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区域规划与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国外区域规划与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第1张

国外区域规划与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第2张

说到城镇化,有几个基本概念是大家比较关注的,有几个基本词汇要区分。

首先是“城市化”这个词。一般来说,城市化包括城镇空的扩张和城市(城镇)人口的增长。据我初步了解,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城镇化水平约为37%。这个水平从国际上看是低的,西方先进国家75%左右,西欧70%以上,甚至低于一些前社会主义转型国家,如俄罗斯和前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但我有一个看法,在讨论城镇化的时候,一个国家的发展成就不应该只以城市(城镇)的城镇化水平来衡量。我一直认为城市化只是一个指标。在我们的规划中,如何提高区域城镇化水平,规划也是把未来城镇化发展水平作为一个因素来考虑的。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只靠提高城镇化水平来规划是不全面的。比如规划的时候,我们想在未来10年把浙江省的城镇化水平提高到60%。如果这就是我们的目标,那怎么考虑其他经济发展方向呢?城市化水平达到60%,浙江省的经济有相应的水平吗?这方面我们不考虑太多,只考虑能不能达标。这是城市化的问题。

第二,城市的成长或发展。我们一般的理解是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区域的扩张。城市发展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术语。通常,在研究第三世界国家的城市化时,我们有时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它,有时以批判的态度对待城市增长。城市过度增长不是一件好事。比如墨西哥城,现在有3000万人口,所以问题很多。这是我们国家未来应该走的路吗?关于国内城市规模的争论很多。大城市经济的效应比确实高,尤其是在中国,因为在以前的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投资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

另一个常用词——城市化。这个词很难翻译。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W.Wirth在《作为生活方式的城市主义》一文中提出了这个词,影响很大。从那以后,大家就一直用这个词。按照他的观点,可以翻译成城市人的生活方式或“都市性”。他提到美国有几种城市生活方式,也就是城市生活的特点,也就是城市化:人口高度集中,人际关系异化,城市生活多样化(各种民族、人群、种族问题等。).后来也有学者在讨论社会主义城市的特点时用到了这个词,只是侧重点不同。在研究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东欧国家的城市特征时,我们发现了几个特点,这些特点在改革开放前的城市特征中也有所体现。第一,社会主义国家的城市,社会分层弱,平衡性强,收入差距不是很大。第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城市相对简单规范,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比如社会主义城市中心和西方资本主义城市中心的区别就很明显。社会主义城市中心通常有两个中心,政治中心和商业中心。政治中心通常由广场来代表,广场是一个象征性的中心。商业中心与西方的商业中心差别不大。在空之间的结构方面,他们也指出社会主义城市的建设是比较规范的,尤其是住宅。生活单调,不太活跃,物质供应不是很丰富,文化活动不多。然而,他们也指出,社会主义城市是安全的,没有犯罪,纪律严明,秩序井然。看到对方的优缺点。80年代改革开放后,这些现象有所改变。

规划的时候要注意城市性,中国的城市要规划成什么样的城市性,才能符合我们的国情和社会生活的要求。如何把我们的城市建设成一个美丽、干净、高尚的地区。

另一个经常遇到的词汇是逆城市化。逆城市化是指一个城市经过长时间的增长后,开始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即某一地区的城市化程度开始降低,特别是大城市人口向外扩散。即人口在大城市相对集中后(一般30年左右),发生向外迁移、向外流动的现象。中国也开始出现空城市中心空心化的现象,这与郊区化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郊区的增长是城市产业向外迁移和城市人口向外迁移的结果。另一方面,在第二个方向上,大量人口从农村地区转移到郊区。尤其是在城乡结合部,即所谓的“城中村”现象。中国的郊区化与西方并不完全一致或相似。它们的空形态非常相似,都是中心城区空空心化,郊区城市化,但形成的经济社会原因不同。历史和经济支柱是不同的。美国的郊区化从19世纪就有了,二战后大量出现。美国的交通非常发达完善,道路建设直接促进了郊区的成长。早期的郊区化是以居住为目的,后来逐渐演变。到了八九十年代,郊区包括工业、商业、办公等,用途多样化。90年代,郊区几乎直接挑战了市中心的经济领导地位。

下一个词,“过度城市化”和相应的“滞后城市化的过度城市化不足”。

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过度城市化”是与一个地方的经济水平相比较的。一般来说,在西方的城市化项目中,城市化和工业化相辅相成,齐头并进。所谓“过度城市化”,就是城市化水平高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城市中过多的失业绝对不是一个好现象。相反,城市化的滞后和城市化水平的低下,与经济发展的就业率不相符。目前,中国的城市化被普遍认为是滞后的。

我曾经做过一个项目,研究“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这是一个经济学家的概念,我借用了。改革开放前,城镇化是自上而下的,是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基础的。投资集中在大中城市,所以大中城市发展很快。它的力量来自于“上面”。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驱动力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自下而上”的趋势,主要依靠地方力量。

在分析动机方面,西方有两个概念:增长引擎和增长联盟。

“增长机器”是美国学者提出的概念,主要用于探讨美国城市增长的原因和动力。结果表明,驱动力来自几个方面,第一方面包括开发商和企业主,第二方面来自地方政府,第三方面来自地方媒体。他们联合起来促进城市的发展,因为他们有共同的利益。此外,当地精英也积极参与推广。中国也是如此。

先说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大变化以及对浙江的影响,也就是从世界经济的角度看浙江的发展。

目前,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世界。从1977年我第一次回国组织第一次美国地理学与中国的交流开始,几乎每年都回来,每次都感受到巨大的变化。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国外区域规划与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