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史讲义(二)

城市发展史讲义(二),第1张

城市发展史讲义(二),第2张

二。商业对城市进步的贡献
一个城市是作为统治的工具出现的,但如果它的作用没有突破这个限制,那么它就不是今天意义上的城市。在人类文明中,城市代表了一个完整的阶段。在我们看来,如果把文明史划分为以城市为标志的“前城市时期”、“城市时期”和“后城市时期”,也是有充分论据的。
与前后相比,文明“城市时期”的一切成就和特征,都来自于空空间上的人和物的集聚效应,是“城市”形式的伟大成就。从发展趋势来看,城市很可能会解体,被一个关系紧密但又分散的网络结构所取代空。这样的状态实际上是全球一体化的一种形式,是后城市化时期的“地球村”局面。
就城市自身的生活过程而言,基本上是统治中心、商业交流中心、生产中心三大功能逐一参与复合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其他相应的或联合的功能,逐渐演变成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成为文明的一个模子。它随着空中人与物的聚合而诞生,随着空中人与物的解体而消亡。聚集是其基本特征。
集聚使城市像紧握的拳头一样成为统治力量的中心,使其在外表上显得封闭。然而,与静态封闭的表象相反,集聚给城市带来的必然发展趋势不仅是内部分化、合作与交流的加强,也是外部沟通与联系的加强。
战争和贸易,城市通过这两种普通而不寻常的联系方式,极大地拓展了与外界社会交往的领域。如果说在一开始,城市的对外关系主要是战争,就像柏拉图在他的定律中说的那样,每个城市都与其他城市处于战争的自然状态,那么商业贸易就会逐渐取而代之,成为城市对外关系的主流,成为城市的基本本位和内在活力,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在早期,贵族统治者往往对商人采取敌视和压制的态度,因为商人大多是另一个阶层的人,他们通过经商掌握了丰富的财富,从而形成了可能*统治他们的潜在力量。中外城市都有过拒商的案例。比如公元前6世纪以后,古希腊的商人和银行家已经开始威胁到早期贵族和武士的权力,但是权贵和大思想家总是将新的商人群体排除在城邦体系之外。甚至一些商业城邦的宪法也视商业为无物。按规定,公民不得经商。如果他们想做生意,他们必须像陌生人一样搬到另一个城市。只有像艾基纳这样的少数城市允许市民从事商业活动。
即使在不太有利的环境下,商业也顽强地扎根于城市,一天天成长起来。在西方,公元前7世纪以后,随着金银铸币作为新的交换媒介的出现,商业贸易成为城市生活中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希腊东部城市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是因为其丰富的腹地,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机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将兴趣从军事征服和公开掠夺转向了商业活动,操纵市场投机。爱奥尼亚新的城市规划以米利都式的布局显示了商业事务的有序性和系统性。在罗马帝国时期,在叙利亚和小亚细亚的遥远城镇,商业和官僚政治都体现在城市的精神和形式中。带柱廊的又宽又长的商业街成为这些城镇的典型特征,比如大马士革和耶路撒冷。在叙利亚的安提阿,市场交易不分昼夜。区别只在于照明方式的不同,说明商业精神在不考虑其他文化特征的情况下,产生了自己独特的形态。在罗马城,金碧辉煌的广场永远摆脱不了市场的属性。高大豪华的广场背后,狭窄的街道两旁,是各式各样的商店、酒店、酒楼。
在中世纪的黑暗时代,尤其是加洛林王朝和后加洛林王朝,城市衰落。“西欧已经成为一个几乎完全的农业社会,城市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作用可能比其他任何一个文明阶段的社会都要小。然而,自12世纪以来,中世纪世界再次成为一个城市的世界,其中城市生活和公民精神几乎与希腊和罗马的古典时期一样重要”。这种城市复兴改变了西欧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而且,像骑士精神的发展一样,它代表了中世纪西方文化复兴的一个方面。这座中世纪的城市本身“不再是以前消失的东西的复制品,而是一个新的创举。”不像古代城市,也不像现代城市,和同时期东方发现的城市类型也不一样,虽然差别不大。"
