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阴阳的消长平衡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的消长平衡,第1张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的消长平衡,第2张

潮起潮落是指事物或现象所对立和制约、相互作用的阴阳两个方面,不是处于静止状态,而是处于运动变化的状态。阴阳消长是阴阳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阴阳消长多指量的变化,其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两种。

平衡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由于阴阳之间的相互制约,阴阳的消长在一定的调节限度、一定的阈值范围或一定的时限内,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一般来说,由于阳得阴,阴不会过分亢奋;阴阳和合,阴就不会过度压抑,所以并不能说明阴阳某一方面偏盛偏衰。它只是维持着事物的正常发展变化。但当其异常时,阴阳之间正常的相互制约协调关系就会丧失,可表现为阴阳某一方面的偏盛偏衰。中医是用阴阳消长、动态平衡、偏盛偏衰的理论观点来解释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以及人体的生理活动或病理变化。

阴阳的消长也表现在阴阳互根、互动的过程中。以气血为例,气为阳,血为阴,气能生血。所以气虚持续发展往往导致血液生化不足,气血两虚。相反,如果补气,行气生血,气血就能恢复。前者是阴和阳都消失的过程,后者是阴和阳都生长的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阴阳之间的消长运动是绝对的、无止境的,是在一定范围、一定限度、一定时间内进行的。所以这种潮起潮落的运动变化不容易被注意到或者不明显,所以事物总体上还是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因此,中医认为,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人体的阴阳消长处于一种相对的动态平衡之中,即所谓“阴阳藏秘,神为治”(《苏文怒由天来》)和“阴阳均……命与人平等”(《苏文条·经纶》)。因此,阴阳消长的生理动态平衡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生化过程,没有寒热的外在表现。因此,平衡是维持生命的手段,达到正常阈值是健康的特征,阴阳在一定生理范围内的消长是人体动态平衡的生命活动过程。

但是,如果由于某些原因,阴阳消长超过了一定的生理极限,或者只有“阳衰阳衰”而没有“阳衰阴衰”,就会破坏阴阳的相对平衡,阴阳消长的反映就会更加明显,表现为阴阳某一方面相反,进而使机体由生理状态转化为病理状态。所以《苏文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阳病,阳胜阴病;阳为热,阴为寒。”所以,病理状态下的阴阳盛衰,一般可以用四种情况来表现。这种阴阳盛衰、寒热外显的迹象,可见,杨胜表现为热的形象(实热或虚热);阴表现为寒(实寒或虚寒)。

同样,临床上治疗疾病的目的是根据阴阳消长的动态平衡规律,给予一定的条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纠正或调整阴阳的不平衡关系,使阴阳的消长恢复到正常的生理水平,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医对阴阳消长平衡的认识是符合事物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消长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客观规律。也就是说,在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在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在绝对增长和下降中保持相对平衡。而且在相对平衡中,有绝对的增长和下降。事物在消长平衡的矛盾运动中不断生化,从而发生发展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的消长平衡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