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绩效评价的内容

信息化绩效评价的内容,第1张

信息化绩效评价的内容,第2张

从评价的主体来看,可以分为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信息化绩效评价,其中微观层面的信息化绩效评价根据侧重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基于战略实施、管理控制和项目管理的绩效评价。宏观层面评价宏观层面评价主要是指政府根据企业信息化总体目标的要求,建立绩效评价的标准指标体系和数据测算方法,统一测算并颁布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信息化绩效标准值,作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间IT绩效横向比较的依据, 从而判断同行业、同规模、同地区企业的水平状况和主要差距,更有利于绩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 在宏观评价中,政府的角色是充当“裁判员”,而不是“运动员”。作为裁判,最重要的是评价需要客观公正。
为此,需要建立“游戏”运行规则和制定评价标准,从整个行业发展的角度对信息化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并进行有效的监管。建立统一的信息化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有助于各级信息化主管人员和相关部门开展以下工作:
(1)有助于准确掌握企业信息化现状,作为调查和决策的参考;
(2)发现问题,正确引导企业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
(3)作为政府信息化投入和工作效果评估的客观依据。
对于正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来说,这种同等条件下企业横向比较的方法也可以排除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如行业差异、规模差异等。,从而更加客观、公正地反映IT的有效性,使IT绩效评价结论符合科学、客观、真实的要求。评价能力:
(1)帮助企业明确信息化建设目标,围绕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力的整体提升推进信息化;
(2)有助于横向比较企业业绩,向行业先进水平看齐,从而找到自己与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分析研究差距产生的原因;
(3)帮助企业将信息化与企业战略有机结合,促进企业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推动建立企业自身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信息化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4)帮助企业合理配置信息化建设资源,使有限的投资发挥作用,促使企业在更大的空时间内有效利用各种资源;
(5)利用信息技术帮助企业加强基础管理,推进“三改一强”和管理创新、制度创新;
(6)帮助企业了解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找出存在的薄弱环节,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此外,对于信息化供应商和服务商来说,企业信息化的宏观评估有助于他们了解企业信息化的整体需求方向,从而:
(1)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有效帮助企业解决应用信息技术和改造传统行业的突出问题,帮助客户取得成功;
(2)寻找产品、技术、服务与客户业务的结合点,发现并创造用户需求,寻求共赢。
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正式推出中国首个以效益为导向的信息化指标体系《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评价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和应用水平。该体系由三部分组成:一组基本指标,一组补充指标即效率评价,一组评价指标即定性评价。其核心部分是补充指标,即效率评价。
1。基本指标该指标能客观反映企业的信息状况,用于统计调查和政府监控。它从21个方面客观描述了企业的信息状况,主要用于社会统计调查和政府监测。至于情况是好是坏,投入有没有浪费,基本指标不评价。基本不独立使用指标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认证,得分不向社会公示。
2。效率指标该指标评价信息化行为的合理性和信息化的有效性,客观评价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它是反映和评价企业信息化成效的一套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的重要评价思想是“基准值”法,企业信息化效率指标的基准值是一套“基准值”体系。根据企业所处行业、规模、发展阶段的不同,评价其信息化成效的基准值也不同。企业信息化效率指数由适宜性指数和敏感性指数组成。适宜性指数包括:投资适宜性、战略适宜性、资源匹配性、组织文化适宜性和应用适宜性。敏感性指标包括:信息敏感性、管理敏感性、外部反应敏感性和创新敏感性。效率指数是以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为基础,结合不同行业、不同对象的特点,以标杆库和标杆值为参考,以信息化效益为评价目标,能够形成信息化水平客观量化分析结论的评价指标。中国企业信息化标杆企业数据库是标杆体系的重要参考系统。以效率为评价依据是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方向。以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基准值作为评价企业信息化效率水平的重要参考值,是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思路的新突破。该指标对于企业信息化评价由“投资导向”向“绩效导向”转变具有重要的政策导向和实用价值。
3。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是用于等级认证的专家指标,是对影响信息化绩效的非定量因素进行判断,从而形成信息化评价的定性分析结论的指标。评价由评价实施机构中的专家咨询组进行,全面深入地反映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特殊情况。该评价体系主要服务于政府了解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并做出相关决策,从而引导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该系统提出从效率的角度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估,并提供解决方案咨询,旨在引导企业信息化建立在有效、务实和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微观层面评价微观层面评价主要以企业信息系统为主要评价对象,即企业或组织根据自身业务发展和信息化项目的需要,对自身信息化实施的状况和效果进行评价。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已经成为共识。为了适应竞争的变化和技术的变革,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建设和管理日益复杂的信息系统,但信息技术投资的回报往往处于不确定的状态。面对这样的挑战,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往往对信息技术的投资非常谨慎。企业希望通过评估找到正确的战略实施方向,降低项目风险,提高信息化的投资收益。因此,这种微观层面的评估对于帮助企业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作用,合理投资信息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往往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战略层、控制层和执行层,分别对应企业的战略管理层、信息部门和具体的项目组。因此,企业信息化的评价也可以根据不同管理的不同侧重点分为三类:即从战略层面、控制层面和项目层面对企业信息化过程的绩效进行评价,形成一个全面完整的绩效管理评价体系。
1。基于企业信息化战略实施的评价在企业信息化战略层面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通过规划、实施、维护和调整,建立适合企业经营环境的信息系统,目的是提高企业流程质量,提高企业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基于战略实施的评价,重点关注信息化支撑的企业战略目标是否实现、如何实现、如何实现。企业拥有并适用的信息化战略可以利用信息系统资源突破地域、时间、成本、结构等障碍。在企业竞争中,进而提高企业差异化和适应变化的能力,确立企业的竞争优势。
2。基于企业信息管理控制的评价在企业信息管理控制层面的主要任务是以组织的业务目标为核心,对组织的信息资源进行整体规划,采用一定的控制规则和方法,为其建立集中的管控体系,平衡信息技术领域的投资和风险,提供业务所需的信息。基于管理的评估侧重于IT部门如何有效地管理渗透于整个组织的复杂信息技术,这不仅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其信息实现盈利,还能更好地控制信息,降低应用信息技术的风险。
3。基于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的评价信息化实施的中心环节是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通常以项目的形式组织实施。因此,以项目为基础进行评价就显得尤为必要。基于项目管理的系统化评价主要以信息系统项目为核心,其目的是保证项目管理的科学性,主要分为纵向评价和横向评价。
纵向评价主要从项目进展角度进行评价,包括:项目前景和项目论证——事前评价;在建-中期评估和项目监督;项目建成交付使用后——验收评价和后评价。
横向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价:
①技术角度:简化系统建设和系统性能的技术评价指标体系;
②经济角度:直接经济效益和潜在经济效益,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③社会视角:宏观评价体系对社会进步贡献的衡量。
④环境角度:系统对环境的影响。基于信息化战略实施、管理控制和项目管理的这三类评价构成了微观企业信息化评价的重点,我们将在以下三章中重点介绍。
其实这三类评价虽然侧重点不同,但评价内容是有重叠的。因此,在应用中,可以结合企业信息化的具体实施策略,单独或综合使用某一评价框架。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信息化绩效评价的内容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