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钻孔灌注桩常见病害成因及对策(二)

桥梁钻孔灌注桩常见病害成因及对策(二),第1张

桥梁钻孔灌注桩常见病害成因及对策(二),第2张

二。成桩过程
1。堵管: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无法在管内落下,影响浇筑工作的顺利进行。
原因分析:初次灌水后水塞堵塞管道;粗骨料粒径过大:混凝土坍落度不符合要求,和易性和流动性差;混合不均匀导致离析;管道的连接部位和焊缝没有密封,导致漏水,管道内形成水塞。当管道因凝结不充分而含有空气体时,整桶混凝土会灌入管道内,导致管道内形成高压气塞,或者气塞压挤管道节点间的密封垫片,导致管道漏水。【/br/】施工对策:先浇筑储存0.2~0.3m3水泥砂浆,再浇筑储存混凝土,防止骨料堵塞水塞;选用粒径小于25mm的粗骨料,其粒径不大于导管内径和钢筋笼主筋最小净距的1/4;严格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控制在18 ~ 22 cm,坍落度降至l5cm时间,一般应小于1h;均匀地搅拌混凝土。混合器的混合时间大于90秒,以保证导管连接处焊缝的密封性。导管应在0.5~0.77Mpa以上的压力试验下持续15分钟以上不漏水,以免导管内形成水塞。在灌注过程中,混凝土应缓慢灌注到渗漏处和导管内,以避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塞。为保证机械正常运转,必须有备用搅拌机,必要时可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当防水塞堵塞导管时,可将导管提升时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混合物清除,然后再灌注防水塞;当孔内混凝土尚未初凝时,试着清洗导管,再次下入混凝土面,开泵冲洗浮浆,然后下止水塞再次浇水。待止水塞冲出后,尽可能将导管向下插入原已浇筑的混凝土中,并在原位上下插入导管,使混凝土搅拌密实后,再继续浇筑。
2。钢筋笼上浮或下沉:指钢筋笼位置高于或低于沉汁位置的现象。当上浮较大时,桩的水平抗剪能力降低;过度沉降会给民用建筑带来麻烦和损失。
原因分析:钢筋笼初始位置过高或过低;混凝土流动性过小,导管在混凝土中埋置深度过大(大于6m)。钢筋笼由混凝土支撑;埋置导管过长,提放时容易晃动,难以与笼体中心对齐,容易挂笼;导管提得太猛,混凝土沉得太快,瞬间的反冲力使钢筋笼上浮;钢筋笼质量差,或吊装时变形;或者桩孔倾斜,钢筋笼相应变形,增加了混凝土的上升阻力。
施工对策:钢筋笼初始位置准确,与孔口固定牢固;为防止钢丝变长下沉或抵抗上升力,可用吊筋和套管抵住钢筋笼上口;加快浇筑速度,缩短浇筑时间,或添加缓凝剂,防止混凝土顶层进入钢筋笼时流动性变小;当混凝土被困在笼底附近时,导管埋深应控制在1.5 ~ 2m,尽量减少串联插入导管的数量,并采用旋转导管夯实混凝土。每浇一桶混凝土,检查一次埋深,直至钢筋笼埋牢,恢复正常埋深;钢筋笼做直不变形,主筋底端可适当向外弯曲。井内加底盖箍筋:导管以桩孔为中心,导管接头处套锥形活动护罩或加密焊接保护斜筋;导管正常埋置深度一般控制在2 ~ 4m,小于6m,便于旋转移位。钢筋笼上升时,停止灌注混凝土,检查埋管深度,拆除部分管道,保持埋管L.5 ~ 2m。当管子钩住钢筋笼时,要下放管子,旋转、移位、脱钩,然后吊起。
3。桩串:指浇筑的混凝土跑进另一个桩孔的现象。穿桩不仅增加了待灌注桩孔内沉淀物的厚度,而且不易排除,增加了成孔难度,也大大增加了凝结量,造成浪费,影响施工进度。过大的孔斜不仅降低了桩的承载力,还可能使受力后的桩身发生剪切。
原因分析:开挖旧基础钢筋混凝土土梁或石板时,浅部接桩;在抽渗井时,渗井内充满大量的淤泥质杂物,井周围土质疏松,造成一定范围的桩位相连,孔距过小,土层软弱松散。在混凝土的冲击下,混凝土通过侧向挤压侵入相邻桩孔;孔斜过大或塌孔严重不及时处理,以致深桩接桩。【/br/】施工对策:如果桩身上部连接,在浇筑到连接部位时,先将回流的泥浆和水排出,同时在连接部位加防护圈,防止泥浆和混凝土进入另一个桩孔,造成塌孔或增加孔内泥沙量。将水泥套管下入渗水井,边钻边下套管,保证施工进度和成桩质量。
4。桩顶混凝土质量差:指桩顶混凝土疏松、夹泥、断裂等质量问题。由于压力不足,桩的上部与桩周土的接触应力较低,桩的上部承受应力,因此桩身最容易在上部损坏。
原因分析:土面未勤测,预加浇筑混凝土高度不足,上部压力低,混凝土密度低;导管内混凝土高度降低,超压减小,而导管外所含泥浆、渣土的稠度增加,比重增大,使混凝土难以上浮到顶部,甚至与泥浆、浮浆接触混合,造成泥浆夹杂、疏松、离析;导管变短,重量减轻,导管上下插入困难,或插入程度不够;衬管的过度拉伸或非垂直拉伸会导致衬管与未初凝的混凝土粘在一起,从而导致混凝土抗拉强度低并与泥浆混合,导致泥浆夹杂或破裂面。
施工对策:经常测量混凝土表面,在桩顶设计标高以上浇筑一定高度的混凝土,其最低高度不小于桩长的5%和2m,以保证设计标高以下的混凝土满足设计要求。孔口加水稀释渣浆,洗去部分稠浆,降低浆体比重;当导管重量减轻时,可改为手动左右旋转导管加压,串联插入密实混凝土。套管的绳子要有形状,套管拔出要平稳缓慢。混凝土松散,混有泥土,破碎。可采用注浆加固或简易桩。
断桩:混凝土凝固后不连续的桩,中间充填冲洗液、土等松散体,影响桩身完整性,降低桩身强度和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原因分析:坍落度损失大的配方和不连续的浇注工艺是断桩的重要原因;灌注过程中的埋管、卡钻等情况都会造成断桩。
埋管:管道埋入混凝土中时间过长,钢筋笼变形,浇筑时间过长,混凝土已初凝,内阻加倍,管道卡在混凝土中,法兰抵住钢筋笼下端。由于孔斜较大,笼与孔壁摩擦阻力过大,笼内一定高度的混凝土管无法提升。
卡钻:骨料级配不合理,含粒径较大的卵石、漂石;混凝土离搅拌机时间或运输距离过长,已造成离析或局部初凝,直接用于浇筑;导管密封不良,局部漏水。
施工对策:根据相关规范要求,通过计算和试配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流动性,坍落度损失应满足浇筑要求,初凝时间应为正常浇筑时间的两倍;要求浇注过程连续、快速,防止出现上述埋管、卡管等情况。
三。结论
钻孔桩事故的处理方法很多,也很难。无论采用什么先进的方法,都会对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以及施工企业的声誉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每道工序都必须严格按标准操作,水下混凝土灌注要统一、紧张、有序地进行,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千方百计防止事故发生。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桥梁钻孔灌注桩常见病害成因及对策(二)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