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聚云点睛马经(二)

李聚云点睛马经(二),第1张

李聚云点睛马经(二),第2张

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迁
(一)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
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表现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变迁。在人类社会历史上,先后出现了五种基本的生产关系类型: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制度、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
(二)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一般规律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以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为表现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最根本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是生产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性质,这是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一般规律。
二。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一)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经济形态是指社会经济活动的联系方式,包括社会经济主体、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联系方式,以及由此派生的社会经济活动方式。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经济是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低水平的经济形式。在自然经济下,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家庭或经济单位(如原始公社、封建庄园等)的需要。)而不是交换,所以生产主体与消费主体是一致的。每个家庭或经济单位都利用自己的经济条件生产自己所需要的几乎全部产品,各种经济主体之间不存在劳动交换。原始社会的经济是比较完整的自然经济。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虽然商品经济已经出现并发展到一定程度,但从整个社会经济来看,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以交换为直接目的的经济形式。它是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统一。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社会分工决定了生产者或生产单位必须互相交换产品。这是生产力的条件。第二,生产资料和产品归不同的所有者所有。意味着每个经济单位都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因此它们之间的产品交换必须以等价有偿的方式进行。这是生产关系的条件。
商品交换本质上是不同所有者之间的产品所有权即利益的转换。所以,商品不是物,而是物所覆盖的社会生产关系。

(二)商品经济的两个发展阶段
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又称小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个人私有制和个人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就存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都以商品的形式存在,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成为连接一切经济主体的纽带和一切经济活动的平台。
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商品经济从萌芽到简单的商品经济,再到发达的商品经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商品经济不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且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社会,包括人类劳动在内的所有社会财富都成为商品;商品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最普遍、最基本的关系。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有以下特点:一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二是要与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关系相结合;第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资本家的需要,即资本的增殖。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关于商品
(一)商品的两个要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两个因素或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一件物品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属性。
价值和使用价值是辩证统一的。(1)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表现在:它们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共存于一种商品中;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载体,价值是利用价值交换进行数量比较的基础。价值的存在应该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基础。(2)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表现在:它们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范畴。它是价值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即相互交换劳动。使用价值是包括商品在内的一切商品的共性,是一个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历史的范畴。买卖双方不可能同时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3)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只能通过买卖商品来解决。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必须通过交换价值的形式表现出来。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之间交换的数量的关系和比例。价值和交换价值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3。商品的二重性是由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生产不同商品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不考虑具体的劳动形式。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的统一性表现在,它们不是两种劳动或两种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或双重属性。其矛盾在于,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二)商品价值和价值量
1。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量。衡量劳动量的标准是工作时间。但不是个人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正常社会生产条件和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一定使用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商品的价值和生产它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2。在商品生产中,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是有区别的。简单劳动是指普通劳动者不需要特殊训练和培养就能完成的劳动。复杂劳动是需要特殊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同时,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是简单劳动的数倍。这个倍数的确定是在商品交换中自然形成的。
因此,在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衡量商品价值时,需要把复杂劳动简化为简单劳动,或者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应该用简单劳动来衡量。当然,这种减少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进行的。
(3)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是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效率。公式为:劳动生产率=产品数量/劳动时间。因此,劳动生产率可以表示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使用价值),或单位产品消耗的劳动时间(价值)。
商品的价值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单位商品的价值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商品所体现的社会必要劳动成正比。
在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的前提下,单个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到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意味着单位时间内产生的使用价值数量增加,单位时间内产生的价值数量增加,单位产品所包含的价值不变。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劳动者的素质和熟练程度,生产过程中分工与合作的合理程度,生产管理的效率,生产规模的适度,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
(四)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1。私人劳动是指劳动的私人属性,即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个人所有,劳动过程由私人个人控制,劳动成果归私人个人所有。社会劳动是指劳动的社会属性,即由于社会分工,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具体表现为:由于每一个商品生产者都不能确切地、完全地知道社会的需求,所以他的产品不能或不能全部被社会销售和认可。
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商品交换。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这个矛盾之所以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就在于:第一,它是商品和商品生产的一切矛盾的根源,如价值和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个人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时间;其次,它决定了商品生产和发展的全过程;第三,它决定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关于货币

