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的形成与发展,第1张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的形成与发展,第2张

阴阳学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概念最迟在殷周时期就有文字记载。阴阳学说作为一个古老的哲学范畴,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根据历史文献分析,阴阳概念作为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经历了不同的认识和发展阶段,反映了古人对阴阳理论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

简单了解太阳的背面,正反两面

最早提出阴阳的概念。它的本义很简单,只是指阳光的背面。比如《吕氏春秋》说:“大房阴,高台阳”。都说房子宽了可以遮阳,会有更多的树荫;地势高,没有遮挡,阳光可以充分照射,所以阳光和热量会多一些。再者,认为任何有充足阳光或阳光的地方都是太阳;背太阳或者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就是阴天。所以《说文》的注释说,“阴也暗。”"杨,高,"可见,最初对阴阳的认识只是对日照量的直观认识。

古人长期生活在自然环境中,不断受到过去与过去、白天与黑夜、晴天与阴天等两极现象的对比和影响。而且古代人的作息规律完全受日出日落的控制,于是阴阳观念自然产生,形成了正反两方面的感性认识。

对阴阳运动的认识

随着认识的深入,古人逐渐把对阴阳的认识建立在物质的运动和变化上,用阴阳的物质变化来解释当时难以阐明的一些自然现象。[图解]更为难得的是,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中国发生大地震时,周代史学家伯阳神父驳斥了鬼神异于人类减灾的迷信说法,利用阴阳的运动变化对地震的发生作出了科学的推断。指出“天地之气不破其序...阳坠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阳失其位而镇阴,故有地震。今三川地震,是镇阳失阴”。(国虞周瑜)【解释】又国虞周瑜说:“阳气蒸,地动”,意思是只有阳气蒸发了,冬眠的昆虫或动物才能活动;《左传》载:“陨星生于宋……是阴阳之事,非吉凶之事。”管子用阴阳的运动来说明季节的变化和昼夜的变化。

可见,阴阳的概念已经超越了这一点上的简单认识,发展到认为阴阳实际上代表了两种相反的物质力量,它们相互作用,从而导致了自然变化的出现。而且公认自然界阴阳的运动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当其规律紊乱时,自然界的变化就会发生一些变异或灾难。

“一阴一阳称为道”,一个古老的辩证哲学认识。

古人对阴阳的哲学认识,是通过长期的生活实践和对生产活动的观察,运用“近则体,远则物”的方法逐步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古人发现许多事物或现象是由两个不可分的对立物组成的,进而形成了普遍的对立概念。当人们观察到许多矛盾的现象,积累到一定程度,对阴阳的认识就会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成为一个标志着两个抽象属性的哲学范畴,可以用来概括一切具有这些属性的矛盾事物。

作为阴阳的哲学概念,最早见于《易经》。比如《易经》说,“太极易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如《易传词》说:“甘坤,其易性为恶(也),甘坤易列其中。大网站考医生不容易,整理损伤也不容易。”故《管子·四季》指出:“是阴阳,天地之大理;四遍,阴阳大经也。”庄子也说:“阴阳在人,所以为父母。”《鲁春秋·志分篇》云:“凡人物,阴阳之变也;阴阳者,天成也。”可以看出,阴阳观念从简单的认识和物质的认识逐渐深化发展为“一阴一阳为道”,从对复杂事物或现象的观察中抽象出阴阳两个基本范畴,形成了古老的对立统一观,认为阴阳贯穿于一切事物和现象,阴阳对立统一是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源和规律。所以《经书·阴阳类一》说:“道术是阴阳之理。”

宇宙观与中医方法论

古代医家在吸收阴阳对立统一思想的基础上,结合长期积累的解剖生理知识和疾病防治经验,形成了中医阴阳学说。它主要作为一种方法论来解释生命现象的基本矛盾和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它贯穿于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用药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医的纲领。

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医阴阳学说只是反映了中医生命科学的一些规律,而不是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活动的普遍规律。阴阳范畴作为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是包罗万象的,但在无限的宇宙中,它只是一种有限的、特定的矛盾形式,是对客观世界中实际存在的一些特殊矛盾的概括。中医阴阳理论只适用于中医学术领域。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