对于中世纪城市的发展和文明,皮罗尼认为直接原因是商业复兴。然而,刘易斯·芒福德认为事实与皮罗尼的解释相反。首先是城镇的复兴,然后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不管因果顺序如何,中世纪城市确实与商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当时动荡不安、战火纷飞的世界里,城市和修道院一样,是一片安全祥和的绿洲,每周定期举行一次集市交易是城市的经济利益所在。由于商人受到庇护,他们在此永久定居,并发展成为一个新的阶层,成为中世纪城市生活的独特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地中海西部沿海地区、伦巴第平原、斯赫尔德特、默兹河和莱茵河流域,以及通过东欧的伏尔加河、第聂伯河和顿河连接波罗的海与里海和黑海的两条主要商业路线沿线。
商人阶级兴起并“成为城市自治机构的永久成员后,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它促进了水陆重要道路的重新开放”。各个地区的城市成为商品大军前进的垫脚石,形成大范围地区的商品大流通。中世纪的城市实现了商业自由。
商业给中世纪城市带来的变化是巨大而深刻的。它的自由和繁荣培育了一批富商,并使他们成为共同利益下的联合体。渐渐地,这种自由自愿的商人协会演变成了古典城市中从未有过的、可以脱离封建国家常设机构独立存在的完善的自给自足的组织。随着权力的增长,他们先是以财富的形式分享权力,然后在政治、军事、宗教、司法等方面向现在的统治者要求权力。中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倡议之一自治联盟就是这样产生的。
自治联盟不仅仅是商人的联盟,而是扩展到一个城镇的所有居民。它的兴起标志着中世纪城市社会的分化、重组和权力转移,最终实现了城市自治。原来封建统治政治秩序下的控制与臣服关系,让位于对抗关系。作为对立面的资本主义已经悄然出现在地平线上,一场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即将开始。这样的国家,在以奴隶制为基础的古代世界的城市文化中是不存在的,在很大程度上以强者吞噬弱者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封建农业社会中也是不存在的。在种下资产阶级萌芽的意义上,评价中世纪的城市商业并不过分。单从这一点,就不难看出它对城市发展的重大意义。
正是在17世纪,商业成为西方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这个时候,资本主义已经改变了力量的平衡。”就资本主义与城市的关系而言,从一开始就是反历史的”,这意味着在商业作为一种革命因素全面渗透到城市之后,城市的旧制度首先会被否定和解散,然后在新的原则基础上重新组织。城市在性质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政治中心变成了经济中心,从少数人的统治工具变成了群众求财逐利的地方。外部关系从封闭对抗转变为开放交流,内部秩序特征从追求永恒的静态形式转变为追求功利利益的动态运行和新陈代谢。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市场的扩张和多元化无孔不入。哪里能赚钱,哪里就有市场滋生繁荣,而且种类繁多,有形无形。它们融合在一起,就像城市的触角,由远及近,在城市和辐射区域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第二,商业城市中心的形成。中心往往是一个权威的位置,城市中心一直被神权和君权所支配。以市中心为基础的商业充分显示了其在控制城市方向方面的强大实力。
第三,街道规划和土地划分强调土地的利用率,以满足不断扩大的商业活动的需要,抬高土地价格。在此目标下产生的标准化、单元化的棋盘式业态规划,是典型的商业城市功利平面。地形、地貌、人类活动、需求等因素被放在次要位置。
第四,城市突破城墙,随意发展,失去了人为塑造的形态。
第五,空时间和时间一样是金钱。高密度的开发造成了大范围的拥挤,以至于公园、绿地和其他娱乐区域都丧失了。
第六,城市建设不追求永久的形式。在资本流动的推动下,城市更新的速度加快。
第七,自由、竞争、流动、更替等动态功能。缺乏统一规范,城市相应出现无序。
第八,城市中新的建筑类型和新的功能元素的数量大大增加,以支持新的城市目标。比如功利性建筑的种类和数量所占的比例增加,占据了更重要的区域,交通等流通设施在手段和技术上向更高层次发展。
在19世纪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新的动力之前,商业在城市舞台上扮演了大约200年的主角。这是西部城市发展的第二步。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城市发展史讲义(二)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