(1)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
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的必然结果。从生产过程看,货币是商品的价值形式(即交换价值)不断演变的结果。
价值形态的发展经历了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态、总的或扩大的价值形态、一般价值形态和货币形态四个阶段。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整形式。
随着货币的出现,一切商品的价值都有了相对相同的表现形式,商品的内在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对外表现为货币(代表价值)和商品(代表使用价值)的矛盾。这种变化,一方面有利于商品交换;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商品销售脱节的可能性,促使危机爆发。
(二)货币的本质和功能
1。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作为一种普遍等价物使用的。其含义包括:第一,货币是商品,具有商品的基本属性;第二,货币有自己的特点,即充当固定的普遍等价物。
2。货币职能是货币特征的具体表现。货币的作用是:第一,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是指货币是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标准。但它是一个外在的尺度;商品的内在价值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货币可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因为它有自己的价值;当货币执行这一功能时,它只需要概念上或想象中的货币,而不需要真正的货币。
用货币表示的商品价值就是价格。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商品价格=商品价值/货币价值。现实生活中,影响物价的因素包括供求关系、国家政策等。(价值和价格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内容和物质基础;它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但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格;但是有价格的东西不一定值钱,比如土地、股票。]
货币的计量单位,如人民币元、角、级,就是价格标准。一般是国家规定的。
第二,流通手段。流通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执行这一职能的货币必须是现实货币,但也可以是价值不足的货币。货币流通手段,一方面促进了商品交换;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买卖分离,增加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第三,存储手段。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下来。本质上,执行这一职能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全价值的金属货币。在现实生活中,在币值稳定的情况下,银行储蓄存款可以成为一种流行的货币存储方式。但是,货币金属货币的储存可以起到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而纸币的储存则不能。
第四,支付方式。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赊销商品、清偿债务、纳税、支付租金和支付工资时所执行的职能。货币支付是指“一手交割”的现货交易模式被“先交割后付款”的模式所取代。此举不仅促进了商品交换,也进一步加深了商品买卖的矛盾。
第五,世界货币。货币是指货币在世界上执行货币的职能。
在上述五种职能中,前两种职能被马克思定义为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三)货币形式:纸币与信用货币
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货币履行流通职能时的特征构成了纸币产生的基本条件。从历史上看,纸币是继实物货币、贵金属货币和铸币之后的重要货币形式。本质上,纸币没有价值。
信用货币是指银行发行的价值凭证,可以代替货币履行流通和支付职能。例如钞票、信用卡、电子货币、支票、汇票、本票等。
(四)货币流通规律
这个规律的内容是:一定时期内流通所需的货币量与商品总价格成正比,与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商品总价格(商品数量×商品单价)/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有些债权债务可以在没有实际货币支付的情况下相互抵销,其公式如下: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要变现的商品总价(商品数量×商品单价)-赊销商品延期付款总价+到期付款总价-相互抵销的付款总额/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
(5)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现代纸币流通条件下的两种经济现象。通货膨胀是指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通货紧缩是指纸币发行量小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导致纸币升值,物价下降的现象。
衡量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国际指数是一般消费价格指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危害。严重的通货膨胀会造成社会收入和国民财富的再分配,扰乱价格体系,扭曲资源配置,使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出现混乱;严重的通货紧缩会使可利用的资源闲置和浪费,使经济萎缩,增加失业,降低人民的生活水平,并造成社会和政治问题。因此,防止和消除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实现物价总水平的稳定,是国家财政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意义重大。
关于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照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作用是商品的价格根据市场供求的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种价格与价值不一致的现象,既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也是价值规律作用的体现。原因如下:(1)归根结底,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格的波动受价值制约。(2)总的来说,价格上升的部分和下降的部分可以相互抵消,所以价格和价值是一致的。
(三)市场机制
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或者说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的外在表现。所谓市场机制,就是由价格、竞争、供求等市场因素相互作用构成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市场机制对商品生产和流通的调节称为市场调节。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竞争、供求等市场因素的相互作用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比如价格和供求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一方面,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它的供给会增加,需求会减少;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下跌时,它的供应量就会减少,需求量就会增加。另一方面,当一种商品供大于求时,其价格就会下跌;当需求超过供给时,价格就会上涨。
(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有:价值、商品供求、货币价值和政府政策。其中,价值是价格形成的基础。)
(四)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
(1)自发调节生产要素在各社会部门之间的分配(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生产者提高生产经营效率);(3)使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甚至两极分化(形成经济活动中的优胜劣汰,造成市场经济中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5)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哪里有商品生产和流通,哪里就有价值规律的存在和作用。它是独立于人的意志和客观的。在影响和制约商品经济的经济规律中,价值规律支配着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论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性
马克思在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工业以后的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创立了劳动价值论。当时的经济结构以工农业物质生产为主,非物质生产比重较低;科技水平低,生产过程中体力劳动更有优势。因此,马克思的考察集中于产业资本,集中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
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和发展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完整的体系,回答了劳动为什么要转化为价值、什么劳动创造价值、怎样创造价值等问题。它弥补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缺陷,赋予了它新的科学内容。这一理论是马克思所有经济理论的基础,掌握这一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键。

(2)深化对创造价值劳动的认识
(1)深化对创造价值劳动的认识。
马克思之后的一百多年里,科学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现代市场经济的范围不断扩大,使当代社会的面貌与马克思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产业结构上,物质生产部门比重下降,服务业种类和比重增加,构成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劳动形式上,科技劳动、管理劳动等间接生产劳动的种类越来越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劳动产品即商品的形态上,出现了“软件”等智力产品,与过去的商品相比,具有不同的物质属性。
因此,我们必须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首先,我们必须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类型的认识。当代社会,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日益增多,生产是由众多劳动者分工完成的,不仅限于劳动者的直接生产劳动,还包括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劳动和管理工作者的管理劳动;二是创造价值的劳动领域在扩大,即从物质生产领域向一些非物质生产领域扩展,不仅限于物质生产领域,还包括创造精神财富的劳动。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科学研究和其他劳动形式在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中的作用,从而深化对这一理论的理解,推动其与时俱进。
(2)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
财富或使用价值是生产的物质内容,它不仅包含人类劳动,也包含自然物质;而价值并不包含自然物质,它只是人类劳动的凝结。价值的创造和财富的生产不一定同比例增长。财富的增长与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的水平成正比,而价值的增长与财富的增长不一定成正比。是财富商品,是使用价值,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说是财富。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历史上看,人类的一切劳动都是财富生产,也就是说,是与人类社会共存的范畴;而价值创造只能发生在商品经济中,这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商品经济中,两者的关系类似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一方面,生产价值必须首先生产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但另一方面,两者也有区别。例如,当劳动生产率发生变化时,它们的变化并不总是同比例的;再比如,价值的创造和实现,必须要有很多社会因素的交换和影响。财富不是。另外,财富可以由自然物质构成,价值只能通过人类的劳动来创造。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李聚云点睛马经(二)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