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C桩施工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二)

PHC桩施工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二),第1张

PHC桩施工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二),第2张

预防措施:
1。压桩施工时,必须用顶升油缸调平桩机机身(平台)。
2。打桩施工前,应对立柱和大型主体(平台)进行调整,使其符合要求。
3。插桩时,对中误差应控制在10mm以内,并用两台经纬仪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校正其垂直度。
4。桩孔应及时回填。
5。施工前进行详细调查,掌握工程环境、场地建筑历史、地层土质、暗堤分布、填土层特征及分布,提前清除地下障碍物,处理暗堤。
6。施工时,确保送桩杆、压头和桩在同一轴线上,沉桩时随时检查找正。
7。提高成桩质量,加强引桩质量验收,防止桩顶和结合面歪斜、桩尖偏心和桩身弯曲。不合格的桩不得使用。
8。施工中提高焊桩质量,保证上下段同轴,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9。制定合理的压桩顺序,尽量“长线”压桩,为超孔隙水压力消散提供尽可能长的时间,避免其积累叠加,减少挤土影响。
10。压桩完成10天左右,超孔隙水压力完全消散后,方可开挖;挡土结构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避免土体侧向位移;当机械开挖至桩顶30cm时,采用人工开挖,以防止铲斗碰撞桩头。
三。桩已达到设计标高或深度,但桩的承载力不足
。主要原因如下:
1。设计桩端持力层起伏较大,
2。地质勘察资料不详细,古河道切割区域未勘察清楚,导致设计桩长不足,桩尖未进入持力层足够深度。
3。试桩时,休息期未达到规定时间,所以提前试桩,或者试桩时正在附近打桩,桩周土仍被扰动。
相应的预防措施:
1。当已知桩端持力层起伏较大时,应进行分区,采用不同的桩长。除标高控制外,桩施工时还应控制终压力。
2。打桩过程中发现某一区域最终打桩力明显低于其他区域时,应补充查明是否存在古河道切割区域等不良地质现象。针对特殊情况,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变更设计,改变桩的布置,增加桩数或增加桩长等措施,以满足设计承载力。对于开口桩,可考虑在桩端设置十字加劲肋或其他半封闭桩端,以寻求增加桩端阻挡作用的途径,提高桩的承载力。
3。试桩休息期必须满足规范要求。试桩时,1.5倍桩长范围内严禁打桩等作业。
四。与地质资料或试桩反映的阻力相比,压桩阻力是异常的。
主要原因分析:
1。桩端持力层起伏较大。
2。在地面和持力层之间有一个坚硬的透镜或隐藏的墙。
3。地面上有尚未清除的障碍物。
4。打桩顺序和打桩进度不合理。
相应的预防措施:
1。根据承载面的波动情况,减少或增加桩的埋深。除标高控制外,压力也应作为参考。
2。配备具有足够压桩能力的压桩设备,提高压桩精度,防止桩身受损。
3。用钢制送桩杆进行桩位检测,找出并清除缺失的地下障碍物。
4。确定合理的压桩顺序和适宜的日沉桩量。对于砂土夹层分布区,桩尖可适当加长,压桩顺序尽量采用中间开花的施工方法。禁止形成“封闭”堆。【/br/】五、桩身损坏,影响桩的继续下沉。
主要原因分析:
1。由于制桩质量差或运输堆放时支点位置不准。
2。吊桩时吊点位置不准,吊索过短,吊桩操作不当。
3。在压桩过程中,由于强度不足或桩头不平造成的施工偏差,以及送桩杆与桩的错位,造成局部应力集中。
4。进桩阶段过大的挤压力超过桩头强度,进桩尺寸过大或倾斜,造成施工偏差。
5。桩尖强度不足,碰撞地下障碍物或巨石等。
6。压桩时桩身强度不足,单桩段长度较长且桩尖进入硬夹层,桩顶冲击力过大,桩突然下沉,施工偏位,强行纠偏,桩长细比过大,接桩质量差,桩间距小,桩布密实。
相应的预防措施:
1。桩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0%时,方可起吊脱模,达到100%时,方可开工。运桩时,桩身强度要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支点位置要正确,上下支点要对齐。
2。吊桩时,桩的强度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支点位置应正确,起吊应均匀、平稳。水平起吊应采用两点,吊点距桩端0.207L。单点起吊时,吊点应为0.293L(L为桩长)。起吊过程中,应防止桩体晃动或其他物体碰撞。
3。使用相同桩径的打桩杆,保持压头、打桩杆和桩身在同一轴线上,避免施工偏位。
4。保证桩的养护期,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增强桩的强度。在桩头设置钢帽,在桩尖设置钢桩靴等。
5。根据地基的土质和桩的布置,确定合理的压桩顺序。
6。确保接缝质量,并用楔形垫片填充接缝间隙。提高定位压桩精度,避免强校正。压桩时要保证一桩压连续,严禁中途停顿。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PHC桩施工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二)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