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师考试辅导之三:统计理论第三章笔记

统计师考试辅导之三:统计理论第三章笔记,第1张

统计师考试辅导之三:统计理论第三章笔记,第2张

第三章 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第一节 统计调查
  一、统计调查的意义和要求
   1、概念:按照统计设计预定的目的任务和内容,采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地搜集反映总体各个单位有关标志的大量原始资料的过程
   2、意义:它是整个统计活动占有资料的阶段,是整个统计认识活动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统计认识活动的成果
   3、要求:必须做到准确、及时、全面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
   1、按调查对象不同,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前者如人口普查、全面统计报表。后者需要通过统计推断来了解总体现象的某些特征
   2、按调查时间是否连续,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3、按调查组织方式不同,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三、统计调查方案
   1、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2、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调查内容和调查表
   ⑴拟定调查项目应当注意:应符合调查目的;本着需要与可能的原则;尽可能做到项目之间的相互联系;要便于汇总
   ⑵调查表由表头、表体、表脚三部分组成
   ⑶调查表的形式有单一表和一览表
   4、调查时间和调查工作期限
   5、调查的空间标准
   6、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
  四、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
   1、定期统计报表
   ⑴分类:保证了统计资料的全面性和连续性;保证了统计资料的统一性和及时性;统计资料的来源和准确性有可靠基础;可以满足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掌握统计资料的需要
   ⑵不足之处:统计资料质量可能受影响;要严格遵守制发报表的程序和审批制度,减少基层单位负担
   ⑶分类: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
   2、普查
   ⑴特点: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一般需要规定统一标准调查时间;资料面、系统、标准化程度比较高;适用范围比较窄
   ⑵组织方式:组织专门的普查机构;利用调查单位的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按调查表格填报
   3、抽样调查
   ⑴特点: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单位;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的数值
   ⑵优点:工作量小,比较经济;可以提高数据的时效性;数据质量有保证;调查方法灵活,适应面广
   ⑶作用:对一些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而又需要掌握全面数据时,可以进行抽样调查;对一些分散较广的小单位难于进行全面调查时,适宜采用抽样调查;可以检验全面调查结果的质量
   4、重点调查
   ⑴重点单位:指单位数较少,但某一调查的主要标志值总量方面在总体中占有较大比重
   ⑵作用:以较少的投入,较快地了解到所要调查现象的基本情况和变化的趋势
   ⑶特点:调查单位是由组织机构按一定标志量确定;调查便于组织;可以用于不定期调查,也可以用于经常的连续性调查
   5、典型调查
   ⑴典型单位:具有代表性的单位
   ⑵特点:调查单位是调查者根据调查目的有意义选出来的;需要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基本属于定性调查研究
   6、各种调查方法结合运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都属于非全面调查,但只有抽样调查可能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而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不能用于推断总体。在实际中,这几种方式往往是结合运用的
  五、统计调查中搜集资料的方法
   1、直接观察法:到现场对调查对象亲自进行观察和计量
   2、访问法
   3、报告法
   4、问卷法
  第二节 统计整理
  一、意义和内容
   1、统计整理的意义:是统计调查研究工作过程的第三阶段,是统计调查的继续,统计分析的前提
   2、内容:
   ⑴在手工整理条件下,主要内容是汇总、分组,整理后的资料主要贮存在纸介质上,然后按既定的目的使用
   ⑵在计算机整理条件下,主要内容一是统计数据的处理,二是统计数据的管理
