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ves病的发病机制
(一)发病机理
G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但公认与甲状腺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其突出特点是血清中存在与甲状腺组织反应(抑制或刺激)的自身抗体。
TSH受体是一类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位于甲状腺滤泡细胞膜上。以TSH受体为自身抗原,机体产生抗TSH受体抗体(TRAb)。TRAb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并不统一,其中一个能与TSH受体的细胞外结合结构域结合,与TSH相似。TSH受体被激活,甲状腺功能兴奋,导致甲亢和甲状腺肿,所以这种TRAb也叫促甲状腺抗体(TSAb)。一般来说,自身抗体的产生主要与遗传因素、感染因素、毒素、药物等作用下TSH受体胞外域的结构变异有关。,产生免疫原效应。此外,具有某些缺陷的抑制性T淋巴细胞(Ts)会导致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的不当致敏。在细胞因子IL-1和IL-2的参与下,B淋巴细胞产生针对其甲状腺成分(如TSH受体)的抗体。
TRAb是一组作用于TSH受体不同结合位点的多克隆抗体。除上述TSAb外,另一种TRAb与TSH受体结合时,只促进甲状腺肿,不促进th的合成和释放,称为促甲状腺生长免疫球蛋白(TGI);第三种TRAb是一种封闭的自身抗体,与TSH受体结合后可阻断和抑制甲状腺功能,称为甲状腺功能抑制抗体(TFIAb)或甲状腺生长阻断抗体(TGBAb)。少数GD患者有明显的高代谢症状,但很少或没有甲状腺肿大,这可能是由于体内兴奋性抗体(TSAb)占优势所致。
相反,其他患者甲状腺肿大明显,甲状腺功能亢进较轻,可能与TGl分泌较多,TSAb作用较弱有关。此外,GD患者血清中存在高滴度的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抗钠/碘同向转运体抗体,表明甲状腺自身抗体参差不齐,故部分GD患者可自发进展为甲减。因此,可以认为GD是以遗传易感性为基础,在感染、毒素、药物等引发剂的作用下,诱发TsH受体胞外域变异,体内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抗原特异性或非特异性ts细胞缺乏,免疫耐受、识别和调节能力下降。机体无法控制针对自身组织的免疫反应,ts细胞削弱th细胞的抑制作用,特异性淋巴细胞在特异性Th细胞的辅助下产生异质性TRAb。本病针对甲状腺组织的白细胞游走抑制试验阳性,甲状腺及眼球后部组织有明显淋巴细胞浸润,提示有细胞免疫反应参与。甲状腺的淋巴细胞通过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IJAA)粘附于甲状腺细胞,导致GD患者甲状腺细胞增殖,最终导致甲状腺肿。
TAO的发生可能与致病基因、自身免疫、环境、吸烟等因素有关。首先,甲状腺和球后组织有共同的抗原,如TSH受体和侧翼螺旋转录因子片段FOXPl(G2s蛋白)等。,其产生的交叉免疫反应可导致TAO。其次,成纤维细胞中TSH受体、HLA-DR、ICAM-1和HLA-Il分子的表达增加。在局部脂肪细胞的分化和增殖过程中,TSH受体和其他抗原过度表达。从TAO患者血清中纯化的免疫球蛋白可以刺激TAO患者的成纤维细胞表达ICAM-1。因此推测TAO可能与这些免疫分子的相互作用和不协调表达有关。再次,IGF-1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可以刺激成纤维细胞的增殖,IGF-1在眼外肌、脂肪细胞和炎症浸润细胞中均有表达,因此也被认为与GD的发病机制有关。第四,细胞因子引起的成纤维细胞活性增加,使粘多糖、胶原和糖蛋白分泌增加,与眼球突出和眼间质水肿密切相关。眼球后部组织中的TH1细胞也分泌IL-1、IL-6、IFN-γ和TNF-α,进一步增殖和分化脂肪细胞。
(2)风险因素
1.遗传因素
GD部分有家族史,30%-60%的同卵双胞胎先后有GD。异卵双胞胎只有3%-9%;GD亲属中另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发病率和TRAb的检出率高于一般人群。
2.感染因素
感染因子与GD的关系尚不清楚,已提出三种可能:①分子生物学上,感染因子的抗原决定簇与TSH受体的分子结构相似,导致抗体与其自身的TSH受体发生交叉反应。如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中的TSH受体样物质可增加GD的风险;②感染因子直接作用于甲状腺和免疫淋巴细胞,诱发甲状腺自身免疫反应;③感染原产生超抗原分子,可诱发甲状腺自身免疫反应。
3.精神因素
部分GD患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有明显的精神刺激或外伤史。精神因素使中枢神经系统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降低,CRH、ACTH、皮质醇分泌增加,从而降低免疫监视功能,进而引起GD。
位律师回复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