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一)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一),第1张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一),第2张

目的
导言
一、能源发展现状
二。能源发展的战略和目标。全面推进节能工作。提高能源供应能力五、加快能源技术进步。加强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
结论
导言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善和替代。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一百多年来,发达国家相继完成工业化,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目前,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进入工业化阶段,能源消耗的增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的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是中国政府和人民长期的主要任务。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的发展与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供应的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为世界能源市场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已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维护全球能源安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
中国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努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继续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一、能源发展现状
能源是能源发展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不断加强能源资源的勘探,组织了多次资源评价。中国的能源资源有以下特点:——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中国化石能源资源丰富。其中以煤炭为主。2006年煤炭资源量为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居世界第三位。石油天然气资源探明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巨大。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水力资源理论储量相当于年发电量6.19万亿千瓦时,经济上可开采的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的12%,居世界第一。
-人均能源资源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资源的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而石油和天然气的人均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的发展。
——能源资源的赋存和分布是不平衡的。中国的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平衡。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东、中、西部及海域。中国的主要能源消费区域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资源赋存和能源消费区域差异明显。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大规模长距离运输,是中国能源流动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
-开发能源资源很困难。与世界相比,我国煤炭资源的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储量大部分需要井采,少量可以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高。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大多集中在西南部的山区和山谷中,远离负荷中心,开发难度大,成本高。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性差,缺乏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工业快速发展,为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供给能力显著提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初步形成了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基本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能源供应体系。建成了一批千万吨级超大型煤矿。2006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22.1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原煤产量23.7亿吨,居世界第一。相继建成了大庆、胜利、辽河、塔里木等几个大型石油生产基地。2006年,原油产量达到1.85亿吨,实现稳定增长,居世界第五位。天然气产量迅速增加,从1980年的143亿立方米增加到2006年的586亿立方米。商业性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逐步提高。电力发展迅速,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达到6.22亿千瓦和2.87万亿千瓦时,位居世界第二。综合能源运输体系快速发展,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建成了西煤东运铁路专用线和港口码头,形成了北油南运管网,建成了西气东输干线,实现了西电东送和区域电网互联。
-节能效果显著。从1980年到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6%,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8%。按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万元GDP能耗从1980年的3.39吨标准煤下降到2006年的1.21吨标准煤,年均节能率3.9%,扭转了近年来单位GDP能耗上升的趋势。能源加工、转换、储存、运输和最终使用的综合效率为33%,比1980年提高8个百分点。产品单位能耗明显下降,钢铁、水泥、大型合成氨等产品综合能耗和供电煤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
-消费结构得到优化。中国的能源消耗已经位居世界第二。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24.6亿吨标准煤。中国高度重视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72.2%下降到2006年的69.4%,其他能源比重由27.8%上升到30.6%。其中,可再生能源和核电的比重从4.0%提高到7.2%,石油和天然气有所增加。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趋势明显,煤炭能源转化为电能的比重由20.7%提高到49.6%,商业能源和清洁能源在居民生活能源中的比重明显提高。
——科技水平提高很快。中国在能源科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以“陆相生油理论与应用”为标志的基础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石油地质科技理论的发展。油气工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勘探开发技术体系,特别是复杂区块的勘探开发和提高采收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煤炭行业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矿,重点煤矿采煤综合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在电力工业中,先进的发电技术和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得到了广泛应用。水电站设计、工程技术和设备制造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核电初步具备百万千瓦压水堆自主设计和工程建设能力,高温气冷堆和快中子增殖堆研发取得重大突破。烟气脱硫等污染治理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迅速提高。正负500千伏DC、750千伏交流输电示范工程建成投运,正负800千伏DC、1000千伏交流UHV输电示范工程开工建设。
-环境保护取得进展。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已成为一项基本国策,社会各界的环境意识普遍提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中国组织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综合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加强环境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中国的能源政策也把减少和有效控制能源开发利用造成的环境破坏和污染作为主要内容。2006年,燃煤机组除尘设施安装率和废水排放率达到近100%,烟尘排放总量与1980年基本持平,单位电量烟尘排放量下降90%。2006年,全国建成投产的脱硫火电机组装机容量达到1.04亿千瓦,超过了前10年的总和,安装脱硫设施的火电机组占火电总装机容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2%提高到30%。中国能源市场环境逐步改善,能源行业改革稳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取得突破,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能源投资快速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煤炭工业生产和流通基本实现了市场化。电力工业实现了政企分开、厂网分开,建立了监管机构。油气行业基本实现了上下游、内外贸一体化。深化能源价格改革,完善价格机制。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能源需求不断增加,构建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面临重大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源约束突出,能源利用效率低。我国优质能源资源相对短缺,制约了供给能力的提高;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也增加了持续稳定供应的难度;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技术装备水平低,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高于主要耗能国家平均水平,进一步加剧了能源供需矛盾。单纯依靠增加能源供给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环境压力加大。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改变。落后的煤炭生产和消费模式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压力。煤炭消费是煤烟型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一些城市的空气污染已经成为煤烟和汽车尾气的混合物。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
-市场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有待加强。中国的能源市场体系有待完善,能源价格机制未能充分反映资源的稀缺性、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能源勘探开发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能源监管体系有待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欠账多,电网结构不够合理,石油储备能力不足。因此,有效应对能源供应中断和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应急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一)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