  二、统计整理的步骤
   1、设计统计整理方案。主要分两部分:
   ⑴一是把已经确定的指标体系、统计分组体系具体地设计到统计整理表和统计综合表中,并且要详细规定整理、综合的方法
   ⑵二是根据原始资料的多少和统计整理表、综合表的要求,仔细计算工作量,定出具体可行的工作计划
   2、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主要包括完整性审核和准确性审核
   ⑴完整性审核:主要是看调查的单位是否有遗漏、调查项目填写是否齐全、应收到的调查表是否按规定已经收齐等
   ⑵准确性审核:一是检查数据资料是否真实地反映了调查单位的实际情况;二是检查资料是否有错误
   3、数据处理
   ⑴手工处理:将原始资料中的数据,按照整理表和综合表的要求,进行记录和计算,求出单位数与合计数,计算一些综合指标
   ⑵计算机数据处理则需先将数据通过录入设备记载到磁介质上,然后进行处理
   4、编制统计表
  三、统计整理的组织方式
   1、逐级整理:按照一定的统计管理体制,对原始资料自下而上地逐级汇总整理
   2、集中整理:把全部原始资料集中在一个统计调查机构中直接进行汇总整理
   3、逐级整理与集中整理相结合
  四、次数分布
   1、概念:将总体单位数按某个标志进行分组后,形成总体单位数在各组的分布
   2、次数分布数列:将各组的组别和各组对应的次数按一定次序排列而形成的数列
   3、分布数列的种类:
   ⑴品质分布数列: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布数列
   ⑵变量分布数列: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布数列,又可分为单项变量数列和组距变量数列。前者在变量值不多,且变量呈离散型的情况下采用;后者一般在变量值较多,呈连续型变量的情况下采用
   ⑶组距数列又可以分为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
   4、影响变量次数分布的要素:组数、组限、组距、组中值
   5、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
   ⑴将原始资料按数值大小排列
   ⑵确定组数和组距:组数=全距/组距
   ⑶确定组限
   ①确定最小组的下限:一是将原始资料中的最小变量值确定为最小组的下限;二是使之等于最小变量值减去组距的一半
   ②确定组限的方法:组限和组中值取整数。对于相邻两组组限的表示方法,本着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
   ⑷分组计算次数。计算结果可以用频数或频率表示
   6、组距数列编制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⑴若数据出现个别特大值、特小值,或全部数据两端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很分散,可以在数列两端设置“开口组”
   ⑵若各组的分布不符合均匀分布,则组中值作为一组变量值的代表值会有一定的误差
   ⑶对异距数列,次数分布要受组距不同的影响
   ⑷为了统计分析的需要, 有时要计算累计次数,可以采用向上累计或向下累计
   7、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
   ⑴列表法:用统计表来表示次数分布
   ⑵图示法
   ①直方图:用直方形的宽度和高度来表示次数分布的图形
   ②折线图:用连续的折线来表示次数分布的图形
   ③曲线图
  五、统计表
   1、意义:可以合理、科学在组织和安排统计资料
   2、结构:表头、表体等,和调查表基本相同
   3、种类:调查表、整理表、分析表
   4、设计:主语与谓语的安排要通盘考虑;总标题、栏与行标题应简明扼要;表中的数值要注明计量单位
  六、次级资料整理的方法
   1、调整法:调整口径范围
   2、换算法:对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不统一的进行换算
   3、再分组法:重新进行分组
   4、估算法:包括平衡关系估算法、因果推算法、因素推算法、比例估算法、构成估算法
  第三节 统计数据的误差与质量管理
  一、统计误差
   1、统计数据与客观事物准确值之间的差距
   2、分类
   ⑴按误差的来源,分为调查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⑵按误差的性质,分为偶然性误差和系统性误差
   ⑶按误差产生的原因,分为无意误差和有意误差
   ⑷按误差产生的阶段,分为设计误差、调查误差、整理误差
  二、统计数据的全面质量管理
   1、要求:全程性、全域性、全员性
   2、方法:培训足够的合格调查人员;全面弄清调查对象;开展宣传解释工作
   3、减少人工干扰性误差的方法:分为居民中发生的和在企业、事业单位中发生的
  四、统计数据的质量评价
   1、概念;是对调查、整理完毕的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进行评估
   2、评价方法:现象抽样调查法、内部一致性和外部一致性评价法、逻辑关系评价法、理论数据或经验数据评价法、应用成果评价法等
   3、对评价结果的处理:慎重地、有条件地使用;加以调整、估算再使用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统计师考试辅导之三:统计理论第三章笔记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