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经济师考试中级金融辅导: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1.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是指资金供给方和需求方越来越多地通过证券市场进行投资和融资的过程。包括金融证券化和资产证券化。
金融证券化又称初级证券化,是指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直接发行证券。
资产证券化又称二次证券化,是指将现有的信贷资产集合起来,重新分割成若干个证券单元,在市场上出售给投资者,使资产从原持有人的资产负债表上消失。起初,证券化是融资证券化。随着证券化的不断发展和扩大,目前通常所说的证券化实际上是指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的工具被称为资产支持证券(ABS)。ABS是以住房抵押贷款、应收账款等资产为担保的金融产品。这类证券最早的起源是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之后品种逐渐丰富,如汽车贷款支持证券、信用卡应收账款支持证券等。
资产证券化的本质是通过其独特的增信措施,低信用等级的资产仍可进入高等级证券市场,利用该市场的高信用等级、债券的高安全性和流动性、债券的低利率等特点,大幅降低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的成本。
例:单项选择
证券化是指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越来越多地通过证券市场进行投资和融资的过程。最初,证券化是指()。
A. MBS B. ABS
C .金融证券化d .资产证券化
答案:c。
2.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特征
(1)资产证券化是一种以资产收益为导向的融资方式。传统的融资方式依赖于资金需求方的信用水平,而资产证券化依赖于原所有者部分资产的未来盈利能力。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ABS的偿付能力和原始权益持有人的信用水平分为三部分。投资者的决策主要基于证券化资产的质量、未来现金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及交易结构的严谨性和有效性。因此,原始股权持有人的信用水平被置于相对次要的位置。
(2)资产证券化是一种结构性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通过建立严谨有效的交易结构实现“破产隔离”,确保一旦原所有者破产,证券化资产不会上市进行破产清算;使原始权益持有人能够通过出售资产筹集资金,而不增加资产负债表上的负债;确保融资活动能够充分享受政府提供的税收优惠;通过信用增级措施借用其他机构的信用评级,改善ABS的发行条件。
(3)资产证券化是一种表外融资方式。证券化资产已经通过正式出售转移到特殊目的载体(SPV)。原所有者已经放弃了对这些资产的控制权,原所有者可以将其从资产负债表中剔除,确认利得或损失。因此,各国都从法律上确认了表外资产证券化交易的原则。
(4)资产证券化是一种低成本的融资方式。虽然资产证券化需要支付各种费用,如托管费、服务费、承销费和律师费等。,由于采用了成熟的交易结构和增信措施,证券的发行条件得到了改善,从而使得证券化的总融资成本低于传统融资方式。
例:多选
资产证券化区别于传统融资方式的特点是(),
A .资产收益导向型融资方式b .高成本融资方式
C .低成本融资方式d .结构化融资方式
E .表外融资方式[/br/
3.资产证券化的作用
(1)信用等级低的金融机构发行存款和债务凭证的成本高。如果他们可以通过证券化出售一些资产,他们可以获得更低的融资成本。
(2)证券化可以使金融机构减少甚至消除其信贷的过度集中,同时继续发展特殊类型的组合证券。
(3)证券化使金融机构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能力,实现规模经济。
(4)证券化可以将非流动性资产转化为可流通证券,使其资产负债表更具流动性,改善其资金来源。
(5)证券出售后,证券化资产从原权益持有人的资产负债表中消失,从而提高了资本比率。
(6)资产证券化还具有明确的金融创新意义。资产证券化具有转移信用风险、改善流动性和创造信用的创新意义。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