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公司治理分析,第1张

国内外公司治理分析,第2张

1.为什么要“治理”公司?
中国的公司治理实践,雷声大雨点小;举措很多,但收获一般。为什么会这样?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改革的研究不够深入,过于注重借鉴国外公司治理的形式,而不知道其存在的原因。于是,在形式上越学越多的同时,一切还是老样子,甚至在某些方面出现了新的更难的问题。所以,在我看来,是时候认真反思了。
什么是公司治理?为什么经济学家创造了一个新词叫“治理”而不是现成的“管理”概念?公司治理是“公司治理结构”吗?公司治理机制真的像中国一些经济学家所说的处理“股东会、董事会和经营班子的责权利关系”吗?如果这些问题没有讨论清楚,深国投的公司治理实践就很难有实质性的进展。
其实最本质意义上的“治理”就是约束管理者的“伎俩”。在代理经营的情况下,股东拿出钱来投资,但企业通常交给职业经理人。而管理者和股东的利益是不一致的,他们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没有办法及时监督。我们做什么呢股东要想出“招数”来约束和监督管理者。可以说,这个“招”就是“公司治理”最基本的含义。
现代公司是一个法人实体,是由大多数股东共同出资,按照约定的公司章程独立经营的营利性组织。对于作为法人的公司来说,股东是投资者,但大多不直接参与经营,只依法享有经营成果收益权、剩余财产索取权和重大经营活动知情权。公司的经营活动由职业经理人组织,经营团队没有必要就经营活动的细节事先征求大股东的意见。
管理团队有自己的利益,他们的利益与公司作为法人的利益(实际上是股东的利益)不一致。股东希望的是,通过管理团队的工作,企业作为法人能够长期生存,实现企业价值。经济学家证明,企业价值的转化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利润的转化是一致的。但是,管理者的利益并不相同,企业价值也不一定是管理者想要的。管理者需要的是个人收入的转化,在职资源满足个人需求并获得效用的转化,运营公司对自我价值的转化,个人帝国和社会地位的转化。如果管理者被这些文化所驱使,他们可能不再尽职尽责地为股东的利益工作,他们会直接或间接地为自己服务。而且管理人员的活动是没有办法监督的,他们的行动是隐蔽行动。当他们把公司的钱花在某些活动上时,通常很难判断他们是在为自己的利益服务还是为公司的利益服务。这就是所谓的信息不对称。
显然,如果不能控制经理人员的上述行为,现代股份公司制度就不可能存在。股东不是傻子,绝不会把钱交给管理者挥霍。于是,股东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控制方法来激励和约束职业经理人。这些机制统称为“公司治理”,其英文原文为Corporate governance。根据美国伟大的经济学家威廉姆森所作的权威定义,“公司治理是限制准租金事后分配的各种约束的总和,包括所有权的分配、企业的资本结构、对经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公司接管、董事会制度、来自机构投资者的压力、产品市场的竞争、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组织结构等等”。1997年,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Shleifer和Vishny进一步将公司治理定义为“研究如何确保公司的投资者能够从他们的投资中获得利润,投资者如何使管理者将部分资本收益作为股息返还给他们,以及如何确保管理者不吞下他们提供的资金或将其投资于不良项目”。总之,公司治理就是要解决投资者应该如何控制经理人员,使他们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国内外公司治理分析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