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对管理建筑智能化设计的思考(一)

监理:对管理建筑智能化设计的思考(一),第1张

监理:对管理建筑智能化设计的思考(一),第2张

1.前言
建筑智能化在不断发展完善,高新技术不断推出,智能控制水平越来越高。智能建筑的本质是信息产业的综合应用和体现,其建设过程涉及多个专业领域,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在智能建筑建设中,前期设计过程非常重要。
作为建筑的“电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原则应该是设备先进、配置合理、安全可靠、成本经济。为了适应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冲击,我们应该认真总结和回顾过去,努力化解各种不利因素,规范智能建筑系统工程的管理。笔者根据自己微不足道的工作经验,针对智能建筑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管理的角度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对策。
2。建筑智能化设计过程中的不足
2.1主观设计倾向在本文的参考文献(1)中,作者总结了四种值得我们关注的主观设计倾向:
第一种是简单化。
比如楼宇自动化系统是为了保证湿度恒定而设计的,没有使用调湿设备;
二是概念化。
在综合布线的设计中突出了这一点,所有的水平电缆都采用了五类UTP(非屏蔽双绞线),甚至所有的语音点都使用了6根电缆。
三是形式化。
在设计中,不顾条件,只堆砌技术形态,结果沦为装饰。
四是理想化。
所谓理想化的设计,就是把运行状态做成静态的,忽略了大的环境条件和系统运行的动态特性。
2.2重广告轻标准
由于智能建筑技术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因此在项目建设中需要遵循规范,使业主、设计师、工程师、承包商、供应商在各个阶段都能用统一的语言进行沟通和操作。
但是经常看到一些技术方案,不同程度的鄙视标准。比如设计依据中列出了很多标准文件名,但设计内容不符合标准,或者还是基于旧标准。
很多方案设计师热衷于厂商广告,非常重视广告跟踪。给出的设计方案充满了广告,大量的篇幅是给厂商做广告,甚至是厂商广告的翻版。
2.3缺乏整体把握犹如设备的“堆积”
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智能建筑的规划设计应以功能为导向,为功能的实现合理配置,并尽可能优化。但是,有些设计师可能是设备集成商和代理商。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他们把最先进的设备“堆”进设计中。也许有些设计师只是从局部角度考虑,而未能考虑到是否能与设计的建筑和环境相匹配,整体缺乏“智能”;有些设计师甚至以“备份”为由增加设备数量,但实际上,增加的设备总是现成的,没用的。
3。设计过程中存在不足的原因
设计师都希望自己的设计能在建筑未来的运营中起到一定的智能作用。造成上述缺点的原因可能有很多。
3.1智能建筑技术和设计方法难以完全掌握。
不同的建筑基于用户等级、应用环境等因素,对设备配置和运行有不同的要求。既要量体裁衣式的设计,防止与现实脱节,又要照顾未来的发展。冗余设计要做到恰到好处,切忌“高不成低不就”。不要盲目追求国际标准,紧跟亮点项目,盲目参考国外和高档项目。
设计师无法正确设计、合理配置,是因为很难完全掌握建筑的智能化技术和设计方法,或者是因为业主往往期望成为这个系统、这个区域的亮点,提出过分的要求。有时候,设计人员没有明确供应商的要求和硬件的技术指标,或者重视描述硬件的要求,而忽略了软件的要求,这可能会导致在整体设计思路上或者在系统日常运行细节的考虑上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3.2未能及时跟进科技进步
智能建筑技术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科技进步过程。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应用的完善,新的技术不断加入,新的问题也会产生。由于工作繁忙,设计师没有及时跟进,他们仍然使用过去在那月的培训。
3.3分系统设计缺乏协调性
分系统设计通常在建筑设计院主体设计完成后开始,往往会给每个分系统留下相当有限的设计空,给每个分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对其他分系统的建议带来不便,或者总体设计者在分系统设计中不重视智能系统的指导,导致设计缺乏协调性。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监理:对管理建筑智能化设计的思考(一)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