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文导游词:炳灵寺石窟导游词资料

甘肃中文导游词:炳灵寺石窟导游词资料,第1张

甘肃中文导游词:炳灵寺石窟导游词资料,第2张

炳思石窟位于甘肃省永靖县城西约35公里小纪石山大寺沟西侧的悬崖上,在丝绸之路陇西段的一条支线上。在藏语中,“凌冰”意为“十万佛”,所以炳灵寺(唐代名为灵岩寺)相当于汉语中的“千佛山”、“万佛洞”。
炳灵寺最早叫“唐树洞”,在羌语中是“鬼洞”的意思。后来被称为龙兴寺、灵岩寺。永乐统治后,采用藏语“十万佛”的音译,并采用“炳灵寺”或“炳灵寺”的名称。
炳灵寺石窟发掘于西晋初期(约公元3世纪初),正式建于西秦,经历了北魏、北周、隋、唐、元、明。由于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人为破坏较少,炳灵寺石窟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现在,有183个石窟,776个雕像,900多平方米的壁画,6个墨书和石刻铭文。
十六国西秦时期,由于当地鲜卑统治者信奉佛教,开洞造像活动十分活跃。这是炳灵寺石窟发掘的第一个高潮,一直延续到北朝北魏。在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洞穴是169号洞穴,其余的172号和1号洞穴,126号,128号,132号洞穴,2号,124号,125号洞穴和16号洞穴也很有名。这一时期雕刻的造像虽是以佛、菩萨为“胡神”,但除了体态、手印、衣饰等固有风格外,大多摒弃了犍陀罗佛像作为艺术原型的特点,融入了工匠们当地的生活感受和审美要求,并注入了自己与中国信众的感情和理想内容。特别是在雕像和壁画人物的附近有著名的基金会墨书名单。这显然是对汉代以来传统形式的继承。石窟中的雕像栩栩如生,雍容华贵,服装线条流畅,整体技艺精良,技法细腻。
到了唐代,由于佛教的兴盛,造像之风再次兴起,也就是炳灵寺石窟发掘的第二个大时期。比较期有46号、50号、51号生态位。唐代洞穴、佛龛中的造像多为一佛二菩萨(或四菩萨)二天王,其他则为一佛二罗汉二菩萨二天王。这一时期炳灵寺石窟造像的特点与唐代造像的整体风格相似,都强调健康丰盈之美,但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如长脸、动态夸张、起伏中棱角分明、刀法更为粗犷有力。
此后,在元明时期,炳灵寺石窟得到了装饰,但石窟的发掘却趋于衰落。炳思石窟是我国较早的石窟发掘作品。虽然经历了几千年,但依然充满艺术生命力,是中国艺术的瑰宝。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甘肃中文导游词:炳灵寺石窟导游词资料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