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建筑设计-走出手法
1.迷途建筑设计在跋涉中的起点是问题的发现,终点是直指人心的境界。
而设计的过程,作为一个从起点到终点的漫长旅程,需要技术、方法和手段……一个初出茅庐的建筑师,很难在这个旅程中满意地到达终点。主要原因可能是缺乏上述条件的积累——这一点不能否认。从建筑设计的起点——问题的发现,需要经验的积累。【/br/】但是,一个熟练的职业建筑师,如果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技巧,他能成功到达建筑设计的终点吗?
我希望答案是肯定的。但现实中,对此给出否定答案的例子太多了。
最常见的情况是在跋涉中迷路。
迷失在技术的诱惑中。
2。此岸与彼岸之间只有一根钢缆。
为了顺利到达彼岸,你练习走钢丝的技巧。
经过多年的刻苦训练,你终于可以自如地走在钢丝上了。你为你的特技感到骄傲。于是你向周围的人炫耀,你沉醉在他们的掌声和鲜花中。一瞬间,你成了耀眼的明星。
现在,您可以轻松地将电缆交叉到另一端。然而,你已经忘记了你最初的目标。让双方之间的钢索在孤独中生锈。
操纵是走钢丝的技巧。没有它,你就无法前进。然而,它会诱惑你留在这里,停止前进。
走吧。穿越电缆的路还很长。
3。厌倦了追到昨天,山花欧风流行。今天,浮板,斜柱和皮肤是流行的...沉迷于技术的人,一辈子都在苦苦追赶。
因为他们的作品是有技巧的,但是没有更本质更低级的。就像一个衣着光鲜却缺乏细节的美女,随着青春的逐渐逝去,她不得不使用昂贵的时尚化妆品来掩盖每天都在增加的皱纹。
诚然,我们也不能忽视时尚。比如欧式风格的流行,就是大众开始对建筑细节有最肤浅的认识时的产物。我们不能把欧陆风流行之前缺乏细节的粗糙伪“现代主义”作为对抗欧陆风的武器,因为这看起来就像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女人无缘无故地讨厌年轻女孩。
然而,如果这些时尚只是些小把戏和衣服,我们将无法阻止它们一天天的远去和消失。更糟糕的是,成为笑柄。
4。技巧。方法。当一个建筑的设计方法不再被采用,但它所代表的独特设计方法得以延续,那个建筑就会成为经典。
因为方法不仅仅是一个通俗的表象,更进一步提供了一个植根于特定时代的解决方案。当一座建筑的技术和方法不再被采用,但建筑本身却永远不会被遗忘,那座建筑就会成为不朽。因为他们已经到了建筑设计的终点,一种直指人心的状态。
艺术评论家达纳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莎士比亚,乍一看,似乎是一个从天而降的奇迹,一颗来自另一个星球的陨石,但在他的周围,我们发现了十几个杰出的剧作家,比如韦伯斯特、福特,……都是以同样的风格写作,同样的思想感情。他们戏剧的特点和莎士比亚的一样;你可以看到同样暴戾而可怕的人物,同样的谋杀而离奇的结局,同样的突如其来而放纵的情欲,同样的混乱、诡异、过度而辉煌的文风,同样的对田野和风景的诗意情怀,同样的对普遍敏感而深爱着的女性的书写。......今天,他们同时代的一代宗师的名气似乎已经把他们消灭了;但要了解这位大师,我们还是需要把这些才华横溢的作家聚集在他的周围,因为他只是这个艺术家族中的一个分支,是这个家族中最突出的代表。——达娜《艺术哲学》(傅磊译)
然而,虽然使用了同样的技巧和方法,那些剧作家却不再被人们提及,只有莎士比亚的作品还在被人们阅读和欣赏。
与那些剧作家相比,莎士比亚只多了一点,那就是直指人心的状态。
5。错位2000年,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的主题是“城市,少一些美学,多一些伦理”。
建筑与道德的话题曾经在中国建筑的互联网上。该话题的参与者大多以冷嘲热讽和满腹牢骚的态度将话题撇在一边。
说到建筑设计,“技术决定一切”、“建筑是形式美和功能的流畅”等肤浅似是而非的论调很有市场。
有人说它代表了一种错位。这是因为,在国际建筑界开始思考“少审美”的时候,中国建筑师作为一个群体,能够熟练运用“技法”,达到“形式美”和“功能流畅”的仍然不多。“审美”似乎是中国建筑师整体没有突破的一个环节。
这种错位带来的是追赶的偏差。很多人站在中国现状的立场上,断章取义地从原著中寻找库哈斯、霍尔或努韦尔的“窍门”。于是,流行的建筑风格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拼贴建筑”。在建筑性能水平的掩盖下或许令人惊讶,但如果成为现实,往往又是一种讽刺。
操控只是一个工具,绝对不是一切。
6。种树
五年前,我写过一篇名为《果树与篮子》的散文:有一只篮子,里面装着又大又圆的苹果。一棵果树结出许多美味的果实,但偶尔也有几个果实很瘦很苦。卖篮子的人当众喊道:“这篮子比果树好多了!看,树上有一些难吃的水果,但我的篮子里一个也没有!”
这个故事当然很可笑。然而,作为中国建筑师,我们是否总是犯同样的错误?
我们欢呼现代主义,却没有人关注现代主义这棵果树,只是把现代主义的果实放在我们的篮子里。果实偶尔发芽,无人理会,任其自生自灭。
我们曾经争论过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但是,支持者认为可以放进我们的篮子里,反对者认为与我们的篮子格格不入。没有人还关注果树。
对比、协调、比例、尺度...这些基本的构图原则变成了我们包容的篮子。后来有人说:“你学人家,人家不买。”所以,我们转向我们自己的传统。但是,从传统中寻求营养,是去寻找果树幼苗,还是去寻找新的果实,放在一个包罗万象的篮子里?
一棵果树需要种植、嫁接、调理,中途可能会枯死。相比之下,摘水果放在篮子里就容易多了。但是——为了有我们自己的果实,种树吧!
对于“美学”和当代西方的错位,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单纯从立场、策略、方法上从“伦理”调整到“赶时代潮流”?当然不是。
但我们或许可以借鉴这些策略和方法,找出我们本土建筑的问题,并相应地解决根植于此的解决方案。
写到这里,我们的讨论又回到了开头说的,建筑设计的出发点:提出问题。然而,在操纵的诱惑下,这一步往往被忽视。
7。出战术之后再出战术,并不是完全排斥战术。
而是拒绝炫耀战术的诱惑,恢复战术作为解决问题工具的地位。
从提出问题开始,找到建筑创作的立意和基本出发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融合自己的感性认识和灵感火花,最终努力达到直指人心的境界。在这个过程中,建筑师要时刻警惕炫耀技艺的冲动,破坏建筑的纯粹性。
走出噱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知道最后能不能走到建筑创作的终点,指向人心。因为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还有很多诱惑要拒绝。但我知道,要想走下去,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就必须走出一条路。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