渐地大伙儿都有了学习兴趣。尤其是中文成绩本来挺差的爱伦,在得到王老师“很好”的评价后,劲头倍增,逐渐成为尖子生。爱伦不但对研究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逐渐产生了要到中国学习的想法。为攒足学费,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而中文成绩始终在班上保持拔尖水平。

  一年后,王维敏任教期满回国。又过了些日子,爱伦也来到中国,自费留学三个月。

  谈起和爱伦在北京度过的美好时光,王维敏激动异常:“爱伦的中国名字是我起的,意思是:爱没有国界,希望她做一个博爱的人;伦是指伦理道德,表示中国几千年传统美德的精髓。”爱伦对自己的中国名字十分喜爱,颇感自豪,有一段时间还下狠劲儿练习中文书写,如今已写得十分漂亮。

  爱伦来中国后,无论多忙多累,王老师每周末都要抽出一些时间陪她到北京的名胜古迹、文化遗址去转转。她带爱伦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孔庙,中国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她对爱伦说,要想了解中国文化,首先得从了解孔子的儒家思想开始。在孔庙,王老师义务当起了爱伦的导游和翻译,从孔子的身世到孔子思想的发展、内涵,全都一一讲述清楚。遇到她不明白的地方,就不厌其烦地换用各种词语解释,直至她点头为止。爱伦也听得仔细,记得认真,不懂就问。与孔子像合影时,爱伦抚摸着雕像,兴奋地说:“真无法想象,我不但到了中国,还有机会与几千年前的孔圣人照像!”从孔庙出来,爱伦余兴未尽:“老师,中国的文化真是太伟大太有意思了。回去后,我一定要向同学们好好宣扬宣扬,让他们都来了解中国。”

  和所有的外国人一样,爱伦对中国的传统服装和饮食文化兴趣极浓,早在美国期间,她就曾说过“如果我有机会去中国,一定要做一件旗袍穿”,这句话王老师一直记在心上。一听说爱伦要来中国,对旗袍知道不多的王维敏经常利用休息日跑图书馆翻资料,跑商场了解旗袍的面料、花色、样式,确定哪个地方的旗袍做得好,仅半个月的时间,本是门外汉的她对旗袍门儿清。不出所料,爱伦到后没多久,就问起了这码子事。王老师胸有成竹,拉上爱伦去友谊商场,从选布料、量身裁衣到取货,仅仅7天,一件漂亮的旗袍就穿在了爱伦身上。试穿的那一天,爱伦在镜子前转来转去,新奇兴奋极了,一会儿摸摸这儿摸摸那儿,望着自己不相信地问:“这是我吗?这是我吗?”一会儿搂着王老师又跳又叫:“老师,谢谢!太谢谢了。”

  短短的3个月,王老师带着爱伦走遍了北京的山山水水,尝遍了烤鸭、涮羊肉等北京名吃。时间一晃而过,爱伦学习期满要回国了。送别的那天,王维敏因临时有事耽搁了一会儿,等她急匆匆赶到火车站时,爱伦已经进站了。王老师一路疾奔,终于发现爱伦也正伸长了脖子找自己。两人的目光刚一对接,爱伦便猛地从座位上站起,一把搂住王老师,两眼泪花花地说:“我以为见不到您了。”王老师动情地拍着她的后背:“怎么会呢?傻孩子,老师说过要来送你就一定会来的。”和爱伦一起回去的十几个留学生见到这感人的一幕,纷纷围了上来,羡慕地对爱伦说:“你真幸福,在中国还有你的亲人。”

  如今,已回国的爱伦经常和王维敏通信,她在信中所写的话王维敏永远都不会忘记:“我还会回来看您、看中国的,我正是因为喜欢您,才深深爱上了中国,您是我的亲人,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中国教师与美国女孩的跨国情结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