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混凝土浇注过程常见事故处理(一)
在水下混凝土浇筑中,一旦发生事故,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事故扩大或将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本文对一些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水下混凝土事故处理
目前桥梁桩基大多采用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方式施工。虽然多年来已经积累和总结了灌注水下混凝土的经验,但是在施工过程中仍然经常发生不可预知的事故,小到断桩,大到浮笼,都会影响施工,造成经济损失。
一、切球过程中的卡钻现象
灌注水下混凝土时,经常会出现切球过程中的卡钻现象。这有两个原因。
1。剪球制作不合理
塞球直径与导管直径之差过小,剪球前,砂浆或细石渗入导管与球壁之间,造成堵塞。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在不浪费混凝土体积的前提下,有两种应急措施:
⑴用一定长度(一般比漏斗长2m左右)的直径为20mm~25mm的钢筋来插混凝土。
⑵利用机械振动使混凝土下落,这种方法需要熟练的操作,以保证混凝土下落时导管回落到正常埋设位置。
2。不合格的混凝土
如果开口后的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搅拌不均匀,粗骨料在堆积混凝土的过程中下沉,漏斗口处的粗骨料可能会相互挤紧,堵塞漏斗口,使混凝土切球后难以下落。
补救方法同上。同时必须注意,第一桶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应控制在水下混凝土坍落度规范要求的高限。为保证顺利切球,可适当控制石料用量,切球完成后再按正常配合比拌制混合料。如果采取措施后很长时间混凝土仍不落下,我们只能弃掉这桶混凝土,适当清理孔内或用空压机扰动孔底再重新灌注混凝土。
二。浇筑中途卡管
由于机械故障(如停电),混凝土在导管内停留时间过长,或浇筑时间过长,部分混凝土已初凝堵塞在导管内增加了下落阻力。这种事故要重在预防。浇注前,检修设备。尽量使浇注连续快速。在炎热季节,混凝土在初灌阶段加入适量的缓凝剂,以避免混凝土过早初凝。
若在已浇混凝土厚度3m范围内出现卡钻,无法补救继续浇筑时,建议停止浇筑,拔出导管,用吸泥机吸出混凝土,重新清孔重新浇筑,或吊起钢筋笼,重新设置钻头,提高泥浆浓度,钻至设计标高排出已浇混凝土,再按常规方法清孔重新浇筑,以较小损失获得优质工程。
如果浇筑的混凝土厚度较大,无法重新钻孔清孔,只能更换导管重新浇筑。但如何保证更换导管后不停机,是值得研究的。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