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镇化地区如何走向城乡统筹?

半城镇化地区如何走向城乡统筹?,第1张

半城镇化地区如何走向城乡统筹?,第2张

什么是“半城市化地区”?

“随着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虽然绍兴县的非农化程度已经很高,第二、第三产业占劳动力的77%以上(2000年),其总产值接近GDP的95%(2003年),但其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3%(2003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叶顺赞在最近举行的“海峡两岸城市发展论坛”上,认为绍兴是典型的“半城市化”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等区位和禀赋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非农产业发展迅速,非农建设用地迅速扩张,初步呈现城市经济雏形。但与此同时,这些地区仍然保持着农村的户籍、土地和行政管理体制,导致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之间的集聚程度较低。“村如乡,乡如乡”,形成半城市化地区。

叶顺赞认为,“半城市化”是指中心城市以外的基层农村的城市化。这里的非农经济已达到较高水平,但城市化质量不高,处于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半城市化地区是一种特殊的人文地理区域,其特点是城乡混合,城市化发展有限。很难成为超越周边大型中心城市的城市化地区。

叶顺赞以浙江省绍兴县为例,分析了半城市化地区的特点:人口密集的传统水稻种植区耕地少,劳动力大量过剩;有手工纺织、酿造等商品生产的传统,大部分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向非农产业;各类用地交错,混合情况突出;农业多元化,农村劳动力大多数从事非农产业,越来越多的女性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基层地方管理体制没有及时调整,建设布局缺乏协调。

半城市化阻碍了城乡统筹发展。

叶顺赞认为,后发展国家人口密集地区出现半城市化是必然的。主要是因为这个地区人口密集,劳动力要寻找出路,但是没有发达的城市体系来容纳他们。因此,大量基本脱离农业的人在原有的农村从事非农经济活动,从而形成了“以地域为基础的城市化”过程,即半城市化现象。

目前半城市化地区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耕地大量减少;重复建设、过于分散和交错用地的情况导致土地浪费,集约利用降低,农业生产效率难以提高。

按绍兴县原有耕地计算,1978年有49.01万亩,2003年减少到37.68万亩,减少了23.12%。目前,这个县有17万农民失去了全部或部分土地;未来每年新增失地农民4万人。

另一方面,半城市化地区的突出问题是当地农民依靠“坐地收租”获得稳定丰厚的经济收入,导致农民发展经济的惯性。此外,农民进城落户限制多,城乡居民待遇不平等,进城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险缺乏保障。导致这些没有生存危机,具有传统农民素质,具有城市居民经济水平的“农村人”,没有动力实现区域转移,进一步阻碍城市化。

事实证明,半城市化地区的农民大多依靠“以地生财”的发展模式,阻碍了他们在空的集聚,使城市建设分散在广大地区空。致富后,农民热衷于建房。农村住宅以宅基地为界,建筑体量小,建筑布局破碎,用地不经济。农民往往建新楼却不弃旧楼,使得新旧楼混杂,缺乏规划引导,居住和工业用地混杂,居住环境恶劣,成为典型的“城中村”。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城乡建设的协调发展。

从“半城市化”到城乡统筹发展

半城市化地区是农村向城市化地区过渡的地区,其城市化可能在数量上增加,在质量上继续提高。叶顺赞认为,一个半城市化的行政区,不能没有自己的中心城市。为了继续发展,必须加强其中心城市的功能。

珠三角的绍兴县、东莞市、顺德市也觉得行政区域缺乏强有力的中心城市支撑是不可能的。例如,经过20多年的发展,广东省东莞市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在数量上已经很高,但质量水平还很低,城市功能还不强。重要原因是城市只是在众多村镇城市化基础上形成的小城镇集合体。因此,东莞计划打造东莞的“大中心城区”。

专家还认为,碎片化的农村经营体制不利于人口和产业空的集聚和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因此,在半城市化地区的村镇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地域影响和城乡互动。还要允许打破行政区划,实行异地搬迁,让新建的房屋向中心镇或村庄聚集。要彻底消除城乡交错区城乡分割管理的矛盾,必须在土地、人口、行政管理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改变乡镇各自为政的局面,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总之,继续深化改革,进行制度创新,是半城市化地区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半城镇化地区如何走向城乡统筹?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