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宣传中国的报人

在日本宣传中国的报人,第1张

在日本宣传中国的报人,第2张

在济南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的推荐下,趁着刘成回国的机会,记者采访了这位身为学者、日本《中日新报》主编、日本济南人协会会长的“老济南”。在日本待了20年,刘成依然有济南口音,也透露着济南人的淳朴、优雅、率真。

谈及去日本旅游的原因,刘成坦言是机缘巧合。当时还在济南史志办工作的刘澄,已经对中日关系史上的“遣唐使”和“上朝”有所研究。恰好日方邀请中国学者赴日留学。鉴于日本有大量这段历史的研究资料,在市史志办的支持下,1985年3月,刘成踏上了日本之旅,成为一名自费学者。

刚踏上异国,语言听不懂,生活习惯也不一样。生活的压力超出了刘成的想象。起初,在东京,刘成一边工作一边做研究。有一次,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组织了一个中国友好协会,来了40多个中国人。刘成回忆说,“我在外国遇到一个中国人,就想上去和他说话。在联谊会上看到这么多中国人,我激动得差点哭了。”

虽然最初生活艰难,但日本丰富的相关资料让刘成在专项研究中很安心。他很快发表了许多关于古代中日关系的文章,获得了许多奖学金,缓解了生活压力,并使他成为日本《东方学》杂志发起的东方学会中的第一位中国学者。

随着研究视野的扩大,日本寺庙经济引起了刘澄的浓厚兴趣,于是他前往京都立命馆大学研究日本寺庙经济。这几年我潜心在日本40多个寺院进行研究,可谓是“穿破铁鞋”,研究成果自然具有创新性。

日本留学时,一个问题引起了刘成的注意——日本人对中国的了解太少,真正能全面介绍中国的媒体少之又少。很多日本人想在中国投资,但是找不到中国的具体情况。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产生了——办一份报纸,全面介绍中国。

刘成的想法很快被付诸行动。1992年,刘澄联合16名志同道合的留学生,在京都共同出资创办了《中日新报》。他担任主编。该报第一期的出版一炮而红,日本四大报纸写专题报道,卖了一个空。从第二期开始,《中日新报》迁至大阪,读者群日益扩大。

随着报纸的发展,一些内部矛盾,如经营不善,观点不一等,层出不穷。另外,参与办报的都是在校留学生,很难兼顾上学和办报。1996年,该报负债累累。它应该停止还是运行?中日新报走到了十字路口。经过反复研究,刘成毅然和两位副总编一起承担了债务,三个人借钱承包报社重振雄风。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该报扭亏为盈,发行量攀升至15万份,覆盖全日本。

现在,《中日新报》用中文和日文全面介绍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取得的成就。成为日本介绍中国的中文报纸,也实现了刘成等人的初衷,为中日两国文化、经贸牵线搭桥。52岁的刘成也成功从学者转型为记者。“我愿意成为民间大使,促进中日关系的发展。”《中日新报》与济南的报社建立了友报合作关系,我将为家乡济南多做贡献。”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在日本宣传中国的报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